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尖兵》播出十几集后,在朋友圈里看到好友多次分享。
加上是在cctv1黄金剧场播出,我对军旅剧有种特殊的情结,驱使追该剧,直到今天全剧终。
在对这部剧评论之前我想提一下《士兵突击》。
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无论是剧情,还是精确到每个人的动作、语言及细节刻画,都值得细细品味。
作为军旅剧迷,每年我都会温习一遍。
直到今天,我也没看过哪部军旅剧可以超越《士兵突击》。
如果《士兵突击》这部剧是本经典书籍,那么《热血尖兵》《特种兵》之类都只能算是畅销书。
因为我是见过好东西的人,所以对这种"鸡汤"剧以后是不会有深刻印象的。
在此记录,留个纪念吧?
那么,说说《热血尖兵》。
看了开头,我已经猜到了结尾。
不过还是保持好奇的心追完,毕竟剧情介绍了是90后版的"士兵突击"。
在人物表达上,确实夸张的表达出了90后的特色,有自己的个性和小心思和特长、城市兵难管理但学习能力快等。
一开始我是用腾讯视屏看的,开了弹幕,吐槽的、痴迷的评论都有。
总结下来就是里面的人觉得太假,外面的人觉得憧憬。
这部剧就是为了给外面的人看吧,所以也不用却纠结特效几毛钱,剧情不符合实际呀。
后来我就看中央台了,懒得看弹幕。
我们应该在意的不是这部剧怎么样,而是从这部剧,你能看到、学到、得到什么。
那么,即使是一毛钱的特效,也是物超所值的。
有几个片段和人,我有很大的感触。
1、郭老三(排长)。
有一个当参谋长的爹,却一直靠自己去努力,争第一、扛红旗。
能与下属打成一片,非正式场合不拿军官的架子。
特别是后来推荐陆飞去特战旅炊事班,在培养下属方面也是用心良苦。
2、炊事班长。
特战旅的那个老兵欺负他们三个新兵时,能为不认识的三个弱者挺身而出,是个值得尊重的人。
3、敖晓兰。
在被小武"抛弃"后,仍执着的等待。
军人很苦,军嫂更不易。
但小武执行完任务后回家,敖晓兰从容的收拾家务。
因为她一直做好了小武回来的准备。
4.陆飞和司马。
司马成为连长,陆飞给他带特产,态度也很谦卑,那段我特别心疼。
也很感谢化妆师把陆飞给画的形象,看到这何画面我也就原谅了这部剧特效不好,穿帮太多。
5、哈吉的哥哥。
一个歹徒,按常理弟弟死后也会苟且的活着,但他选择了复仇,即使自己是死。
这让我想到"信仰"一词。
特战队员的信仰是忠诚于党、保卫祖国,哥哥的信仰是弟弟。
一个人有了信仰,很厉害的。
就这样吧。
不久之后,我也就忘了这部剧。
超喜欢、超喜欢、超喜欢1.看到班长因断手臂需退伍,走出军部大门时,卫兵说:老兵,走好!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眼泪就掉下来了;2.小武做卧底时,本腐女觉得小武超Man 的;不过对于最后晓岚等了他那久,连个吻都没让人家看到,有点小遗憾;3.超佩服冷如玉的韧性;4.希望有第二部,不然觉得和我同名同姓的陆飞的老爸有些可怜。
从第一集开始追这部剧直到全部看完,军旅剧一直是我的最爱,《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火蓝刀锋》《舰在亚丁湾》《旗舰》《和平使命》都看过,但是这部军旅剧从出发点来说更加贴近当下我国男性年轻人的生活,在这里我不想去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我只想借助这个平台说说看完这部剧后我内心最真实的感触:虽然这部剧在细节的处理方面还略显粗糙,虽然有些情节在军事爱好者的眼里还略显纯真,但是这部剧打动了同为90后,独生子的我内心对热血青春的向往,我知道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不可与实际情况相提并论,但我从中真真切切的看到了3个年轻人参军后所发生的巨大改变,我想这就是军队的魅力所在吧。
不是每一个中国男人都能当兵,不是每一个中国男人都想当兵,不是每一个中国男人参军后都能当尖兵,军队就像一个大的炼钢炉,能让来到这里的男人成熟,成长,成才,不管他们是出于何种目的参军入伍。
当时间过了许多年以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回想自己这一生时,他会觉得早年拥有过军旅生涯并感到青春无悔,我相信,那段逝去的时光将是他此生最大的财富!
他此生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此了。
刷完了《热血尖兵》,喜欢里面的每一个角色,如聪明机灵的陆飞,如勇敢阳刚的司马战歌,亦或是嘴硬心软的麻人杰,永争第一的郭老幺。
每个当兵人都有他独特的气质,却又都有一样的血性,喜欢他们每个人的出现,也心疼一些人不得不离开。
而在众人里,我最爱的,从开始到结束,始终是张小武。
关于张小武,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是我眼里,一个男人该有的样子,或者说,我喜欢的人的样子,他都有。
他曾经不过是一个宅男黑客,每天窝在家里,电脑可能是他唯一的朋友,他的独立性很差,如果没有他妈妈,他或许活不过一天,因为,会被自己饿死。
就这样一个还没有长大的男孩,被母亲不得已的送到了部队,经过历练,成为了另一个人。
第一次对张小武有好感,是在陆飞和司马战歌想法设法孤立彼此的时候,张小武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搞“小群体”,在司马战歌被孤立时站在司马战歌身边,在陆飞被孤立时,又选择帮助陆飞。
他说,司马战歌和陆飞都是他的朋友。
那一刻,我便觉得张小武与众不同,不随波逐流,是他的原则。
原以为张小武是一个很难自立的男生,却不曾想他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对人对事,始终有自己的态度和方式。
喜欢张小武,是在陆飞的反麻大计之时,张小武怕陆飞犯错,提前告了密,却又怕连累两个朋友,阴差阳错的成了逃兵。
为了赚取路费,又被骗,挨打,却始终未求饶。
那一刻,我知道,他不是那个胆小懦弱的张小武了,他学会了勇敢,其实,我也知道,他,很聪明。
对张小武的偏爱,是在张小武用左手练习拆弹的时候,那一刻,他的熟练和自信,很有魅力,当他结结巴巴的说活到顺利的读报时,我知道,张小武的改变,显而易见。
爱上张小武,是在红蓝军对抗演习之时,张小武自始至终都不曾放弃,和两个兄弟一起漂海,还潜进了对方的导演部,假装导演部的人,通知演习结束,最后砸烂了通讯器,防止对方再联系。
那一刻,张小武帅呆了,谁能想到,他曾是一个为了娃娃哭鼻子的文气男生,现在的他,足智多谋。
迷上张小武,是在集训的时候,张小武按照教官的要求打自己的后颈,晕了过去,我笑出了声,他的蠢萌,他的耿直,真让人喜欢。
后来,虐俘训练,张小武坚持了120个小时,全连第一,那时候,我知道,他真的长大了,他不再是那个自卑的男孩,他的隐忍,会让他变得足够强大。
强大到在妈妈离世时,他的坚强,已经让人心疼。
当他忍辱负重,成为警方卧底时,我彻底为张小武着了迷,面对犯罪团伙的怀疑,他沉着冷静,面对海盗,他临危不惧,几年的卧底生活,让他变成了一个有担当,有智慧,沉稳的热血男儿。
他脸上的那道疤,是他的勋章,却也是他成长的代价。
张小武,我想我是真的很爱你,就像,我始终认为,你,便是一个男人该有的模样。
张小武,谢谢你,让我也看到中国军人的模样。
刚开始会有点无厘头,但是越看越好看…越来越喜欢,喜欢这样的电视剧,那些说不真实的,请记住,这只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要想真实,多去看点纪录片。
电视剧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艺术样式。
我觉得这部剧还是非常值得看的,希望导演、编剧多出点好的军旅剧,热血尖兵一定要拍第二部哦,加油!陆飞,小武,司马…表现出了90后特种部队士兵的军旅生活和热血“青春”与“战争”的成长史,既有普通人的懒惰与依赖,又有军人的责任与担当,是一部青春励志军旅剧。
很好看啊!!!
每天全家必追,没想到评价的人这么少,比同期其他电视剧好看!!!
这部剧是讲城市兵成长的故事,主要有3个男主角,陆飞,司马和小宇,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搞笑的情节和感动的情节,虽然有些情节还是略小狗血,但是编剧的功力挺好的,角色的台词让人觉得性格分明。
每一个角色都有性格上的缺陷,像司马,明明是个唱歌能唱死人的却作者明星梦,为了这个梦他老爸(一个捡垃圾的退伍老兵)卖了老宅,然后钱却被人骗走了,从此跟陆飞杠上。
这中间,他爱音乐因为觉得在音乐中大家是平等的,但他总是不正视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家庭。
他爱自己的父亲,却苦于不会表达,每次跟父亲只会对上。
陆飞,张小宇,他们各自的故事也很精彩,我觉得这个电视真的很好看,三观也很正,当然并不是说这个作品就没有诟病的地方,例如,张小宇跑了还没有被退。。。。
但是,里面演员的演技我也是服的,特别是里面的班长,因为现在只放到这里,那种憨厚,那种无奈。
陆飞的骄傲自满,司马的倔强,小宇的妈妈宝。。。
追的一发不可收拾,有兴趣的也去看看吧,挺好看的
不夸大,这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相对其他军旅剧而言,剧情比较丰富,融入了时代发展的特性。
紧跟时代步伐,这也是我军的发展理念。
总得来说,全剧赚足了观众们的泪点,让我们知道部队不仅有男儿刚强的一面,也有女子柔情的一面,可能,有很多观众和我一样,边看剧,边流泪,边反思,情感触及我们的内心,内心产生共鸣,反思往事种种。
我们看的是什么?
不是一个乐呵,而是,一个真正影响我们内心的故事。
有可能近几年,军旅题材的影片,都比较战争化,打打杀杀,看多了,就认为,军旅片就应该是这样,我认为这样是错误的认知,单一的呈现模式,只会显得枯燥无味,加入更多的情感编织,使剧情丰富,更何况这部剧是描写90后的,有人说90后扶不起,我只能说你太肤浅,90后的思想前卫,且大胆,在剧中也有所表现,不走寻常路,是我们的标志。
时代在变,每个人对于影视的口味也在变,这很正常。
严格的要求,这是打造良品的标准。
有人说,这部剧很烂,前言不搭后语,剧情呈现跳跃式发展,我只能说,事情不要只看表面,一部电视剧想在荧幕上不出,得通过审核机构,审核批准,然后,还要根据播放频道的要求,进行剧集整改。
导演也不是傻子,他会把连普通人都看出来的剧情前后偏差的电视剧,弄到电视上播放,我只能说:"这个导演,靠山很硬吗",题外话。
这只能说明一件事,这部剧在未剪辑之前,剧情连贯,上下承接力强,分支不多,在遇到频道要求集数等问题,进行了缩减式减改,所以,他才会出现,跳跃式。
这真是陆飞的黑锅,被导演背上啦,(莫名的心喜)再说一下,剧中的情感吧,它比其他军旅戏多了些情感(亲情,爱情),这也是这部剧深深影响我地方,战友情,亲情,爱情,三情交织,丰富了剧情不说,也看到了导演的用心(感谢),我感觉《热血尖兵》中的‘热血’并非描写的是军人,而是我们,因为,看完之后,我有种想去当兵的冲动,这也是军旅戏,想传递的吧。
这就是我对这部剧的理解,在这个众口难调的时代中,发现一个适合自己的并不难,总有一个会适合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很有道理的一句话,也希望我们的国家,军队富强,壮大。
热血尖兵
一开始,小武白白净净的,甚至还有点肉肉,越往后,皮肤也晒黑了,脸部刚硬,这点让我觉得很真实,还有演习,以及特种兵选拔,没有特别强大的主角光环,很棒!
小武的角色给我的震撼很多,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妈宝到能在野外生存成为有血性有担当的军人,小武承受了很多。
妈妈是他心中的那块柔软,看到他红着眼眶在妈妈面前强颜欢笑,我想妈妈心中是欢喜的吧!
小武终于长大了。
小武说,我再也没有妈妈了,泪奔了,部队让他学会了坚强,他可以保护妈妈了,可是,妈妈却没了。
小武是不是在怪自己,长大的太迟了。
抬头望着天,让眼泪流回心里,冲刷着对妈妈的愧疚,还有遗憾。
陆飞牺牲,他极力忍住眼泪,忍住情绪,甚至踉跄了步伐,声音是在颤抖吗?
把自己泡在水里我甚至看到他的眼泪一滴,一滴。
任务完成回家的时候,桌上有一晚臭豆腐,晓岚说,你回来啦?
嗯,不像是四五年未见,倒像很多年的夫妻,丈夫下班,妻子问,你回来啦?
一样稀松平常。
你等了多久?
不久,才一辈子。
平淡温馨。
很暖。
宣言把这个角色诠释的很好,代入感很强!
对陆飞,我是心疼的,从小失去妈妈,用嬉皮笑脸掩盖内心的孤独,是富二代,却没有富二代身上的那些臭毛病!
重情重义重承诺,够义气!
如此潇洒恣意的一个人,从兵王,到因为任务伤了腿被众人排挤,从边境回来的他,变得唯唯诺诺,满心功利,他说,离开部队不知道去哪,或许,部队待久了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吧!
最后到他牺牲,莫名心酸!
司马……最讨厌司马!
最后只有他爱情事业双丰收,能把角色演的让我这么讨厌,演技也是不错的了。
总之就是很好看的军旅剧!
有泪点有笑点,棒棒哒!
十年前,一部《士兵突击》让许三多、伍六一、成才等多个军人形象深入人心,也捧红了王宝强、张译、陈思诚等演员,十年后,这部剧的制片人张谦再一次将目光投向军旅题材,《热血尖兵》如我期待的那样,和《士兵突击》同样好看,让人感慨良多。
《热血尖兵》的剧情主要围绕陆飞、司马战歌、张小武三枚新兵展开,聚焦他们的军旅生活。
相比其他军旅剧《热血尖兵》显得有点与众不同,并没有一开始就全部都是军队的戏份,前面几集不断的通过闪回穿插的手法,用年轻化的语境介绍几个人从军之前的生活状态,三个角色的塑造有代表性也生动有趣。
陆飞是典型的纨绔子弟,不知天高地厚,生性桀骜不驯;司马战歌则正相反,家庭条件不好,父亲靠收废品将他养大,一直做着明星梦,在父亲的积蓄被骗光之后如梦初醒,走进军营;张小武像一朵娇弱的小花儿,在母亲的溺爱下病态成长着,胆小懦弱、缺乏生活能力,母亲得了绝症之后狠心把他推向军营,想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把这三个角色放到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非常具有代表性,他们是当下年轻人特征的高度概括,虽有戏剧性的放大还是能感觉很写实。
每一代新生力量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被大人们“看不惯”,还记得八零后尚在校园时,就有人喊出了这将是“垮掉的一代”的口号,而到了九零后、零零后,各种各样曾经能在八零后身上找到的问题依旧出现在他们身上,但真的会有哪一代人“垮掉”吗?
显然不会,因为人总是要成长的。
把三个角色扔进军营,“成长”就成了《热血尖兵》中最耀眼的一个元素。
在不断的闪回中,他们的过往和军营生活不断碰撞,产生了割裂的痛楚,比如陆飞把富家公子哥那一套带到军营里,最终明白钱能买到的都不值钱;张小武一直都要抱着玩具熊睡觉,班长把他的玩具熊抢走,逼迫他的成长,这些成长的阵痛,写实又生动。
而在成长的过程中,角色性格是在慢慢变化的,百无一用的废材,在军营中打磨和锤炼,最终都被塑造成有用之才,最脆弱的小武,甚至强大到几近成为兵王,这种变化带来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军营能让人成长,这是当兵的意义所在。
军旅剧不同于战争剧,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除了演戏外缺少紧张、刺激的实战,日常机械化的生活、训练对于观众来说其实是很枯燥的,该如何呈现?
《热血尖兵》选择了从谱写战友情的方向入手。
以角色性格为基础,陆飞、司马战歌两个人是以对立身份走进的军营,张小武柔弱的性格注定他要左右摇摆,做两个人之间的墙头草。
但是从新兵营到猛虎团,再到特战旅,随着剧情的推进和环境的变化,他们的关系也完成了从矛盾对立到情同手足的渐进过程,军旅生活高度紧张、作战训练艰苦卓绝,在这里除了有对体能和性格的淬炼,还能给你最简单也最质朴的人际关系,剧中有很多段落让人泪目,比如小武坐着泔水车出了军营,差点被几个流氓打成猪头,他的错误导致班长没能升成士官,在下达退伍通知时,班长最后一次教他防身的技能,其中满是对新兵的不舍和关爱;在训练中,班长为了救陆飞被炸断了一条胳膊,但最终还是展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对自己的伤残无怨无悔,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那么不可思异,但在军营中确实那样的情真意切,军旅生活有最真挚的战友情,这是当兵的魅力所在。
看资料说,在入组拍摄前,剧组主演一起到军区进行了半个月的实训,这让《热血尖兵》无论是日常训练、军姿军容,还是实战演练都很真实。
同时,虽然这是一部军旅剧,但还是和现实生活保持密切的关联,三个好兄弟的家庭在他们从军的期间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把他们送到了各自不同的境地,也带来了各不相同的人生况味,让观众在军旅题材之外,体会到更多命运的跌宕带来的人生悲喜剧,也让《热血尖兵》更值得回味。
我真不是水军,也真不是为了差评而差评。
为了这次的评论,我登上了许久未用的账号!!!
《热血尖兵》真TM烂。
先说明,想要表达的思想主题没有任何问题,想要突出的爱国、军旅、成长等鲜明的主题很正确。
但是,电视剧的拍摄,却抗日神剧如出一辙,简直就是21世纪的新兵神剧!
你们觉得在炊事班倒水、切肉、洗包菜都能领悟了格斗本领是吧?
那出了主角以外的战士还要刻苦训练干什么?
不写了,越想越恶心,越想越垃圾。。。
第一部不错,第二部就啰嗦了点。
这个系列一个套路,感觉新意不足
好粉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gay or European太经典了
百老汇舞台剧
Fun!要是有字幕版就好了,等二刷!
非常搞笑!某些地方处理的比电影更紧凑优秀
原来觉得很励志。
剧情非常一般,但是女主的成长还是可圈可点的,这部真的体验到了音乐剧演员都是魔鬼,从此不能用正常语调说出omygod
舞台编排很赞,但是唱段设计和歌词有点不够精美,最喜欢的一段应该就是“gay or European”(划掉),“There right there”~哈哈哈哈
还过得去的感觉。
音乐剧果然能将电影版中的尬化解成欢乐,但是欢乐之外歌曲本身基本没有能记住的旋律,当然除了已经出圈的gay or European,想当年还是从versailles同人视频里知道的,就觉得很好笑。另外比影版带来更多满足感的当然是学长甜甜的男友力和爱情线!此处插入八卦:Christian Borle原来是Sutton女神的ex哦!作为Reese小粉,个人觉得不如电影之处当然是女主没有当年的Reese那么甜妹,不过唱跳来说当然很是很棒的,虽然我们Reese当然也超能唱的!同样觉得当年的Alli Mauzey肯定会是很好的Elle Woods,因为她的Glinda就是有这样甜甜的pink power啊!
挺合格的爆米花电影,芭比娃娃本人
“Some giris fight hard, some face the trial. Some giris were just meant to smile.”
很悍的粉红色~!!
想通了,讨厌blonde不能怪我有偏见,本土人士用这种刻板印象呈现这样的人物怪观众吗🙄我已经是很open的观众了
歌很好听 但是比起电影 音乐剧有一个我挺不喜欢的地方在于 男主的人设更丰满了之后 抢走了很多本属于Elle的光辉 本来是自己醒悟自己努力的大女主爽片 在她身边默默欣赏她支持她的男性角色突然变成了她的guider 又变回了最符合男人想象的套路了 唉
舞台剧和电影的表现手段并不一样,即使是同样的故事走向,不同的演绎给人不同的感受。Personally,我更喜欢这部音乐剧,节奏感更加的紧凑,表现也更加的火热,但有时候故事的逻辑性也有点小Bug,如果对照电影的话。比方说,那咖啡是vivian,而不是warner.,这个细节也体现出对女性的轻视。
gay and European那段太经典了!还有walking porn也是哈哈!歌曲都很轻松愉快,爱情也很甜美,比电影更合胃口。
两姐妹挺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