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影片流畅不拖沓,说打就打,说shi就shi;而且加入了一些高科技的展示,广告牌,城市地铁,手机,连最后咬手指都是那么干脆利落;但是为何2星呢?
开始吐槽:1、上来开始帅哥吴就开始被坏人追,跑么,你不能往警察局跑么?
2、被抓住了,黑老大1给他讲了故事,说有人不给他保护费,结果砍了那人老婆的手指,给这人吃了(表示我很厉害,不说实话,就是这个下场),结果帅哥吴被一顿狠揍,各位老大不让小弟打,自己还拿拳头打,泰哥更2,打的手都坏了,旁边凳子箱子都上啊,拿拳头!?
帅哥吴说,你们不可怕,我跟你们说个更可怕的人,他拿了你们的钱,开始讲故事!
泰哥开始被帅哥吴的故事深深吸引:3、尼玛,说被一神秘人控制,我还以为是天眼的翻版,结果…………往后看4、帅哥吴业绩不咋地,还想帮她妈找个牛B的福利院!?
5、无意发现一份神秘材料,让公司不赔人家钱,去做了伪证被神秘人开始威胁;我类个去,MS非法录音是不能作为证据的吧?
再加上好不容易攒的钱丢了(超级大bug啊,钱怎么没的?
如果神秘人做的,那他直接把别人钱转自己这不就完啦!
)6、帅哥吴开始过上了被人摆布的生活(无故失踪好久,公司居然不开他),抢了餐厅,得到某警察的银行钥匙;接着银行取钱找客服经理(居然是初恋女友),感觉整个故事开始巧合起来了!
7、拿完钱被同样被威胁的长发男找到,两人帮神秘人去买药(处方药),你没看错,不是粉,不是军火,是处方药!
结果长发男想黑吃黑,双方火拼,长发男被打shi;而帅哥吴吊事没有!
(果真猪脚光环开着啊)8、神秘人看,哎呦,钱也拿了,人还没事,再帮我办件事吧;跟人交易军火(期间碰上想帮长发男报仇的私家侦探和同样被控制的长发男2号,导演的口味啊,啧啧),2000W的军火啊,10几个箱子就1个箱子上面有把枪,对方的二货搬箱子的时候没发现,而且连枪试都没试,就给了钱;(果真钱多人傻啊!
)9、不小心,箱子倒了,露出了马脚,一堆人被追;这帮买枪的SB居然连车都没开,也没看他们追出来!
10、开的车中间坏了,多亏吴的前女友赶来相救(她怎么知道地的!?
)11、一行人想拿钱分了,走人,长发男2号不干,说还要为神秘人服务;拿枪威胁众人(哪来的枪?
),带着钱跑了12、可惜啊,钱上有跟踪器,众人跟着钱到了一个都是大屏幕的地,抓住一个男人(抓住的那个男人说神秘人逼我吃了老婆的手指);这个时候帅哥吴的故事讲完了,泰哥发现这神秘人就是他的兄弟——老大1么?
开始怀疑起来,老大1表示:不可能啊,他们交易军火的时候,我在场的,不可能是神秘人;帅哥吴说出了惊天的方法,拿老大1的手机打我手机就行了(我擦,那个老大是SB么,这种情况下不先把自己手机处理了)13、最后,双方火拼,都挂了;帅哥吴果真继续猪脚光环;对着快shi的泰哥和神秘人告诉了他们真想:其实不是你找我,而是我看上了你(还以为搞基呢!
):帅哥吴就是那个吃老婆手指人的儿子!
最最后,警察来了,把坏人们都带走了!
至于帅哥吴,做伪证,抢劫,非法交易,P事没有!
14、其实,整个故事的起因就是,神秘人去找帅哥吴老爸要账的时候,帅哥吴和初恋女友在阁楼上,神秘人要完钱就要走了,帅哥吴居然拿了个锤子扔神秘人,所以神秘人逼人吃了手指!
就是一个倔强的儿子办了看起来的好事,导致家庭不幸,最后报仇解恨的故事!
不知所谓的场景设定,从头到尾的Bug,硬伤太多,第一,魔鬼哥都能随时监控的未来世界吴帅被逼抢餐厅和银行取钱魔鬼哥就不怕被警方监控了?
顺便吐槽下,一个未来科幻世界为背景的电影你摄像头还用那么老式的枪机和球机?
二,餐厅让所有人把东西放包里包括手机吧,就没人打个试试?
就不怕条子寻找信号源?
第三,魔鬼哥真是厉害,黑的了各个地方的监控还能黑城市监控更能黑私人账户,有这本事真别赚这辛苦钱了,随便黑几个就够吃了吧。
第四……算了,太多了不说了,不过片子节奏还算紧凑,标准爆米花电影,顺便说句,吴帅真是帅到没朋友了,被打成那样还是帅帅帅……姚晨我也是喜欢的,出人意料是邵兵,我从头找到尾都没想到是他,这演技我给九十分……
魔鬼-一个混迹于黑社会的全学科系天才。
精通网络hack ,精通心理学,精通各种高科技,黑谁都是一黑一个准。
但非要傻逼到莫名其妙找个保险经纪来黑,而且黑的还全TMD是一伙的,真心NB。
我说大哥您随便找个贪官黑都比保险经纪强吧?
更何况人还有大权在手。
再退一步,您要真想要组织的钱,您直接把泰哥黑了不就完了么?
一个萍水相逢、第一次见面的保险经纪说个故事都能把泰哥直接黑死,更何况是您呢,是吧?
这剧本,i服了u!
看了。
这类电影的看点就是编剧的巧妙和导演的拍摄手法(叙事方式)。
不知道有没朋友发现或者看过《鹰眼》,08年的片子。
没看过的可以去看看,看过的就知道我的意思了。
不过,好的东西都会引起别人的模仿和抄袭。
各行各业、各种精品、各类佳作均是如此。
新生代演员越来越多,好的剧本越来越少。
如同又回到了青黄不接的年代。
喜欢这种片子,可以让人从头一直猜到尾,细心分析。
如有得罪之处,各位看官轻拍。
看到海报上的吴彦祖我以为又是一部香港警匪片力作。
开场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以身份为保险公司销售员的主人公被黑道抓住把柄所控制的新型题材港片。
影片一开始即为大家呈现你追我赶的倒叙场面,然后马克被抓,被逼问,由此以其讲述的方式进行插叙,直入主题。
其实影片一多半时我已经猜到神秘人是魔鬼,吃手指一经马克提起就板上钉钉了。
两条时间线处理得相当好,不到魔鬼看到马克的项链那一刻真的没想到马克的身份,知道了马克的身份,整个事件就理清了,这时,马克的自述显得非常适时,没有一句废话。
然后,我们也看见了马克的妈妈断掉的两根手指。
而影片的最后,神秘人的再度来电,不仅首尾相应,又给这部电影添上了一层惊悚色彩。
但是影片有两个疑问。
第一个是三毛的问题。
三毛雇了私家侦探,而这个私家侦探正好是马克的发小,既然整个计划都是马克想出的,那为什么侦探不知道电话那头是他?
还有三毛的死,是计划之中还是意外?
没有交待。
第二个是关于警察的问题,马克是怎样取得刑警队队长的帮助?
马克属于个人恩怨问题,警察怎么会轻易帮忙?
还是说这个警察正在调查那对黑帮兄弟走私的事件?
都没有交待清楚。
因为有吴彦祖看了《控制》,抛开其他噱头不谈,剧情绝对让你大呼过瘾,悬念的设置,前后线索的连接,甚至有点看夏洛克的感觉,只不过吴彦祖和卷福。。。
之后查了资料剧本是改编自 杰克麦斯特的小说。
看到网上喷的人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根本没看懂,在吐槽秀智商下限,另一种是说他好莱坞风格浓重,制作水平差照,搬照抄没创意。
第一种为中国票房做了很大贡献,所以烂片永远不怕没有出路,有需求就有市场。
其实我想谈的是第二种,我们一直在谈什么商业元素浓重,照搬好莱坞,我想说的是你连去模仿人家都做不好,何谈创新?
好的东西就该借鉴,我们的灾难片、科幻片,印象中所谓的大片凤毛麟角。
我们的近邻韩国的电影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你可以看它的发展模式和美国几近相同。
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长处,更应该学会兼容并蓄。
我一直主张的是要学习好莱坞的方式,这没有什么不好,已经探索出的道路,再去走就轻松多了,你去学人家的CG技术,看人家的编剧产业化,有朝一日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控制》这部影片就是一个开始,你可以笑话他剧情生拉硬拽不本土化,你可以指责他科幻特技邯郸学步笑掉大牙,但他确确实实是一个开始。
我想说明的不是这一部影片在烂片中的争奇斗艳,是要表明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但凡一日华语电影有了好莱坞大片的歧视磅礴,它也算得上是垫脚石之一吧。
再回到商业大片这个元素上来,最近文艺片市场一下子敞亮起来 ,从早年间的微微曙光中步履蹒跚,一下子像迎着朝阳奔跑,我们尚不得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总之风向标变了,看看今年的张艺谋,陈凯歌都回归初心了。
我们的市场中确实缺少文艺片这片沃土,可是有一个词叫做:过犹不及。
饿了你十天,不能一下子吃太饱!
现在有些人开始抵触商业片,可是要没有这十多年商业电影的发展就没有电影市场的今天。
我们的市场是不完善的,好莱坞靠的的也不仅仅是挑战你视觉神经的饕餮盛宴,他成熟的市场文艺片依然卖座。
艺术与商业不矛盾,欠缺的是我们畸形化的电影市场。
好莱坞成熟的商业机制,完善的市场构成,都是我们要吸取的。
跟风好莱坞 ,没什么不好。
电影讲述了保险业务员马克为了能让母亲住上更好的养老院积极努力的工作,为此不惜在法庭上作伪证。
而作伪证这件事被一个神秘人知道,神秘人以此为要挟,要求马克为自己做事。
最终,真相大白,马克才是幕后黑手。
这是一部复仇的电影,男主马克当年看到黑社会的人对自己父母做的事后,决心报仇。
多年后,马克长大成人,通过做局,将当年的黑社会的人引入局中,最终成功复仇。
这部电影看到一半就知道做局的人就是男主马克,而不是神秘人。
马克是因为作伪证才被神秘人抓住了把柄,神秘人让马克去抢劫,而马克选择听从神秘人的安排去抢劫。
作伪证和抢劫孰轻孰重,应该很好明白。
马克却选择了用更大的犯罪来隐瞒小的犯罪,马克自己主动入局,这里就说明了马克就是做局的人,他的入局就是为了引神秘人出现,他的背后将会是一个更大的阴谋,他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其实这部电影有点就像一个熊孩子引发的故事。
如果当年黑社会的人来找男主爸爸,男主没有把那个锤子扔过去,可能男主的妈妈不会疯,爸爸不会自杀,也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
男主扔了个锤子,打到了黑社会人的头,致使已经走了的黑社会又回来了,将男主妈妈的手指切了下来。
如果没有这个锤子,可能就不会有之后复仇的故事了。
还有一点,男主为了复仇,计划了这么长的时间,选择做局来引神秘人入局,如果神秘人不来怎么办呢?
即使神秘人来了并顺利的入局,这么大的计划费时费人,中间牵扯进来多少人,如果一步走错的话,之前做的就白费了。
这部电影看下来有几处不合理的地方:1、中国电影,但电影中的名字感觉不太像中国人的名字;2、黑社会老大真的很有耐心啊,可以完整的听完男主的故事,而且整个电影中黑社会老大一共做了两件事情,听故事和与老二火拼;3、故事讲完,黑社会老大和老二开始火拼,两方均受伤倒地,偏偏男主一点事没有,主角光环有点太厉害了;4、黑社会老二魔鬼为了争夺钱财,精通心理学和操控监控,抓住他人的把柄,以神秘人的身份去操控他人为自己谋得钱财。
为什么要选择男主呢?
如果选择有钱人的话或者直接对付老大,我觉着拿到钱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而且还相对容易,一开始把魔鬼塑造的比较厉害,后来魔鬼直接被他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转变的太快了。
最后,凯迪拉克的车啊。
这部电影的一张海报感觉很好,在黑暗的背景下,一张打手五个手指都被绳子控制,男主在大手下拼命的奔跑。
电影也讲述了男主一开始被人控制,最终反转,男主才是真正控制他人的幕后指使。
但是随着故事的展开,剧情已经不受控制了。
嗯,真的一般吧,能吐槽的地方太多了。
除了透明手机和更加蓝色系,就没看出未来在哪了,连保险箱钥匙都不是指纹的声控的,是那种小时候小卖店卖的日记本上才会配的钥匙,只是放大了一点;做伪证怕被揭发也不至于愿意去抢银行啊,你脑子给门挤了;戴立忍的口音太特别了,以至于就算变成神秘人也能听出来;凯迪拉克出镜率好高啊,太明显了,反正是广告,人家奥迪就在<机械公敌>里弄个酷毙了的概念车;神秘人那么厉害能黑进全市各大摄像头,直接银行转帐算了,还费那么大劲;结果是那伙人故意的,那得有多少巧合啊,还打开主角光环一枪未中;你们就没有中文名字吗?
马克杰西的都得去想谁是谁;戴立忍做这么大的事居然连再买一个手机也不愿意;最后的反转电话一点都没有给人SHOCK,哪来哪去。
不过我很喜欢几大主演,就给个还行吧。
PS提前:看完电影本无意说什么,但是翻开豆瓣的影评,一大把四星五星,尤其看到那一两个明显捧臭脚的影评(敢问兄台收了200还是500?
),呵呵了。
于是来写写观影感受。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的剧本构想在国产电影里还算牛逼,但是让毕国智拍出来,就让人感觉细节漏洞太多,从大框架到小细节都不够合理,以至于电影最后的翻转都已经无能为力;导演对电影节奏与演员的把控都欠缺功力,吴的部分表演相对还好点,姚演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女主,在戏中的表演还显得非常空洞;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犯罪/悬疑电影,整片的节奏过于平缓,也缺乏合理的冲突与小高潮,始终不能给观众制造出紧促与悬疑不断的条件,让观众可以投入到电影中。
这部片子在豆瓣推广时打出了四个关键词: 动作、 科幻 、悬疑 、犯罪,但是看完电影的话,动作和悬疑好像和这部电影并没太多关系。
科幻?
在本部片子里简直就是个笑话。
任达华和戴立忍那一拳一拳打的,这片子里倒是能和犯罪挂钩了。
在预告片里,则主打了悬疑,让人以为这会是一部节奏紧凑的悬疑电影,至少能赶上印度翻拍的《狙击电话亭》(《痛击》)的一半吧?
差距不说了,没看过《痛击》的就推荐大家看一下吧,同样是通过电话控制,看看印度甩了这部电影多少年。
在男主复仇的大框架下,男主的选择也难以说服观众。
在从熊孩子变为斯文男的这20年的成长时间里,他有无数种风险更小的可以选择的方式,最后却找到一个所谓的“人性弱点”,选择了和几个小伙伴冒着枪林弹雨和巨大的生命危险让两拨黑社会互射这最莫名其妙的方法。
魔鬼”戴的全盘监视,片子试图用高科技的时代背景来解释,但是导演在面对这个框架时也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整片的高科技仅仅通过几个道具和场景来呈现;而片中角色其余的行事方式则仍旧停留在2013年社会科技所有的阶段,包括使用手枪机枪作以及为广告不断露脸的凯迪拉克等等,就不禁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社会科技的发展就仅仅停留在手机透明了这样的变化上?
与其如此,还不如就把故事放在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全城监控的今天,要知道,你从长安街走到复兴路,不仅你哪个时刻出现在哪,可能你在敏感词那边上厕所时,嘘嘘完脸上有没有舒展一下,一些人都能看得到。
框架和背景设定其实有些时候并不太重要,但是这部电影节奏一点也不紧凑,容易使人产生“啊我看到你们在试图演紧张了,可是你们说话都这么慢条斯理还莫名其妙就上个床我就是紧张不起来”的感觉。
这种条件下,观众很难有心思投入进去欣赏电影,这些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不断的困扰着观影人。
至于电影中的很多细节,也都经不起推敲,槽点简直太多。
举两个栗子:一个斗狗坐庄的,如果连坐监狱都怕而被控制,为什么会冒险一个人拿把手枪去和一堆机枪对射?
这种来自于性格的癫狂与冒险并不能用被控制到无奈来解释;男女主莫名其妙上床简直是为了电影要有床戏而床戏,在吴给黑社会讲述的背景下,这都能讲出来,不知道是为了说明两位黑社会大哥耐心好呢,还是为了说明性爱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超过了金钱,所以吴在被绑着讲故事的时候最好来点小荤段子让大家刺激一下?
全程控制人的魔鬼大哥,双卡双待早就是多年前的技术了啊,你就算不弄两个手机一个生活中用、一个控制人时候用,你平常就不能关一下变声软件或者换个号码吗?
非要最后给打一个电话就给识破了?
电影最后的电话如果不是为续集做准备,而是反转再反转的话,这部电影简直就是滑稽戏了。
前一个故事都说不圆,恐怕没有观众愿意跟着你惊叹并去猜测后边这个反转是什么吧?
自始至终一直是吴彦祖饰演的角色在扯蛋,扯到最后影片还剩不到十分钟还真扯出故事来了。
看完之后,我豁然开朗,原来不是他扯他们的蛋,而是他们合伙把他的蛋扯了!
这尼玛太扯蛋了!
就逻辑思维来说,这部电影只有最后10分钟是合情合理的。
搭上前80分钟完全无厘头的瞎编故事就感觉后面的有点生搬硬套。
真的很扯蛋 我已经不想再辩解了,这是我有史以来看过最扯蛋的一部电影,怎一个蛋疼了得 都是被扯疼的撒。。。
8.0 2011MOTOGP赛季结束后的纪录片,盘点了罗西进入GP组之后近10年的经典赛事,特别是开场09年加泰罗尼亚那场最后一弯,那时我正观看直播!当吉比尔努、比亚吉退役之后,着重介绍了斯通纳和洛伦佐对罗西王位的冲击,也呈现了摩托运动的危险残酷,因为下一年赛道就发生了西蒙切里的事故
我觉得摩托车跟汽车的参与感,速度感,操控感是完全不一样的。猴王罗西是motogp里的传奇。
时速一两百码摔下来,看着都可怕,真是玩命地开啊
啃生肉
7.5/10
moto gp,肉包铁~
在线朱军画质链接http://www.acfun.tv/v/ac413150_2
追求极限
感觉这部比Faster好看一些!虽然这几部配乐用的都是一个人/乐队,但这部配乐存在感挺强的。喜欢远镜头追着赛车手转弯,周围的一切都模糊起来;还有几段montage也很喜欢。另外Ewan的配音水平也有进步。时隔多年回看这些人的事业发展就很感慨,有的人当年感觉前途无量,可后来表现好像也没有很亮眼;有的人感叹别人转去superbike可惜了,可过几年自己也转去了superbike。采访这些赛车手时大家都是从几岁就开始骑摩托,但好多人的高光时刻真的很短暂,不过转念想想,能站到过领奖台上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不是吗。
“最后,罗西重回比赛,因为他有能力,他一定得回来。他为赛车而活,他们也都是为赛车而活。”
一群不要命的人向你讲诉自己的人生哲学
传奇车手,很幸运看过他的一场场比赛。
小飞侠的宣传片,不错。摘录里面的一段话"When the red lights go out, nobody's looking back. The past is behind you. And there's only one question. Who's fastest now?"
燃!
哇太厉害了!!
雖然身為Rossi粉,但是Lorenzo還是惹我喜愛的,相對於浮誇的Glamourous Stars話不多的人總有那Hammer的堅毅,就像Kimi的冷。祝小飛俠在山葉好運吧!P.S:Evan做旁白還真是加分!
you can't be the fastest forever. and there's only one question: who's the fastest now? Rossi去到杜卡迪之后到现在都还没拿过一个第一 好想他拿第八个grand prix champion…今年要开始看回MOTO GP!!! Lorenzo我真是喜欢不起来耶…rossi他爹说的:sex and bike are the best! hahaha
罗西,我为你陷入疯狂!我要和你舌吻!
永远的猴王!求背景音乐!
每次看motoGP的片子,都像在看Valentino Rossi的纪录片。偶尔看到别人夺冠时,才反应过来这是motogp罗西小的时候也太萌了,圆圆的脸,真的好圆家乡的服装店模特身上都插着罗西的头像,披萨老板也会把包装袋上电话号码里的46做高亮还有Marco Simoncelli的采访,每次看到这么鲜活激情四射充满天赋的选手的结局,五味杂陈原来日本的摩托车厂这么nb,一大原因是二战后禁止日本造飞机,航空发动机工程师只能转去了摩托车行业……早知道这样我可能当年也学航空发动机去了……哪天不想搞了,也跑摩托车厂去……不得不说人的一生很多节点,稍微给点儿外力,就会偏到不同的航向。就像当年看完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后悔没报天文一样。但人生就这样,不同的分支有不同的奇幻世界,还是希望多多探索,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希望早一天能当上护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