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日本电影《赌博默示录3》。
片名カイジ ファイナルゲーム / カイジ Final Game (2020),别名开司3:终极游戏 / 赌博默示录3:终极游戏 /:最终游戏 / 赌博默示录:Final Game。
《赌博默示录》前两部电影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上映,时隔9年后,《赌博默示录3》在2020年姗姗来迟。
《赌博默示录》的原著漫画作者是福本伸行(Nobuyuki Fukumoto),系列漫画一共有《赌博默示录》《赌博破戒录》《赌博堕天录》三部。
前两部电影分别以前两部漫画做基础改编,第三部电影则没有按照第三部原著漫画来,而是全新创作的原创剧本。
漫画《赌博堕天录》中,伊藤开司和帝爱集团的公子捉对厮杀,以金钱和人名下注,进行了双人麻将对决和单张纸牌对决。
电影则抛弃了这个剧情,以日本经济下滑为背景,福本伸行特别创作了四个全新赌博游戏《巴比伦塔》《最后的审判》《梦想之跳》和《黄金拳》。
本片设置的背景过于牵强,2020东京奥运会后,日本国经济持续低迷,入不敷出,同时帝爱集团愈发做大做强。
上层想出了一个直接明抢老百姓的馊主意,直接锁死老百姓存款,以往的财富直接抹零,后续发行新纸币。
一个颇有良知的大佬找到伊藤开司,希望两人联手拯救日本。
伊藤开司听到要对付帝爱集团,立马加入。
在一番狗斗后,伊藤开司成功阻止了上层掠夺百姓计划。
一个冷知识:2020东京奥运会是在2021年举行的。
其实原著漫画《赌博默示录》《赌博破戒录》《赌博堕天录》三部早早就出完了,而真人电影在2009年和2011年才上映,第三部隔了很久,还搞了原创剧情,这也从侧面说明这部电影本意是打着情怀旗号,收割一波票房。
最初改编真人电影时也没有制定一个详细的规划,时隔多年才想到这个IP,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一般连贯性较强的作品都是背靠背拍摄,而那种时间间隔很长的续作,一般都是烂片收割情怀。
很不幸,本片属于后者。
本部电影中的四个游戏早已没有了第一部心理博弈的美感,就连心理斗争和相互欺诈的过程都很牵强,不知道是不是黔驴技穷。
《巴比伦塔》一个比试身手的游戏,硬生生变成了闯关大冒险。
除了稍稍致敬了一下第一部《勇者之路》,剩下主要作用就是为后续剧情做铺垫。
《最后的审判》是全片重头戏,说白了就是对决两人比拼财力,财力更高一点的人赢家通吃。
两位参赛者都是财力接近的人,他们通过赌上自己的身家,还要拉上尽可能多的家人、朋友和投机客的赌注。
这里的反转都是硬反转,随时可以把观众癫飞的那种。
《梦想之跳》10个参赛者一起蹦极,1人生还,拿走10倍奖金。
庄家控制蹦极绳子,参赛者就是供人娱乐的小白鼠,想要对付出千的庄家,唯一的方法也只能是出千。
《黄金拳》还是剪刀石头布,参赛者手里要拿着东西,并没有什么精彩之处,解释过程更是令人无语。
本片唯一不变的就是伊藤开司继续大战帝爱集团,伊藤开司继续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也不知道伊藤开司忙活半天忙了个啥。
在这里看不到精彩的心理博弈,只有一个个嘴强王者在进行《我是演说家》大赛。
还有前两部的演员天海祐希、生濑胜久客串了一把,其他更无亮点。
狗尾续貂沾沾自喜,原创剧情收割情怀。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所有的博弈都是生活的博弈作者:鲁棒棒 写于:20241119正文昨天晚上有些慌慌的,最近的生活工作让人焦虑不堪,所以只能躲起来看剧,这样会让我觉得安全和舒服一点,我一直没想明白的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觉得在家里不安全呢?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是非常渴望安静环境的,否则我没办法集中精神,而这几年家里是很吵闹的,所以无法安静,就这样我貌似就有了奇葩的神经症,那就是在家里无法获得安全,同时出去工作,又不忍心孩子变成孤儿,此刻的我无路可走,焦虑不堪。
所以我觉得我被锁喉了,非常难受,只能通过忘记这些事来排解,幸好我没有选择酗酒,而是选择了看剧,我现在貌似没别的爱好了,除了看剧,大概就是偶尔写点东西吧,总归也是没什么人看的东西。
除此之外我的吉他已经尘封好久了,不说什么摇滚梦啊,青春梦啊,之类的矫情事,我的感受就是,我真的只是把撸琴当做减压玩具的,因为手指痛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好舒服啊,就跟那个什么 ZC 的感觉差不多,觉得胸口的一口气,一下子全出来了,所以我只在手指疼痛的时候撸琴,手指不痛了,我就不撸了。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我喜欢的一把琴,是一把鲁琴,因为我很喜欢鲁琴的气质,年轻时我有一个乐队叫做 “King of Beggers”,已经散伙多年了,现在 livehouse 多了起来,如果能重建这支乐队,那该多好啊,我想我会改一个名字,索性就搞的爆裂一点,那就叫 "Drag queens show from east <东边变装女王秀>" 好了,这个名字有点布鲁斯和雷鬼的感觉了,太有意思了。
昨天晚上我看了这部 “伊藤开司系列剧第三部”,虽然是第三部,理应拍的更好,更成熟,更好看,但是实际上和头两部差了很多,剧本构思上有很多 bug,并且工具人用的太明显了,一点都不生动,这样会让人觉得很懊恼,好像很劣质的推理破案剧,所有的谜题如果没有特殊道具,或者特殊人物,仅凭观众掌握的信息,是完全解答不了的。
我认为这部剧最大的 bug 就在于最后扔金币那段,还有把钟表调快那段,觉得很牵强,太突兀了,这段应该好好改改,其次就是日剧里的推理剧,大部分都会有一个通过口白来解释剧情的问题。
比方说这部剧中,伊藤开司的口白就太多了,每次赢得胜利,都是通过大量的篇幅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赢,这是不太好的,通过大量口白进行对剧情薄弱环节进行补入,是因为仅凭观众是看不懂剧情的。
举个例子的话,就是如果伊藤开司最后不告白,那么很少有人会猜到那个修钟表的女士到底去哪了,他的戏份前面有一段,最后仅仅是作为道具又出来露了一下脸,这一点让我觉得太过于突兀了,没办法把剧情搞的平滑一点。
除此之外,剧本的张力也不够,煽动不了太多的情绪,虽然主打的剧情推动力量是 “外包王” 的故事,但是关于外包背景的描述不够多,不够全面,没有外包工作经历的国内观众,可能不太明白什么是外包。
关于什么是劳务排遣,劳务排遣的问题是什么,因为我干过外包的工作,大概意思就是对于某些岗位,比如保安,很多商场,物业都需要,但是商场物业,主要的业务并不是保全业务,同时这些公司和机构需要的保安数量往往比较大。
同时保安很明显不是一个核心业务的核心岗位,所以就需要灵活的薪资发放和离入职流程,同时不用负担太多的社保费用等等,然后商场,物业等就会去找专门做保安的劳务派遣公司,告诉公司,我要五个保安,一个人 3000 块钱,然后保安公司就去招聘,说我要 5 个保安,薪水 2500,然后入职手续也是和派遣公司签订合同,社保发放,保险,等等所有的事务都是派遣公司管理员工,保安到了工作的地方,就是只干活,只服从就行了。
国内最出名的是华为OD,当然外包多数是劳动密集的比较多,比如月嫂,保安,保洁,还有司机啥的。
居中伊藤开司的薪水被派遣公司拿走了 70%,我不确定这个比例在日本是否是正常的,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国内的公司是不会在工资单上写自己的工资抽成的。
我干过的外包,公司不会告诉你,你的薪水总共多少,被抽成拿走多少,等等,这个数目我当时是不知道的,可能有的派遣公司会告知员工,这个数字我觉不会很好看,其实本来也就是剥削的问题,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
因为企业需要给自己降低支出,提升利润,这样就必须把所有的非核心业务全部砍掉,日本的正式员工是很难进的,而且终身雇佣让日本企业负担很重,相对来说,国内根本没有终身雇佣,就连三个月雇佣的承诺都达不到,我经历过 “入即离” 觉得很有意思,就是面试上一个甲方派遣岗位,要上岗的时候,人家不要了,然后你等于还没入职,就已经离职了,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
相对日本来说,国内薪水是非常非常低的,所以我之前写过一篇帖子,普通人的工作想过一个两室一厅的普通人生活,基本是没什么机会的。
我现在住在父母家,父母给我免房租,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否则我早就变成流浪狗了,这一点我觉得毋庸置疑,所以最后这部电影的背景还有氛围渲染其实没做好。
如果这方面可以做得好一点,那么这部电影会更立体一点。
最后这部电影的篇幅并不短,表达还是不够到位,所以我只能给 2/5 分了。
大概就是如此了。
全文完。
引用名称:赌博默示录3 · 赌博默示录:Final Game · カイジ ファイナルゲーム (2020)导演: 佐藤东弥编剧: 福本伸行主演: 藤原龙也 福士苍汰 语言: 日语个人评分: 2/5IMDB: tt10423160 Douban: 30458826
漫画真人版电影能拍到第三部,只能说明原作者的故事编辑是多么的好,但是这个比谁金子重的天平大游戏是看到中后段才渐渐了解游戏规则的,应该是对应的动画部分我还没看,不过从第一部到现在外加最近对中国内卷,经济唱衰的各种状态突然就很能理解作者对日本社会现状的悲观的感觉了。
在漫画里都甚至描写到因为经济崩溃,政府和总理要把所有人民的存款都封禁,直接发行新币来填补抹平社会养老保险亏空的漏洞这一魔幻操作。
8分。
没看简介。
所以后半部分天海祐希出场时才会惊叫连连。
只因为她,也值得打五分了——就这么任性,不过说回来,谁打出的分数不任性呢?
说一下电影中对胃口的点。
一,敢拍。
不解释。
二,人性的微光。
1.那半枚金币不仅完成了父子之情的救赎,也给唯利是图者上了有生以来最深刻的一课。
2.各种原因聚集的小伙伴们都在整个计划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最后分到自己应得的部分报酬时感慨,在参于中真切的感到活着的意义与价值。
3.球场上的说教(被很多人诟病),但开司那句“我们这些失败的大多数,才是真正的日本”(大概意思)振聋发聩。
4.人生中两次收获时刻,都被海女王骗到怀疑人生,但是开司没有哭天抢地,而是又喝一口啤酒,赞叹真好喝啊!
三,从第一部的楼顶观赏人玩命,到第三部的“自杀赌博”,人性的幽暗我想象不到,但并不怀疑其真实性。
四,格局。
比较吃这挂。
也没有觉得假大空。
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至于赌博那部分,说实话看得迷迷糊糊。
如果没记错,第二部是投金苹果吧,当时看完,晚上睡觉脑袋还在琢磨是怎么回事。
所以……烧脑不烧脑我是没多大追求的。
不仅如此,我觉得那个“人间称”还蛮真实、有创意的。
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你能加重自己的砝码,不就算世人眼中的成功者吗?
什么威逼利诱、什么手段下作,who care?!而且,借由这部分内容,不仅展示了赌博的残酷、吃人,还从海女王嘴里道出赌博的真谛“除非提前知道答案,要不然怎么可能会赢?
”总的来说瑕不掩瑜,自圆其说。
至少没有很差。
还是值得一看的。
2023年11月28日20:45:12还是要努力成为正式员工的。
最后划拳那一部分没有看明白!
烂了!
《赌博默示录3:最终游戏》是由佐藤东弥执导,藤原龙也、吉田钢太郎、福士苍汰、关水渚、新田真剑佑共同主演,于2020年1月10日在日本上映 [1] 。
该片根据福本伸行原著漫画《赌博默示录》改编,是该系列的最终章,讲述了伊藤开司将继续展开事关生死的赌博游戏,面对压倒性的不利,他如何完成绝地大反杀的故事
距离前两部看的时间不知道过了几年,人也长大了,经历了好多,依稀记得前两部很爽。
满怀期待的打开这一部,慢慢发现怎么跟以前的套路不一样了,没有多么出彩的剧情,就跟当年看的韩国电影观相一样,本以为主角气势汹汹,运筹帷幄,会革命成功,没想到节节败退,就这样完了。
虽然这部主角没有失败,但是观感就如观相一样,让人失落,没有满足心理预期。
但看过之后慢慢发现,导演要表达的不只是让人爽了,影片处处都体现着对这个社会现状的思考。
影片中男女主是由于野心和运气才被老爷子选中,殊不知男主是由于他自身的聪明,善良这种硬实力去缜密的计算,实施计谋才获得的成功,所以女主的运气自然被导演放到一旁。
而日本的现状如此不堪,政府财政赤字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的严重剥削让人喘不过气,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重,给日本政府带来多么繁重的社保,医疗等支出,可以说对社会没有多少贡献,但带来了多么严重的负担。
这样下去难免会没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要不要直接把这部分人给去掉,直接把国人的存款给财政赤字抵消掉,或者更进一步把患病的,无业游民一块给消灭掉。
结局也给了明确的答案,这样不行,这部分人就是国家,有这些人才有了现在的国家。
电影本身太差已经懒得谈了,节奏剧情都一言难尽。
来看看这几个游戏吧,人堆之中抢东西,预算赛用这个挺好玩,尔虞我诈互相坑的东西。
蹦极这个倒挺符合赌局永远庄家获利这个思路的,哪根绳子不断完全由现场的控制人员决定,这个游戏(?
)思路设计的还行,解决方法也还凑合,在场外打败你。
最大的败笔确实是人生秤,好家伙你们赌博变成了竞选了,谁人气高谁获胜,最后决胜竟然还是反派瞧不起的一枚硬币决定,戏剧化是很戏剧化,但你这实在太蠢了。
和秘书官的单挑让我想起狂赌之渊,心理战游戏,挺普通。
四个游戏三个普通一个拉胯,别怪观众不买账了。
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难看,既不精彩,也不抓人眼球。
1.整部电影的根基就是建立在一个名叫人生天平的游戏那请问这个游戏怎么玩呢?
就是两边参赛选手分别把自己,亲戚和粉丝三方收集到的财富经过估值等方式化为标准金币或者标准金砖投入到天平的一边,谁最后的金币总价值也就是重量越多,谁的天平就会压得越低,限定时间过了之后,那一边天平低,那一边获胜,获胜一方就直接获取对面的全部筹码。
也就是这就是一个日本AKB票选偶像+对赌的融合游戏。
于是问题来了:当双方把自己的筹码全部摆出来的那一刻,我们作为观众就已经知道胜负了,连放上去都完全不用,与第一部的拳头剪子布最后出拳和第二部弹子机最后一刻弹子掉落出结果相比,第三部的悬念保持上拉跨到简直不成人样,催眠水平拉满。
2.对主角的无脑无底线恶意针对。
就主角团三人还是四人组来说:男主角全程费脑费体力的去解决整个冒险过程的无数问题,可以说是用命为我方赌出了一个胜利,然后主角团里的女一号?
还是女二号,就因为外人一点点小帮助,就听从这个外人的说法去扭头坑害主角,把本属于主角的胜利赌资全抢了!
第一部坑主角,可以说有趣,第二部再来一次也行维持主角的底层人民的身份,第三部还来同样的套路还是以一种非常不用脑子的方式进行坑骗男主角。
太过分了!
可一可二不可三!
3.电影节奏全无,剪辑的毫无悬念,毫无抓人注意力可言,以至于观众只想睡觉!
第一点 我就说了什么所谓的人生天平,其实是一个非常不有趣的无聊游戏,然后整个电影就建立在这个如此单薄无趣的独苗游戏上,展现给观众的就是场景单一,故事无悬念,一眼望到底,一场拉跨到底,只想直接右上角点差走人的观影体验。
总结:无聊之际的水货电影,既枯燥,又无聊!
这是最后一战!
藤原龙也主演的赌博犯罪电影《赌博默示录:最终游戏》,由原作作者福本伸行亲自提案监修,打造精彩绝伦的原创故事,在日本上映时蝉联双周票房冠军,票房突破20 亿日币!
睽违9 年的《赌博默示录》系列作终于迎向最终章,实力派性格演员藤原龙也再度饰演灵魂人物「开司」,与《拉普拉斯的魔女》福士苍汰、《町田君的世界》关水渚、《十二个想死的孩子》新田真剑佑、《大叔之爱电影版》吉田钢太郎、《假面饭店》生濑胜久、《女王侦讯室3》天海佑希等充满魅力的演员一同热情演出,为此系列作画上最精采的句点!
《赌博默示录》漫画原作在1996 年开始于周刊Young Magazine 连载,系列作累积发行量超过2100 万本,是十分受欢迎的作品。
2009 年推出的电影版《赌博默示录:人生逆转游戏》(票房22.5 亿日币)、2011 年《赌博默示录2:人生夺回游戏》(票房16.1 亿日币),都在日本创下亮眼的票房成绩。
而这次在《赌博默示录:最终游戏》中,原作作者福本伸行特别创造出四个原作中未出现的原创游戏:「巴比伦塔」、「最后的审判」、「梦想之跳」、「黄金拳」。
主角「开司」将和伙伴、敌人之间,展开最激烈的赌博之役!
作者福本伸行表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很开心能再让大家看到这些危险的赌博游戏,希望大家能在戏院感受到只有《赌博默示录》才能给予的感动与乐趣!
」
超清支援,公众号“影漫博士”已收录《赌博默示录:最终游戏》故事叙述东京奥运后,日本贫富差距状况加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开司(藤原龙也饰),为了获得大笔财富而赌上性命,挑战各种赌博游戏,究竟开司最后是否能如愿致富并成功脱身呢?
网上评分低是因为大部分人没看懂这片,,或者说没有片中的真实经历,,,实际上这片拍的题材非常现实,,作为即将成为劳务派遣工的我,,,看过些片之后深有感触,,,这片从头到尾都是在讽刺劳务派遣机制,,,,这是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明的一套东西,,我国也引进了几十年,而且变本加利,对派遣工的剥削越来越疯狂,相当于现代的封建和奴隶制度,片中最大的反派是政府官员,,二反派是劳务派遣公司老总,表面上是作为最底层的劳务派遣工和上层管理者们斗智斗勇,,实际上就是在骂政府官员和劳务派遣制度,看似幻想题材,实际没有哪部中国片能有日本片拍的这么现实.不过电影终究是电影,也就在电影里最底层的主角能够胜利,,现实情况却是我国的劳务派遣工们被压的死死的,甚至连说话的地方都没有.片中最讽刺的和给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有两处,,一处是劳务派遣工们被剥削七成的收入,去公司找老总理论,老总说爱干不干,一帮底层垃圾,不在我这儿干也无路可走.这态度和现实一模一样.另一处是政府官员们要抓政策漏洞,在新政发布之前转移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实际上这一点既讽刺又现实,政府官员也是人,遇到大事时也会抓政策漏洞,,首先想到的也是保护好自己的钱.这拍的太真实了.不用把这些当官的想的如何的高大上,,,感觉还是日本人拍的真实.因为国企正式工被强迫转成劳务派遣工的我们多次上访,每次都会发现有非常多的群众上访,可惜屁用没有,还是没人管这事,这才是血淋淋的现实.
太慢了 最多30分钟的内容拍了110分钟 干嘛呢这是
想看看大家的讨论,结果没有讨论,连个长点的感想也没有。简介说是失手犯了罪,看不出是失手。准备把开头再看一下。最后应该是年轻人自首了,老人也因为包庇罪入狱了。但是正因为老人的收留包庇,年轻人才去自首。老人和年轻人在狱中作伴了。当然,老人关不了多久,他出去后也会常来看年轻人吧,孤独的老人有了情感寄托了
节奏非常非常非常慢,但是在没有台词的安排中,又只有这样缓慢的镜头才能让情绪渗出来
7.5
把两个人的心理戏诠释的很好。大年初一看这个片子感觉有点压抑,不过场景很美,很多画面像油画。
几乎睡一个小时也不会影响观感的一部美术作品
頗維米爾
慢到了极致,还是耐心看完了,近期喜欢欧洲类似的电影2020.10.18//
什么ppt电影。。
#2018IFFR# Bright Future展映;塔林处女作单元。典型画意摄影,非常讲究堪称精美。故事很概念又几乎是宗教题材(该隐和亚伯+恐怖袭击往事),但也给了演员极大的发挥空间,老爷子简直是每一根皱纹都是戏,小哥全片没有一句台词,都完成得很漂亮。让人想起伯格曼和布列松。
画面考究,城市或乡村丛林美学,自然音,闷日光的变化。沉默是一种靠近。
没有对话的包容与温情相处,最终达到无言的双向救赎。镜头下宁静的乡村小屋与演员们的表情特写都令人印象深刻,一老一少两位角色的互动演绎深刻动人。
救赎,在最后一个镜头里么?在宅无限的春节假里,这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缓慢的节奏,优美的镜头,极简的布景,克制的叙事。足已!
厦航鹭上影院观影② &gt;&gt; 太难受😣 太难受的观影体验了 几乎无台词对白的一部电影 十分缓慢的推进 但氛围的铺陈太弱 时常某一刻进入 但又被立刻抽离 然后边看边疑惑下一秒到底会不会发生点让一切更清晰的行动 加上粗糙简陋的置景以及对我来说并无特别的拍摄手法 我真的喜欢不来也无法理解
有点沉闷
田野风光…………
filmart2018 day2第一片(又睡过了早上的片),明显感觉这些年世界电影的潮流早就转向轻叙事,故事常极简,重意境,制造一种留白的状态。而大陆电影还在为写/讲故事的基本功发愁,能抄个别人二十年前玩过的结构,仿佛就要飞上天了。所以电视剧更适合大部分中国观众。
翻译成救赎更合适
比利时神片
给我看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