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诗人

Bardo,Bardo,中有,部分真实的伪记事(台),诗人,或少数真相的虚假编年史,Bardo, False Chronicle of a Handful of Truths,Limbo,拘禁

主演: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格里塞尔达·西齐利亚尼,西蒙娜·拉马德里德,伊克尔·桑切斯·索拉诺,路易斯·库图里耶,鲁兹·吉门尼斯,安德烈·阿尔梅达,克莱门

类型:电影地区:墨西哥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22

《诗人》剧照

诗人 剧照 NO.1诗人 剧照 NO.2诗人 剧照 NO.3诗人 剧照 NO.4诗人 剧照 NO.5诗人 剧照 NO.6诗人 剧照 NO.13诗人 剧照 NO.14诗人 剧照 NO.15诗人 剧照 NO.16诗人 剧照 NO.17诗人 剧照 NO.18诗人 剧照 NO.19诗人 剧照 NO.20

《诗人》剧情介绍

诗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剧本由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与长期合作伙伴尼古拉斯·迦科波恩联合撰写,故事主角是一位著名的墨西哥记者、纪录片制片人,多年之后,他回到祖国,试着真正面对他的身份、家庭关系、愚蠢的个人回忆,以及墨西哥的过往和现状。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爱你很久很久福运之人海角惊魂不亲密朋友美食广场里的女高中生们在说啥攻克机动队大武生女主角失格十二罗汉禁断动画19疼痛难免偷来的女儿猪脚葡萄酒死亡迅速首尔情人伽利略特别篇攻壳机动队:崛起3国境之间超越前线盲少爷的小女仆雄狮归来有花在洲厨神老爹变形活宝深夜食堂:东京故事2一杆入魂圣雷莫记忆移山的父亲马耳他灵异侦探社缪斯

《诗人》长篇影评

 1 ) 记忆无法被相信

#RFH# #LFF# #Galas# 这部电影的内容还是非常私人化的,就是感觉杂糅了好多电影,从影片中看到了太多太多电影的影子。

从整体结构上看像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从开场不久在地铁中就进入了《生死停留》的模式,以濒死进入自己的潜意识。

而整体创作风格趋近于费里尼的《八部半》(开场就是放飞自己的大场面,后面更是有创作压力等,结尾处的马戏团般的配乐听着更是熟悉)结合伯格曼的《野草莓》(回顾自己的执念,还有空空街道上那那无人认领的影子都让我想起《野草莓》梦境中那空荡的街道,无脸的人和那行驶过来的马车,棺木中的自己更是在结尾处镜面面对自己)以创作灵感和心中执念为根基,带入戏中戏,意识流及家庭回忆模式。

中途出现那倒塌的石像更是让我想起贝拉塔尔《鲸鱼马戏团》中那条巨大的鲸鱼,感觉脸特写眼部都一样,似乎象征的事物也是一样的,还有结尾处那送葬的人们和镜面自己也像极了帕索里尼《乞丐》的结尾。

镜头上,主要是两种镜头,固定镜头和手持镜头,手持镜头采用的是广角,畸变效果明显,手持运动时能帮助加快被摄角色环境的速度,带有更强烈的不真实感,同时环绕运动也让旁边的环境及人物扭曲变形,告诉观众这不真实的“世界”。

大片还大量的使用长镜头,调度上真的太强了,尤其是跳舞那段儿的镜头运动和现场调度。

由于片中很多时候使用的意识流,从剪辑上看故事很多时候是不连贯的,尤其是导演自己也在说,“我们无法相信记忆,因为它会被改变”,所以叙事模式需要更加跳脱故事去感受事件的影响及潜意识层面的问题展现。

不喜欢的点可能是对很多背景不了解,无法完全看懂很多“私人故事”,所以在很多时候会突然出戏。

更最主要的还是风格杂糅的问题,感觉讲的不是自己的电影,更像是觉得好的电影。

 2 ) 《诗人》个人向顺场拉片

这无疑是一部为了被研读许多遍而拍摄的影像。

一刷时受限于它的深沉和晦涩,二刷起才真正感受到它的伟大之处:现实、梦境、预知、回忆、创造影像、被创造的影像 ;无数的层层叠叠的意象、暗讽、抨击、铺垫、呼应、破墙………这实则是一部结构非常分明的影片,每个人物都有明确的动机,没有一个情节不表达立意。

一部来自南美的当代史诗,它比八部半更伟大!

1.沙漠奔跑身影【梦境】2.马特拉难产(抽象)出片名day13.la轻轨 男主手中塑料袋有蝾螈【梦境】4.男主家里醒来起床*“亚马逊买加州”5.外出遇军乐队排练(戏剧)6.美国官员劝男主改演讲稿得采访机会7.男主讲墨西哥士兵故事8.故事(戏剧)9.两人观看 男主同意10.结束后男主司机交谈(提到访谈、男主新片)11.女招待接待男主来电视台12.电视台百花齐放大调度(清洁工蝾螈采访:未来的预测)13.男主到达化妆台 化妆师交谈(男主经历)(路易斯矛盾)(墨西哥审查)-见女舞者-见路易斯14.上节目 路易斯抨击男主政治立场、私人生活等-男主出丑 沉默【梦境】(纪录片~本片)15.男主晚上到家和妻子交谈(没去采访路易斯生气)(男主精神危机)(心理活动:腹语)电话响-怕电话(妻子明天走)【儿子以前的梦境】回忆:男主找妻子-亲密追逐16.【转回忆】男主来到儿童房安慰小时候儿子噩梦-梦境讨论-蝾螈生病 带蝾螈去la17.回忆:男主妻子亲密 儿子回来(抽象)讨论难产马特奥day218.转早上 妻子叫起床19.男主妻子儿子早餐 关系差(儿子文化危机)讨论男主小视频、家庭记录、男主难民纪录片下雨-男主儿子争吵:移民、纪录片创作、儿子不感恩、说英语、文化危机男主妻子吵架男主看自己纪录片20.纪录片客观-拍摄&客观-男主行动妻子出现说话(抽象)21.记忆 男主妻子亲密day322.男主一人醒来 23.颁奖典礼 观众看男主作品(和恐怖分子对谈)观众反响剧烈24.男主妻子光鲜入场 答记者 见女儿儿子 见故人(长镜头)见路易斯 争执 抨击同名纪录片-男主之口说出本片利益 粉丝合照路易斯 男主反击*路易斯-墨西哥当代新闻业25.男主妻子重回舞池 跳舞极点-安静 仅bgm 男主一人突然安静 墨西哥官员出场发言 男主逃走26.男主逃到厕所 遇已逝父亲男主变小(抽象) 对话生死、释怀亡父、无法释怀马特奥27.过渡 变小男主走过长廊(抽象)28.变大男主来找母亲(抽象)母亲阿兹海默、对话破第四面墙、呼应上场亡父29.男主走出家走上墨西哥街道、天空影子呼应1场(长镜头)-繁华橱窗见蜘蛛-买小吃见路人跌倒 对话 倒下者&行人点qjin出墨西哥失踪人口问题(抽象)-越来越多行人倒下-男主一人站在路人全部倒下的街道*漠视的官员*-日落30.-男主步行来到废墟 爬尸山、对话殖民者-转拍摄本片现场(元电影)-男人爬杆、天空若干日后31.天空转男主一家在墨西哥度假村不让仆人进 男主一个人进了32.*“亚马逊收购成功” 男主与女儿泳池对话(对墨西哥矛盾情感、女儿在美国经历、打算回国;男主脱离群众)33.妻子托起(胎)盘中婴儿 一家放生婴儿(抽象)34.儿子POV转场飞机 儿子和男主说小时候来美国时偷渡三只蝾螈结果蝾螈死亡*男主家宠物狗在飞机上(抽象)35.过海关 男主与移民官员“美国是家”身份之争*男主与移民海关主管投诉-几人对线 身份问题争执-8场士兵把一家请走(抽象)36.男主到美国的家37.男主走上美国街头 水族店 看蝾螈38.男主坐la轻轨 手中塑料袋蝾螈坠地(呼应3场)火车开动-POV-入夜(迷幻)到站-清洁工发现男主-男主昏迷39.妻子床上&男主病床上升起(抽象)40.颁奖典礼女儿代发言男主旁观 脚被钉在地上(抽象)女儿带领全场鼓掌-声音安静(25场相似处理)41.一家围在昏迷男主病床旁*儿子换台 电视上看到清洁工采访(12场铺垫)42.男主走入病床看自己和家人(抽象)43.男主走出病房来到自己墨西哥的家 家地上一层沙 男主走出家来到沙漠见到“自己”“自己”在沙漠倒走与父母对话、与故人对话、与搬运雕塑难民对话(30场雕塑)44.黄昏 男主一人行走在大地之上与家人告别45.1场沙漠同样的身影 我的理解里男主死去“升天”归入了天地万物

 3 ) (短评不够写)

对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拙劣模仿,如费尔南多索拉纳斯;对阿贝尔冈斯的简单复制,加上一些自己尚存但不多的优秀调度,内容上失去风度转向恶趣味,试图刺激自己和观众,以及大段冗长且肤浅的说教,让这一部过于自恋毫无内容的电影异常乏味,仅仅会让一些没见过市面的伪影迷,假性高潮起来。

可以说和姜文的某些电影犯了同样毛病,都是高手,修炼时,走火入魔。

现今导演由于(前辈留下的)可学的东西太多,导致部分电影很难有一种整体气质,比如一种伴随着大数据拼接的电影,常常有部分场景很精彩,但和全片关联不大,或者说整部电影较割裂。

并非所有导演都能像马丁斯科塞斯那样,融会贯通,集大成者。

我并不反对拼凑,毕竟早期电影,如《balaclava》就有尝试,给电影带来新的可能,在现代流水爆米花电影的生产线上,也是一种更廉价更高效的方式,滥用会导致审美疲劳,市场自然也会随之调整,显然不用担心。

但如果用于个人审美向的创作,还是把这种尝试留在学生时代吧。

 4 ) 补充

亚历桑德罗也到了可以拍八部半的位置吗?

他也配?

观感类似某些奢侈品,充满了大量精致但是难得其旨的细节,不过也正是这些细节成就其奢侈感。

没错,整个一个奢侈品广告的气质。

但是也很难说这种感觉有啥问题,他不一直是这样吗?

拉美文学的嫁接、思辨性争论、没有故事被构思出来的电影。

话说回来,看着比八部半好看。

陈思诚想象中的自己。

有时候如果你的自恋够茂盛,不需要太多的才华也颇能让人敬畏。

1开篇跳跃起飞🛫降落🛬。

2狭长的医院过道,缩回子宫,长的像警戒线的脐带。

这部电影夸张的广角像是我有时候拍照取景直接旋到0.5x,一直保持着夸张的边缘畸变。

设计得不错,扣题了,怪异的游离感距离感。

而且机位常常架得很低。

3地铁扔鱼袋子,水漫。

莫名其妙的装置。

4返乡领奖。

说起来这个设计想起杰出公民,后面也有相似的地方。

5电视节目沉默。

6梦中看着故乡的人们像群兽一样下山。

7餐桌和孩子辩论。

这里父亲的城府太令人失望了。

有种迫不及待恼怒地意味,处理得格外不好。

工具人。

8派对发癫、厕所缩小父子对话、天台对喷。

父子一节是动人的。

“抑郁症是资产阶级的毛病,是太闲的结果。

”9城市尸山。

10母亲谈话。

11父女谈话。

12微缩婴儿放生。

13地铁中风。

幻觉。

首尾呼应。

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了属于是。

这就是一部关于自我因而十分无聊只能炫技的电影,好在这个自我确实有看头有本领,导演何必嘴硬,大大方方承认就好。

有趣的电影。

姜文、库斯图里卡、费里尼、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略萨都给你点赞的。

 5 ) 表现形式抽象,但内容并不空洞,是一部好电影。

“别忘了,西尔维尼奥,别忘了你来自何处,还有你遇到我之前的身份。

”“哈哈哈哈······”“你在笑什么?

”“在笑你如此笃定的态度,你自信得仿佛在做新闻报道一样,可惜你的心胸与视野如此的狭隘,你的艺术才能也如此的平庸。

我还笑你愚蠢的民粹排外主义,还有你致力于一个公开羞辱他人以及纵容网络暴力的行业——一切以点击率至上,还冠之以名什么新的商业模式。

路易斯,我成为了如今的我是因为我远离了你、这里,还有电视台。

看看你,肤浅,刻薄,并且以此为荣,你就是一个小丑,在社交网络上讨要点赞,然后和自己的支持者们招摇过市,和总统的朋友们一起聒噪个不停,推行肤浅的流行的文化和愚蠢的行为,你是当今新闻工作者的完美代表,路易斯。

一个肤浅的主持人,却热衷于鼓吹自己的看法,是你这种人让我们丢失了真相。

一边去吧,跳你的舞去吧,我不想再跟你废话了。

”电影的头部确实有些抽象和虚无,我一度都想放弃看这部电影了,后来看了一下豆瓣的影评还不错,就继续看了下去。

不得不说,这段对白设计的真是精彩,看到这里我突然提起了精神,发现这部影片虽然表现形式很抽象,但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并不虚无。

而且,虽然本片是一部墨西哥电影,但每一句话都能让人联想到国内,哈哈哈哈哈。

这仿佛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通病,互联网让信息的传播范围与传播速度远远超出以前,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发布一条能让大众瞩目的信息其门槛也变低了,人们的认知更容易被不符合事实的事情影响。

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流量至上的各种新媒体之中,甚至还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集团利用,哈哈哈,悲哀啊,哈哈哈。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迎来新秩序,拜托大家快点打一仗吧,把问题彻底解决了,谁赢谁说了算好吧,😂。

 6 ) 感想

我真的很喜欢这种魔幻现实主义又有点黑色幽默的风格。

幻象,现实,历史交织在一起。

循环的结构给人一种梦中梦的感觉。

大广角镜头加长镜头给人眩晕感。

整体内容上就是个人的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缺失的焦虑还有对民族国家的认同。

男主出于一种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他赞美自己国家有灵性的,深远的历史与文化,另一方面他又畏惧渴望逃离这片土地充斥着的饥饿,暴力,死亡。

他厌恶美国那些精英分子对自己民族的歧视,可是却要去领取他们颁给自己的奖项。

他想要用影像去控诉那片土地上的人所遭受的苦难,但呈现出来的结果仿佛就是资本在消费那些人们的苦难。

男主不断的在精神世界中探寻过去与历史寻找内心的归属。

最后的镜头与开头相呼应。

我没有太看懂,个人理解是在开始他不断的脱离大地又落下,是他直面这片土地的失败。

而最后的镜头他脱离地面,影子慢慢消失不见,仿佛是他终于释然超脱,他的灵魂永远盘旋在这片土地之上

 7 ) 在拉美邂逅庄子

它注定是一部99%的中国观众都不会感兴趣的电影。

我之所以能津津有味地看完并吐墨一二,是因为自己从来不属于那99%。

这绝非赞词,实乃悲词。

看完后喜忧参半,喜的是为能进入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的精神世界里拾取瑰宝而不胜荣幸,忧的是恐怕之后更难跟别人讨论电影。

随大流与应声附和消耗了我太多精力,今后我决定将这部分精力收回转而再度“认识我自己”。

当荒蛮大陆中凌空而起的long take印入眼帘时,我脑海中一下就蹦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几乎没道理。

随着梦境、现实、历史、想象、文化、政治、身份、记忆、死亡被融汇在150min内徐徐展开,我才明白这就是一部典型的庄周式电影。

我不能保证AGI知道庄子,但东方哲学式的思考确实被他领悟到了。

西尔维奥生于墨西哥,长居加州,凭借拉美题材的报道在美国获奖,但家乡人民认为他在消费祖国苦难以讨好美国佬。

无疑,他热爱家乡,但也渴望获得美国人的身份认同,在现实生活中注定两头碰壁。

当入关时被同族裔小哥否定美国人身份后,他勃然大怒。

这种怒气不是一种情感之怒,是生命之怒。

他是谁?

记者?

诗人?

其实这何尝不是导演自身,何尝不是拉美自身?

归乡之旅让他彻底放下早逝的幼子,也让他放下了长久的执念,一身轻松地走向生命尽头。

一影评讲到,片名Bardo本意为“中阴”,取自佛教术语,指死后到下一期生命开始之前的中间存在状态。

逍遥也。

AGI运镜构图已可以称得上独步影坛,服务于情节的长镜头、逼真的360度环绕、现实感极强的运动广角镜头都成为AGI特有的镜头美学元素。

情感、视觉效果体验和内在的精神状态在影片中无限放大,甚至代替了叙事逻辑。

许多人批评这是空洞的炫技,巧了,我就喜欢这种炫技。

正如马尔克斯、科塔萨尔作平中展示的那样,规则,在拉美艺术中是不存在的,一切以时空为基础的构件都可以最大限度重组。

既然“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诗不诗的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吧。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很显然,无人可说。

写于论文进展不顺且心情低落之际

 8 ) 视角、画面、主题

开场便是飞行着的人在荒草地中起起伏伏的阴影,便如本片导演的另一部作品鸟人一般,之后的近三个小时里,无数的奇观镜头、无数的俯拍和仰拍,正和本片的视角和母题相照应。

本片充斥着身份认同这一概念,包括主角加玛对自己的身份怀疑,以及之后不许加玛称美国是自己的家的那位墨西哥长相的男子,还有带着玉米之神去往美国边境寻求庇护的难民,路易斯等人对加玛逃离自己家乡这一行为的鄙夷…墨西哥人认为加玛的作为是在拍马屁,美国人则对加玛的“拍马屁”行为欣然自得,并加以赞赏,片中曾有类似于这样一场对话,“当有人赞赏这个国家时,你用这个国家的种种不堪来反驳他,当有人唾弃这个国家时,你又用这个国家的文学、美食、文化来对抗”,无疑,加玛对这个国家爱的强烈,美国的家仍是他的家,也许他只是疑惑他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家为什么不能称之为家,也许他很生气他生活在这个国家近二十年为什么还没被认可,为什么还没有融入,我们用肤色看别人,别人也用肤色看我们,导演没有选白人、黑人、黄种人,而是选了一个典型的墨西哥长相的人来挑起这场对立,这当然是故意的,而最后却被加玛“杜撰”的“美国少年英雄”带走了,这何不是一场讽刺。

正如那场谈话,加玛时而抨击这个国家,又赞美这个国家,按理说该是矛盾的,但要我说这不奇怪,人是复杂的,何至于国家,这更又印证了加玛本身的矛盾性,所以这一切的奇观镜头无不都是他内心的放大,婴儿不选择出生,后又主动出来,轻轨里的池水,游戏的蝾螈,走过人尸占满的街道,爬上人尸堆成的塔,眼见满场人的鼓掌动作,却只听女儿一人的鼓掌声,在厕所间里见到死去的爸爸以及缩小的身体…不止奇观,还有梦境,与妻子的打闹转眼就进入了女儿的梦乡,然后醒来,然后剪下一缕头发再次睡去…经过这一切,又似乎与自己与过去和解了,他把“儿子的死婴”放归海中,又入下一场轮回,他听到儿子讲述自己的过去,握手后又加以弥补…而似乎已经不留遗憾了,所以加玛“逝去”了,即使是双脚被钉在舞台上他也不能发出一言一语,他还是有那样的想法,他正这样经历:我拼命得到他们的认可,得到后又对其嗤之以鼻。

在切片的过程中又让我发现了之前没有发现的华点,加玛的命运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就已经被交代,而那时他正将要被采访,说起照应这一点,你会发现,本片充斥着伏笔、前后照应这些表现手法,导演甚至照应了本身,这正是诗人这部影片众多表现手法的重要几个特征之一。

另外,本片的摄影也值得一夸,高明亮的色彩视觉和黑暗下的各种光影都很绝妙,还有完美的转场衔接,以及导演的抽象式的带有伍迪艾伦风格的小巧思,比如“麻烦张嘴说话”,起初我是这样理解的,不张嘴产生的声音意味着内心的想法,这内心的想法可以直接被妻子说出来,这正直接说明了妻子对加玛的深深了解,甚至是到了可以剖析的程度(无疑,这两人爱的很深),而到了母亲对加玛说出这句话时:麻烦张嘴说话。

我开始产生歧义了,加玛的不张嘴说话恰证明了外界对他的不可理解以及他本身人格的封闭性。

身份认同又扯出政治的许多,我相信在加码的那个作品里,那个犯人说的话也是本片复杂繁多的主题之一,那个片段我看的时候很是在意,那个犯人站在加玛的对立处,仿佛他们才是创造这场奇观的人(高层阶级的人总带有审视意味得瞧着底层人民的生活,这本身是奇观,而这群“暴民”又将这些大人物看成笑话)。

再说俯拍及仰拍镜头,本片无外全是这样的视角,且是长镜头加之,足见导演功力之成熟,通常仰拍是突出人物或某种物体以使环境氛围变得严肃威严,但我认为这正是加玛自己对自己的审视,而俯拍则是表现了人物的无助感,正如“上帝的审视”(我认为在电影中这是客观的),两种审视一以贯之,最后加玛看着被妻子依偎众人照看的自己,然后来到了荒地、见到了父母、开始了飞翔……在荒草地上映出飞翔的阴影,这一镜头终会成为我最爱的几个镜头之一。

 9 ) 感想

我真的很喜欢这种魔幻现实主义又有点黑色幽默的风格。

幻象,现实,历史交织在一起。

循环的结构给人一种梦中梦的感觉。

大广角镜头加长镜头给人眩晕感。

整体内容上就是个人的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缺失的焦虑还有对民族国家的认同。

男主出于一种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他赞美自己国家有灵性的,深远的历史与文化,另一方面他又畏惧渴望逃离这片土地充斥着的饥饿,暴力,死亡。

他厌恶美国那些精英分子对自己民族的歧视,可是却要去领取他们颁给自己的奖项。

他想要用影像去控诉那片土地上的人所遭受的苦难,但呈现出来的结果仿佛就是资本在消费那些人们的苦难。

男主不断的在精神世界中探寻过去与历史寻找内心的归属。

最后的镜头与开头相呼应。

我没有太看懂,个人理解是在开始他不断的脱离大地又落下,是他直面这片土地的失败。

而最后的镜头他脱离地面,影子慢慢消失不见,仿佛是他终于释然超脱,他的灵魂永远盘旋在这片土地之上

 10 ) 异乡故乡

电影结束的时刻,仿佛又进入了开场的影像:坐洛杉矶的轻轨,手里抱着塑料袋装的蝾螈,袋破,水流,两条蝾螈赫然醒目地搁浅在轻轨的地板上。

同时,结尾的死亡对应了开头的降生。

荒诞和魔幻是拉美文艺的显著特征,加西亚马尔克斯将其演绎至纯熟,独树一帜,赫然标杆。

作为墨西哥电影,无不例外:被重新塞回母体的婴儿、逶迤在医院拖拉的脐带、在满车厢满房间的水里抓蝾螈、一场未曾发生的嘲讽访谈、因为自觉迷失而满大街倒下的众人……场景、内容确实庞杂,对于内心的投射,却远远不止。

海报场景是主人公回到故土,墨西哥记者协会为其办的一场派对,由起初不愿意去跳舞到独舞,舞蹈的姿态,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它扭拧,胶着,想要挣脱又被死死困住,这和《小丑》里菲尼克斯在露天台阶上,穿着大红色西装套装黄色马甲的独舞不同,菲尼克斯是自在之舞,丢弃卑微、嘲笑和可怜,拾掇自信、自尊和主角光环,挥洒恣肆。

主人公是墨西哥人,是记者、纪录片制作人,在美国定居15年,他把美国称为他的家,而墨西哥是他的故土,他在被称为家的地方是异族,他在故土是异客。

这种边缘又多重的矛盾身份状态,多有出现。

《雪落香衫树》里的日裔,与日本打战时,日裔上前线表决心,矛盾激化时,日裔被关西部集中营。

韩剧《阳光先生》中的崔宥镇,在美国军营时,美国人派他去对付韩国人,在韩国土地上时,他宣称自己是美国人。

“开始感觉像抽筋,图像、记忆、碎片的混合物,都纠缠到了一起”,是他,如我。

我在散步和坐车时听有声书《鬼吹灯》,大块时间时看电子书郑执的《仙症》,睡前看纸质书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胡八一在大兴安岭林区下乡,砍树种树,建设祖国,棋王王一生坐火车下乡也是做这样的事,王战团的精神病来自他当海兵时说的梦话,这些类似的场景,它们浮现、重合、模糊、又一一分明。

《诗人》短评

在映后谈上见到了主演,她到底有什么魔力,只要她出现在你的视野,你的全部注意力就都在她身上……

6分钟前
  • 孙小瑜最帅了
  • 推荐

印象最深的是佐伊赫兰的角色说 那时我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我不想再思考了(这个角色没几句话也好可爱

10分钟前
  • voidfem

只有自己走出来了,一切都是晴天❤️

12分钟前
  • 沫_ciao
  • 推荐

3.5 影片开始了好一段时间,我还在想主角的性别。她不算漂亮,但是看到后面我觉得她非常美。

16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害…

17分钟前
  • Ajitā
  • 推荐

非常好看的一部电影,结尾推向了高潮。生活永远不会如童话里那般美好,也不会像想象中的那般可怕。受过家庭的伤害的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共鸣。

18分钟前
  • 可乐很可口
  • 力荐

看不进去

19分钟前
  • 四季宝
  • 较差

我们要不断重复尝试错误,直到我们发现适合的生活方式。

24分钟前
  • 费尔巴哈的寂寞

这个电影无比真实、诚实、真诚,无比细腻、包容、温暖。以为是个平淡的小片,但是没想到那么有棒。如何从深陷的泥潭中拔出来,要去面对那你永恒逃避的痛苦根源,而这个过程一定是一个痛苦、缓慢、反复的过程。你生活中的失衡错乱,才不是导致一切伤害的根源。相反,你也是受伤的那一个。破碎的生活背后总有一颗破碎的心。

26分钟前
  • 屁蛋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