天气阴沉沉,眼看就要下雨,孩子骑自行车的速度加快,气喘吁吁;风起了,大片待收麦田随风摇晃,仿佛妖怪就要来了。
雨点沉重的打在地面上,蚂蚁吓的落荒而逃;大人们好像都很爱生气,孩子从门后看到、听到,大人们说着以为孩子听不懂的话;妈妈很爱生气,孩子因为回来太晚而遭打骂。
中午,大人会睡午觉,孩子总是不睡觉,趁其不注意,偷偷拿东西而被撞见。
孩子很好奇,总是有意无意发现大人们藏的最严的秘密。
这部以孩子视角拍摄的电影,一下就能带人穿越回童年。
好似,成年的经历都是一场梦。
睡醒了,睁开眼,屋外一片暖阳,蝉在叫,太阳在炙烤着大地,大人们不知道又去干什么了。
作业本,书包还在写字台上摆着。
屋外传来其他孩子的玩耍,吵闹的声音。
成长还是童话?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彼得.潘。
永远不肯,也不会长大的孩子。
他任性骄傲得无可救药,他需要很多的爱却不懂如何爱人,他会飞翔,那个世界永远澄澈清亮,他拒绝成长的忧伤惆怅。
这世上的理想对现实总是无力抵抗,像兔子对人说胡萝卜会有的一样苍白好笑,却是没有答案的。
明知成人世界里无奈的冠冕堂皇,也要人模人样附庸风雅地走上一场。
不管苦痛,尽量风光。
天真无畏开始被称作幼稚,任性造成伤害,如果那些美好纯粹简单的东西注定要交换出去……我得和心里的小彼得.潘说再见。
这个哀伤的让人心疼的孩子!
今天正凑巧看到一部关于孩子和童年的电影,路过放映的教室,投影缓缓播这部《有你我不怕》。
我看过的意大利电影总是美好的让人屏息,少有丰富曲折的情节。
舒缓。
明媚细腻如彩色的铅笔画。
它们好像树叶书签一样,安静地夹在记忆里发黄,色泽沉淀。
好像是很老的片子了。
乡村小男孩米莱尔在和伙伴游戏时发现田野的一个地洞藏匿了一个白衣男孩菲儿,他是从城里被绑架来的,关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用毯子盖住头,米莱尔每天过来看他,给他水,奶酪蛋糕和玩具,他们间逐渐建立起信任和友谊,偷偷在一块玩耍,他写在洞口:有我你别怕,他把黑暗中的他带到阳光下,像土拨鼠一样在稻田里打着滚,笑得似童话里的乐不可支的娃娃。
当他准备放走菲儿,却发现原来绑匪竟是自己的父母。
米莱尔舍命救他出去,却被父亲误当作人质打伤,逃跑的菲儿后又不顾危险地返回……情节很简单。
绑架,营救; 开场有些悬念,掀开神秘的地洞,黑暗中紧闭的眼,瘦削,白衣,惊恐,以为会是惊悚片,却被仰头蓝天下洞口那双凝视的纯净大眼睛带到另一片风景:意大利乡村风情浓烈,金黄的夏天阳光晃眼,宁静村庄稻田; 音乐总是那么恰到好处。
小提琴和风,像浪一般滚过,一群孩子游戏的童年。
我总喜欢一遍一遍地用排比并列混乱堆砌所见的美。
影片最后,直升机雪白灯光的照射下,菲尔白衣飘飘,米莱尔恬然微笑,他们互相伸出双手,宛若天使,那瞬间,孩子的世界在发光。
孩子的友情纯真简单,大人不懂,他们只会吵吵闹闹。
我觉得自己更像菲尔,被现实绑到不知所措的地方,胆怯惶惶,很希望遇到我的米莱尔,勇敢却一样纯真一样善良,会带我在暖洋洋的阳光下打滚,对我张开双臂说,有我你别怕。
漂亮的田野里,乌鸦、刺猬、蚂蚁、麦浪,囚禁的白衣小天使被他的“守护天使”逗得快乐得忘乎所以,仿佛一切罪恶都不曾出现过。
跑到树上跟爸爸赌气的男孩,好像树上的男爵,一样产自意大利:)米歇尔的喃喃自语,可以入诗:他曾经是蜥蜴人,能够爬上墙, 后来却成了玻璃人,一摔就碎, 于是他们把他葬了,他也在大地的腹中, 奥秘,死尸,白骨,骷髅,和黑暗中… 长毛蜘蛛,飞掠的猫头鹰,鼻涕虫和盲眼蛇,我们的孩子不会碰。
夜行之物,黑暗的巡狩者, 阳光闪耀时你们蜷伏, 却在这男孩的梦境中虎视眈眈, 他发现一切,怪兽也阻挡不了。
意大利南部的小村庄,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奔驰在田野里的孩子们,看似应该是无忧无虑,充满欢快的童年,但影片开始就打破了我们的幻想,这里的孩子不是童真的,有欺负,有小团体,这和大人们的教导有直接关系,侧面说明村里的人不是单纯的淳朴善良。
到后面被绑架的孩子出现,更能看出大人的自私,自己的孩子伤了一点就恨不得拼命,可是别人的孩子死了都不会心疼。
大人的做法和小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人肮脏的世界在慢慢影响着他们的长大,最后他开枪差点杀了自己儿子,也是最后对这些大人行为的最后警醒。
影片的配乐令我印象也很深刻,在米歇尔奔跑在田野中,还是紧张的时候,以及带菲利普出来玩的时候,音乐🎵响起,孩子的无助,紧张,善良和单纯也随着配乐逐渐加深,渲染了符合当时心境的氛围。
The reviews below are quite good and well-covered already.i'm just adding up some more points here,which could extend to side discussion.1. the use of Epiphany -- it's interesting that the director made use of literary technique here in the film. Epiphany is "A revelatory manifestation of a divine being."[from answer.com]. As of which in the movie, there several "epiphany" take place for instance, Fillipo's mother appears on TV NEWS can be an epiphany for Michele(as to realize bits of truth). 2. Michele's characterization -- one thing that i don't like this character is that Michele has been constructed as a too good child, too much like a hero. However it is what popular culture supposed to create..3. Film adaptation and the novel -- those who have both watched the film and read the novel could make some comparisons in terms of text decoding. For me i prefer the film although Nicco Amanniti(the author) is also the scriptwriter.
我一直认为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老妈有时候挺凶的 但我知道她爱我们爸爸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我和妹妹带礼物这次是一个帆船 上面还有会跳舞的小人儿我以为我们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直到我在麦田远处的一个破房子里发现了被他们藏在地下的一个男孩一切都改变了…那天 我们比赛谁先跑到那个破房子里妹妹把她的眼镜落在了那儿我回去找的时候 发现了一个地洞我很好奇里面有什么 小心翼翼的掀开盖在上面的木板突然 眼前出现一个蓬头垢面的双眼无神的 脸色苍白的人他是谁?
怎么会在这儿?
他的爸爸妈妈呢?
我试着和他交谈 给他送水和吃的东西不再热衷于和朋友们一起玩游戏每天都是会抽时间去看看他这是属于我的秘密我不敢告诉其他人今天晚上大人们都好奇怪 鬼鬼祟祟的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他们在商量什么 那么神秘我悄悄的藏到了门后面透过门缝看到大人们围在电视前电视里一个女人在哭 旁边放着一个金色头发男孩的照片她的孩子被绑架了 她很爱她可是现在凑不齐赎金 她会想办法救他出去是地洞里的那个男孩吗?
我想从男孩这里知道一些信息问给他昨天吃的什么给他送饭的人叫什么名 长什么样子他没有回答我他问我是不是他的守护天使我说我不是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使他便向疯了一样大喊大叫说自己死定了死定了只有天使才能救他出去还冲着我大发脾气我生气的回到家发现大人们又聚在一起紧张的焦躁的带着怒气的乱吼着我听到有人说要割掉他的耳朵还有人说要直接把他干掉这群可恶的大人们我威胁他不要再对我乱发脾气否则再也不来看他 我问他要不要到外面看看他犹豫了一会算是答应了我很开心能带他出来让他看看外面的世界他肯定也喜欢这里控制不住的哈哈大笑着 笑得前俯后仰我一直压抑的心此刻感到无比的轻松自在要能一直这样多好真希望他永远都不要再回到那里可是时间到了 我不得不回家了送他回去的时候我被发现了那个男人暴打了我一顿并威胁我不要再来还说如果我不是父亲的儿子 他会杀了我 肯定是他出卖了我 都怪我 为了一个小汽车告诉他这个秘密接下来的好几天我不敢再去那个地方我问妈妈那个孩子是不是死了 她只是沉默 爸爸他们回来了 这次他们的表情都很严肃像是到了不得不做出决定的时刻把他杀掉还是放走他们自然选择前者 用爸爸经常和我们玩的抽火柴的方式决定谁去执行我暗自庆幸原来他还没死我顾不了那么多了 我要去找他那个出卖我的人说他被藏在了山洞里此刻 头顶上乌云密布眼看着一场大雨将要来临我必须赶到他们前面找到他 我拿着手电筒不停的找 不停的找终于在一个订满木板的破旧的棚子里照到了一个熟悉的 肮脏的混着血和泥土的脚我跳过高高的木板 走到他的身旁他看起来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不行 他必须逃出去 逃的越远越好我让他踩着我的肩膀 将他驮出门外看到他越过这道木门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我自己会想办法出去就在这时 有人来了我找了个地方藏了起来当我看到来的人是父亲的时候感到无比的激动 呵呵…他玩抽火柴的游戏从来都没赢过我兴奋的迈着大步的向他跑去突然 一声枪响 …世界仿佛静止了我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听不到四周的风声 爸爸自责的哭喊声 听不到直升机的轰鸣声闻不到浓重的血腥味感受不到身体发出的疼痛只看到了那个逆着风向我招手的穿着白色衣服的金色头发的小男孩我向他微笑着 无比欣慰的他终于等到来救他的人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地方是报应吧 这样也好 我父亲的债让我来还希望你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能像拥有在麦田里那样肆无忌惮的大笑能无穷无尽的呼吸新鲜空气能逃离那些暗无天日的生活能自由自在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忘掉这段悲惨的经历…
电影里那一片黄灿灿的麦田 奔跑的小孩 废弃小屋上爬满的各种颜色的野花 天呐 这一直是我梦想的 太美了 让人总想回到童年 ;刚开始还以为是南美片 不过意大利有些地区很有南美风 盛产美男的意大利啊 流口水不止~~
这部电影是我们外教用来当会话教材在课上看的。
影片的开端就围绕着这一群孩子们开始,满眼的黄色,不得不提配乐也堪称一绝。
其中最让我窝心的地方,莫过于Michele去找Filippo告诉他家人消息的时候,他说的一句“Siamo uguali(我们都一样)”让人温暖的想哭。
刚看影片信息的时候才得知导演的名字竟然叫Salvatores,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影片中的同名角色。
我不得不猜想,是以一个第三者的角度真正经历过这段故事吗?
或者也许只是个巧合。
但可以说,世界上真正有Michele那样的勇气和爱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我们大多数人或许只是像Salvatore一样,胆小,懦弱,甚至为了自己的欲望而背叛。
可我在想影片的寓意是否就旨在唤醒人类心底的那份勇气、爱和人性,让我们有朝一日可以大胆的说,“io non ho paura.”
在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设定:大人们犯下罪恶,而孩子们却承受了最沉重的后果。
这种悲剧并非个例,它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似乎越来越容易迷失自我:梦想逐渐萎缩,欲望却不断膨胀,同理心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磨灭。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人们不惜做出残忍之事,即便内心深知这是不可为之事,却仍会违背良心去实施。
这种人性的矛盾,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悲哀。
在这个偏远而贫穷的村庄,这种矛盾被放大到了极致。
这里居住着一群贪婪而残忍的大人,他们为了摆脱贫困,逃离这片贫瘠的土地,竟然听信了一个外来人的馊主意,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他们并非不知道这是违法的,也深知自己的良心会因此受到谴责。
他们有自己的孩子,也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然而,当面对利益的诱惑时,他们却狠心地绑架了他人的孩子。
这种行为,无疑是人性的堕落。
这些大人们天真地以为绑架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愚蠢地认为就算半途而废也能平安无事。
他们的无知令人可笑,而他们的贪婪则让他们变得面目狰狞。
在这个群体中,父亲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为他们购买礼物,以高情商平等对待儿子与女儿,但在面对他人的孩子时,却毫不留情地伸出魔爪;母亲明明知道这种行为会让自己良心难安,但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资本逃离这片愚昧的土地,她也昧着良心成为了帮凶;那个看似强硬的寸头大人,到头来不过是欺软怕硬、临阵脱逃的软蛋;而最可恶的莫过于那个老大,他明明自己也有孩子,却还教唆他人绑架儿童,利用他人的贪婪与恐惧,自己却不敢下死手,只是一个懦夫。
如果这些大人们彻底堕落为恶魔那还不那么气愤,但他们在面对自己的家人时,还能保持着一丝“天使”的模样。
这种双重人格——在家人面前是天使,在他人面前是恶魔——才是最令人气愤的。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又会变成怎样呢?
电影的开头,一群孩子相约去废弃的房子玩耍,这一情节其实颇有深意。
在这个场景中,最晚到的人本应受到惩罚,但最终受到惩罚的却是那个大家都不喜欢的胖妞。
这说明,孩子们也继承了大人们的欺软怕硬。
胖妞一开始反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但看到没有人支持她后,她选择了接受惩罚。
也许她知道,如果不接受,这些玩伴就会抛弃她。
这种闭塞与孤陋,让他们害怕被孤立。
一群小男孩想出的惩罚,竟然是让一个女孩脱光衣服,这一情节令人痛心,因为这说明孩子们并没有学会尊重他人。
其中,寸头小男孩的表现最为可恶,而那些附和的男孩子们也同样令人不齿。
大人们罪恶的种子,正在这些孩子心中悄然孕育。
关于人性的善恶,这是一个千古难题,至今仍未有定论。
在电影中,大多数孩子似乎继承了“性本恶”的一面,但电影的主角——那个小男孩,却有着“性本善”的底色。
他没有放弃掉队的妹妹,妹妹的眼睛掉了他会独自返回寻找;他看到了胖妞的尴尬与困窘后不再逃避,选择了接受本应属于自己的惩罚;他看到洞里被绑架的小男孩时,没有选择害怕而逃走,也没有成为嘲笑者或施害者,而是选择与他聊天、送食物,甚至与他成为朋友。
他有着清晰的是非分辨能力,看到废弃房子中的餐具,便怀疑到了自己的家人。
他深知,一个孩子被扔到家附近,肯定与村里的人脱不了干系。
他不想成为父亲或母亲那样的人,不想成为一个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人。
于是,他选择了拯救那个小男孩。
然而,如果这个善良的小男孩一直生长在这个罪恶的村庄,他长大后真的能摆脱成为犯罪分子的命运吗?
毕竟,在群体性活动中,不参与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或许也是他母亲希望他离开这里的原因吧。
影片中的这起绑架案,是一场群体性犯罪行为。
几乎村里的大人都参与其中,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
他们没有高端的装备,也没有严谨的计划,甚至在家中公然讨论。
他们从未想过这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或许他们根本不在乎。
他们只看到了赎金能带来的美好未来,却从未想过,这种披着罪恶外衣的生活,会对孩子们造成多大的伤害。
人性的善恶,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在这个村庄里,大人们用他们的行为,为孩子们种下了罪恶的种子。
然而,那个善良的小男孩,却用他的行动,为我们带来了一线希望。
或许,只要心中还有一丝善良,罪恶的种子就永远不会生根发芽。
影片一开始的基调让我想起了haley的战火遗孤,淡淡的山间田园风情,画面十分有张力。
儿时的天空蓝的清澈,纯粹自然。
天真不矫情的对白,无私而真挚的友谊。
影片最美的地方是三分之二处的麦田嬉戏。
金黄的麦田上,米歇尔背着孱弱素白破棉布衣的小天使菲利普=。
=迎着太阳走去。
阳光很是耀眼,画面唯美至深。
和《可怜的东西》、《某种物质》(甚至《阿诺拉》)大概是同一类电影,在B级片的色香味中端上来一盘装着反思后现代某个尖锐议题的菜,近年来似乎很受电影届青睐。本片导演简直沦陷在自己的艺术中了,仿佛在遛着观众和自己玩,配乐一惊一乍得尤其让人反感。但结尾的反转个人其实很喜欢,有种自暴自弃的幽默感,拍全世界各个角落人类的各种死法也挺好玩,掐头剩尾整个短片我肯定给五星。
#Venezia82-主竞赛底层蠢,上层坏,相信这套的又蠢又坏。花点功夫都放在这些东西上了,最后再来个自以为戳同温层情绪的结局,无聊又算计,这倒是一如既往啊。
还是兰导一直以来的大脑洞+阴谋论,但是这次最后反转有种wtf的感觉。然后片子观感上出了最后的大底,前面全程都很像冰血暴,我觉得如果往那个类型拍会更好看一点?然后建议兰导和石头姐各自冷静期一下,有点审美疲劳了。
近期看过最好的电影,演员好,镜头好,配乐好,故事更好,结尾上大分,值得二刷的电影。
还是很fun的
3.5
石头姐继Poor Thing后,又到了next level!演技大爆发不说,为电影直接剃光头也牺牲太大。电影荒诞之余不会让人觉得无聊,最后的大反转直接让一步绑匪类型片上升为科幻伦理片!
lanthimos真的漫威化了…just amusement park
还是很好奇为什么女主喜欢听Good Luck Babe难道她虽然失望透顶但也希望人类撑下去吗
导演风格依旧显著到让人瞠目结舌,被导演调教的石头姐也非常夺目。话题度完全是满分的,风格完全是独特出彩的。但是,一些本真的东西在这一系列里越来越缺少,作为观众来说其实是越来越需要的。如果还有下一部,希望没有。
不get意义何在,像poor things感觉只是演员好,感觉在看编剧导演编drama有点烦
拿手的荒诞、奇观、反转加上节奏紧凑,观影体验很好。但后劲仍然乏力,回想起来总觉得差点什么,或许是留白。
#Venezia-3 跟《可怜的东西》之间差十个《善良的种类》吧。说不上是最坏的兰斯莫斯,但是只能空怀念《龙虾》时期的趣味和生猛。设定还行:用性别对立做戏,结尾还行:有反转。兰斯莫斯是不是陷入了某种跟石头姐能拍就拍的高产出瓶颈期?上一次给我这种感觉就是大卫·O·拉塞尔和詹妮弗·劳伦斯的合作。放个假吧别硬拍。
剧情足够飞,镜头语言挑不出任何毛病,音画传递信息的手法新颖且自然,但走出影院后最让我感慨的,是10年前我们在看绝命毒师的时候,谁能想到那个纯粹邪恶的小小配角Todd会有朝一日能和Oscar双料影后飙戏还依然不落下风、甚至要更加夺目。石头姐今年Best pic也好女主也罢拿不拿都行,但Jesse Plemons这个影帝如果能拿那真的是大器晚成、实至名归。
的确没到前几部类型片的程度,但也够刺激,结尾可预测却依然让我笑出声,石头姐真的拼
三星半,闲着没事可以看看
看多了高概念感觉没什么惊喜了
Sacred Deer以来的生涯最佳,但又完全不像他。近两年关于当下的电影里最切中要害的一部。DiCaprio靠边站了Jesse Plemons需要拿奖
Yorgos Lanthimos我对你的忍耐已经接近极限Ari Aster你也一样
弗如《龙虾》。 2.5现在难道是grain over textur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