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玄妙就是哥哥到底杀人了没有,其实从弟弟的视觉看过去,可能他看不到事实的全部,他看到的是有他内心相信哥哥是否无辜,一开始,他以为哥哥有罪,但是处于保护哥哥,拼命为哥哥辩解脱罪,但是他心底是认为哥哥推了,在哥哥道出“你从不相信任何人,你对任何人都要怀疑”的时候,弟弟恼羞,在法庭上指认哥哥是凶手。
弟弟很自私,他怀疑哥哥的动机,坏人只会把周围人想象成伤害自己的人的思维。
最后,他彻底了解到自己的自私,相信了哥哥,才会出现哥哥清白的影像。
最感动的,最后一幕,哥哥,我们回家吧。
眼泪都标出来了。。。
本来是冲着小田切去的,结果给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香川照之。
不是小田切不够好,只是香川将角色诠释的太出色,以致于我在看完片子之后很久脑海中仍能浮现出他的每个眼神。
类似于香川这样与偶像全然无关的演员,能在竞争激烈的日本演艺界生存下来,自是具有深厚的功底的,也只有在这样的电影中,才能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
片中的哥哥是个比较复杂的角色,在他看似唯唯诺诺的外表下,是被压抑的愤怒,在他的爆发于冷漠中又藏着对弟弟的感情。
这样的电影,总是在平静的节奏中让你看完后才醒悟自己得到的什么,这样的演员总是在你惊叹于他的表演后才发现错过了什么。
本片是一部文艺范的犯罪悬疑片,非常小众,2006年的老电影在豆瓣评分的打分人只有7336人,当然,我会是第7337人。
晚上电影院来了5位观众(三男两女)。
这是到私人电影院观看的第35部电影,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看的第526部电影。
影片121分钟,尿点几乎没有,不过我从来没有在私人电影院拉过尿!
福州酷热,晚上也一样!
电影院的中央空调和大沙发带给我们舒适的观影体验!
日本女导演西川美和自编自导,才华横溢,本片基本上是以男1号小田切让的视角来拍摄,小田外形俊朗,演技精湛。
男2号香川照之演技更是深不可测,结尾他的微笑直接拉高了影片的层次感!
女1号真木阳子不愧为女神,贡献了一段光线阴暗且没有裸露的的床戏。
摇摆的吊桥是本片矛盾爆发的集中点!
哥哥摇摆的杀机,哥哥准女友摇摆的爱情,弟弟摇摆的目击者回忆完美契合本片的片名《摇摆》!
其实本片剖析的就是摇摆的人性,在冷酷和温情之间摇摆!
自私自利但是混的人模狗样的弟弟回到经济落后的老家,和前女友重逢,而当他发现前女友和他哥哥是一对准情侣时,他的占有的欲望吞噬了他,他凭借东京知名摄影师和颓废痞帅的艺术家气质轻而易举地睡了前女友,更夸张的是导演为了体现他的自私,还展现了很多细节!
比如弟弟睡她时以命令的语气叫她“给我舌头”,还有检察官在法庭上的陈词说摔死的女生体内发现有前一天男性的精液!
这都侧面反映出弟弟的自私和冷酷,弟弟睡了哥哥的准女友,还他妈的不带套!
这还是人吗?!
法庭辩论占了本片很大的篇幅,辩护律师(其实就是哥哥和弟弟的叔叔)躺在桌上模仿女友躺在吊桥上的样子,以及胖男检察官对哥哥提问的咄咄逼人都十分地精彩,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哥哥和弟弟在法庭上的陈词也可圈可点,飙戏飙的十分过瘾!
一本好莱坞关于编剧的书说到:“几乎所有的电影故事都可以简化为一句话:某人要做某事,成或没成。
”所以这部电影就是“哥哥准女友意外掉下吊桥惨死,同在桥上的哥哥成为最大嫌疑人,离现场不远的良心发现的弟弟誓要为哥哥洗脱罪名,弟弟成功了吗?
为避免剧透,暂且不表。
”精彩台词:“给我舌头”“死者阴D里有前一天的精液”“你是不想成为杀人犯的弟弟”豆瓣评分7.6,我给8.0分。
到现在,一想起哥哥手臂上的疤痕,就感到无奈痛苦。
他的形象给人的感觉或许是个甘愿为生活屈服的人,可事实上,他却隐忍着,其实,他也想拥有和弟弟那样的精彩人生。
日本电影《摇摆》观后感摇摆的吊桥,摇摆的人心,摇摆的人性。
哥哥是弟弟的道德模范,不过是哥哥被道德所束缚压抑而已!
压抑久了会爆发出完全相反的一面。
人性被道德绑架后,才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善良与自私,在是非的诡辩前都显得力不从心。
亲情和爱情,在阴暗的人性中都显得苍白无力。
真相与谎言,在消散的事实后都显得微不足道。
善良更容易受到伤害,谦诺更容易缺乏自信,礼让更容易畏缩不前。
善良被伤害压抑后便会爆发伤害。
“你的生活丰富多彩,做一般人做不了的工作,见很多人,赚很多钱。
看看我,我的工作了无生趣,女孩儿们从不正眼瞧我,我在家做饭、洗衣服,听爸爸的教训,不仅如此,我还是个杀人犯,这多好啊?
为什么,为什么你和我的差距那么大?
”稔在探视间,突然朝着弟弟怒吼,吐唾沫。
这是稔善良面具下狰狞面目的原貌,淡定笑容里暗藏的变态心理,因为这个剧情上的拐点,相信当时绝大部分观众都已经相信稔是有罪的,他是杀害智惠子的元凶。
他在法庭的供词,只是以精湛的演技博取陪审以及所有人的信任。
而非真相。
我们回到故事的开端。
哥哥稔的生活井然有序,淡而无奇,放弃了对更广阔世界的追求,在小镇上过着按部就班的日子,子承父业,并赡养双亲。
而弟弟猛则截然不同,浪荡不羁,随心所欲,就算做些离经叛道的事也理所当然。
他可以对母亲的离世不屑一顾,对父亲出言不逊。
他可以抛下女友去追求新的人生,他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作出任何的解释,或对谁有任何交代,只要追随自己,过想要的生活。
而女人总是迷恋这份洒脱。
呵呵。
智惠子不介意猛曾经抛下自己,并一心希求他可以带着她离开小镇。
而此时此刻,点亮稔人生的花火的恰恰是他对智惠子的爱。
有些人的爱只是鱼水之欢,而另一些人的爱则代表承诺和相守。
稔背负了太多,生活隐忍而找不到出口,连最后一丝爱的力量所给予生活的美好都被自己的弟弟亲手剥夺,并且还要欣然接受。
这促成了他把智惠子推下吊桥的动机,酿成这一惨剧,整个过程猛亲眼目睹。
但惨剧的发生,激起了弟弟猛的负罪感,他理解了哥哥的愤怒,理解了哥哥的嫉妒,理解了哥哥的压抑,所以一心想要救出他,不惜花光所有的积蓄。
但是整个审判过程中,稔分庭抗礼的那些无罪的说辞,完美的不容置疑,最后猛决定忠于自我,出于正义之道,说出事实。
他选择相信自己的眼睛,却忘了他离那吊桥的距离,他从来不曾怀疑过自己。
故事的结尾,很讽刺,猛无意中翻看起童年时和哥哥在河边嬉戏玩耍的录影带,同样的场景,哥哥走过吊桥,每一步都胆战心惊,双手牢牢抓着他。
对,哥哥的恐高并不是谎话,哥哥对童年的描述和怀念也都是真实的。
猛潸然泪下,回忆的闸门再次打开,他看见哥哥像他说的那样,正伸出手,试图救起坠落吊桥的智惠子。
故事往往都是朝着我们愿意相信的那个方向发生的,我愿意相信,稔没有撒谎。
电影《摇摆》讲述了一段兄弟情,弟弟猛在东京找到自己的生活——做一名摄影师,身份、地位、女人,这一切让家乡的人倍感羡慕,包括哥哥。
哥哥稔在乡下经营一间洗车店,可能就这样经营剩下的一生,只是智惠子的到来让他觉得未来可能并不这么简单。
但结果他们卷入一桩杀人案,死的正是兄弟俩同时爱着的智惠子,哥哥是嫌疑人。
对于弟弟的成功,稔应该多么骄傲!
毕竟他是自己的亲弟弟,可他竟然是自己的亲弟弟!
于是对于稔,不公就显得尤为露骨,一桩桩、一件件,甚至身边这个寄托着所有生活幻想的女孩儿也义无反顾地渐行渐远,这一切显而易见,只需一个小小的计谋。
而猛也渐渐发现了一个真实的哥哥,这个哥哥并非如他设想般完美。
我们始终无法专注生活,我们始终不能满足,无论外壳多坚硬,当你掩入阴影的时候,你会深深相信自己的委屈,这种感觉坚定,坚定到恨。
可我们究竟可以了解别人多少?
又可以了解自己多少呢?
对于我们预设的种种幻象,多少求证都是徒劳,但幻象离真实究竟有多远?
最终,无论现实如何复杂,你只需相信:昨天那双拉过你的手,今天依然温热。
剧情其实是一个老故事,从暴力的父亲、隐忍的稔和 稔在猛晚上从东京回来后对他的试探,不难猜出他其实是一个潜在犯罪者。
最后一段,猛回忆起稔的伤疤,有点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意思。
拍摄手法上说,过吊桥的晃动、水流的急、稔和智惠子起冲突时消失的声音,拍的很好。
最后一幕的留白也拍的尤其好,开放式结局。
人物上说,智惠子作为社会与家庭的边缘人物,在片中不是导演关注的重点。
没有一个人真的在意她,想听到她的心声。
稔不可能理解她。
她在河边向猛倾吐心声,也被无视。
影片更关注稔、猛两个人物之间的张力。
猛看似没有推千惠子,但他并不无辜。
另外,这个父亲真是代表了传统父权制的大家长,使用暴力、不做家务、拒绝沟通。
最后,猛说 其实从吊桥上摔下去的是他。
猛和千惠子一样,都想去东京,离开稔。
猛做到了,也与自己的哥哥隔阂、不信任。
是一部很用心的片子,伏笔埋得不错,一步步解谜也挺好看的。
香川照之演技太好了,完全就是稔本人啊…
哥哥本性是善良但敏感的,弟弟和准女友厮混的事他通过几句话测出来了,很气愤但强力的压抑住了,内心自卑又不敢打破常规的哥哥想假装一切如常。
第二天仍旧正常出游,准女友猜测哥哥知道了她和弟弟的事很害怕,加油站长期枯燥压抑的生活她早已有了厌倦之意并后悔当初没有随弟弟离开,经过前一晚她想要追随弟弟离开,奔上了桥证明自己的勇气,哥哥是有恐高症的(最后的回忆短片可以看出他紧紧的抓着弟弟过的桥),哥哥在桥上追上了女孩,女孩不让他触碰她,自尊心受挫和愤怒一起爆发了,于是两人起了非常严重的冲突,女孩倒地并一步步躲闪不让哥哥触碰至失足掉下,最后哥哥是想救她的,从哥哥手臂上深深的抓痕可以推测,如果哥哥是故意推她下去抓痕不会这么深这么长,很可能是最后用力拉她才造成的。
另外,影片的最后有一段回忆哥哥当时拉弟弟的镜头,和他拉女孩的镜头中手势是一样的,这种手势是救人的。
哥哥气女孩更气弟弟的摇摆不定,探监时哥哥突然反常暴怒并啐弟弟就是一种压抑下的情感爆发,哥哥真心喜欢女孩,但哥哥自卑又发现了弟弟和女孩的关系就更加难受,弟弟摇摆不定不确定和女孩的关系对哥哥是一种生生的折磨。
现在女孩这样死了,哥哥很气,气弟弟气女孩气自己。
弟弟的摇摆对哥哥的最大杀伤是体现了弟弟对哥哥的不信任,哥哥真心对弟弟,但弟弟从没信任过哥哥也从没信任过任何人,从一开始倾其所有的找律师救哥哥就只是救而已,心里始终充满的是否定的怀疑,直到当庭指正哥哥是凶手,哥哥反而坦然,因为他明白这个才是弟弟最真实的想法,他爱这个弟弟也愿意用坐牢为这件事赎罪。
最后哥哥出狱了,看到弟弟时的那一抹自然而真诚的笑,让人感动,弟弟能来证明弟弟终于明白他是清白的了,希望以后也能继续信任。
《摇摆》影评看完这部《摇摆》,真的再次被小田切让的颜和演技深深折服...其实说实话,看这部片的时候挺煎熬的,我觉得好文艺,感觉日本的一些老片都是这样,淡淡的。
我看这种片真的坐不住,像《跨越栅栏》一样,不过这也是这类片子的优点,淡淡的讲出整个故事。
但是这部片最惊喜的是结尾,最后香川照之的那个那个微笑。
我觉得这个结尾太成功了,诠释了如何以几秒钟的表演改变一部电影。
也正是这个结尾,让我直接爱上了香川照之这个“可怕”的演员。
在车站停下回头的那一刻,那个面无表情的样子,那个眼神,看的人心里发麻,当露出那一抹微笑的时候,已是全身鸡皮疙瘩。
就这短短的几秒钟,就让我觉得,这个演员了不起!
这一刻也意识到演员表演的力量,原来一个演员短短几秒钟的表演,可以彻底改变整部电影的感觉,突然又有了新的理解。
说实话,到最后故事结束,我还是没有明白到底是哥哥故意推人,还是弟弟捏造事实。
我觉得最了不起的就是,哥哥和弟弟的内心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极其复杂的。
就拿哥哥来说,既是善良的,同时也是黑暗的、懦弱的....法庭那几场香川照之的表演也是相当精彩,各种情绪层出不穷,角色内心的深度深不见底,各种细节处理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部片子越到后面真相反而开始变的模糊了,到底是哥哥做了,还是弟弟陷害了哥哥,到最后已经找不出答案了。
不知道是我理解的问题,还是确实变的模糊,但我觉得这已经不重要了,在那一抹微笑出现的时候,这一切都变的那么无关紧要了。
其实不管真相是怎么样的,都离不开一个原因,因爱生恨,不管是哥哥还是弟弟,都是如此。
那个女孩跟两人之间复杂的情感是根本原因,桥上发生的一幕只是导火索罢了。
再说一个看到的特别好的地方,就是日本这类型的片子,基本很少出现配乐,而是都在用很简单很朴实的声音。
比如女孩掉下去的时候,用的就是简简单单的河流声。
在结尾的时候,在小田切让看着影片痛哭流涕彻底爆发的时候,也并没有什么配乐,而是简单的放映机磁带转动的声音。
真的是太爱了这一点,不止配音方面如此,还有很多镜头也是,特别朴实简单,特别干净,真的是爱了。
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开头说的,文艺片的特色哈哈哈哈哈哈,着实是有点难顶,两个小时看的汗流浃背、心烦意乱、屁股都坐不住了哈哈哈哈哈。
当然!
这是我的问题啦!
最后真的再次为香川照之和小田切让打call!
真的厉害,特别是香川照之,了不起!!!
喜欢无厘头
❓
真是一部典型的美国现代主义的烂电影,大概这就是类似于中国的某二代拍出来的吧,这是迄今为止看到的最让你头大的电影,看到一半就吐了
小成本恶趣味,胜在疯狂玩梗打脸段子够密集,玛丽苏的人生开挂果然有原因,德蒙特莫罗尼贡献出了生涯最佳喜剧演出?
7.9 mary fucking 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