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想要大声呼喊,讲述了女主小时候话多被指责后产生了心理阴影的故事。
其实,剧情没什么新颖的,跟好想告诉你有点类似。
不过女主画得蛮可爱的。
女主小时候撞见父亲出轨,然后不懂事在母亲面前给说了出来,导致父母离异,然后父亲说了句“你真是爱说话”。
我想很多小朋友听到这样的指责,都会这样想:我话多,我惹人厌。
其实女主会变成后面几乎是个哑巴的样子,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女主因为话多闯了祸,父母应该好好引导,而不是横加指责,有的时候无意间说的话是很伤人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但是,影片其实也有点极端了,女主因为小时候那事,从此把自己封闭,几乎成了个不说话的哑巴,不和母亲交流沟通,导致母亲认为是她的错,由于两人无法沟通,女主和母亲有了隔阂和误会。
所以不是说有的语言会伤人就索性丢弃了,因噎废食的做法并不可取。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谨言慎行才是根本。
最后,你以为女主和男主在一起了?
不存在的。
又站错cp了,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因为是《那朵花》的原班制作人马,然后来看的。
最后女主没有跟男主一起,我能说我舒了一口气吗?
不然,不会说话,然后努力后会说话了,全世界都喜欢你惯着你?
太老土了音乐剧大家都支持你这个已经不错了,现代社会,没有点毛病谁好意思出门呀?
(我就说说而已,没别的意思)如其他网友,其实最后很期待音乐剧,然而它只是被当广告插播了,最后我想说,服装跟音乐都是一流的,日本高中生真厉害呀
对于未闻花名的饭或者乃木坂的饭来说,这部电影大概可以评价四星甚至五星,毕竟精良的制作,非常不错的音乐,还有和前作相似,甚至更胜一筹人物设定,特别是特典赠送的和片子里一样的音乐剧小册子,都有体现制作方的用心。
和前作不同的happy end也算是回馈给广大粉丝的一个礼物,剧情方面刻意少了一点苦情多了一点治愈,整体节奏和主旋律悲怆一样,不温不火但没有冗余,总体来说还是可圈可点。
但是如果观众对前作没有太多关心,那这些小温暖恐怕也就不会起作用了,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典型的三分动漫。
煽情却缺乏泪点,人物也没有特别突出的特色,平淡无奇。
而最致命的是,这部电影的核心飘忽不定,监督把这部电影做成一半治愈,一半煽情,但是哪一半也不够突出,结果浪费了良好的配乐和清新的校园题材,造成了整体上的平庸。
这部电影的音乐是一个很大的亮点,主旋律选择了贝多芬的《悲怆》,但用合唱的形式淡化了悲伤的情绪,清新而治愈。
片中男主喜欢音乐剧,把《跨越彩虹》和《悲怆》mix了一下,效果令人耳目一新,非常精彩。
高潮部分女主人公终于回到舞台,演唱的曲子使用了《绿柚子》的旋律,同样是妙用耳熟能详的大俗曲目,催泪效果满满。
但在最关键的高潮部分,我本以为我可以看到完整的一部舞台剧,把前面已经铺垫了这么久的音乐化为女主的心路历程,完美地展现出来,一定非常催泪。
但直到女主临阵脱逃男主跑去找她,我才发现我太天真了。
冈田大妈永远都忘不了打嘴炮,并且用嘴炮代替了绝大部分的舞台剧时间,我根本看不到整部演出,充其量就是看了一个部分演出曲目的集锦,还要穿插嘴炮,你让我怎么感动?
憋了一整部电影就为了这部音乐剧,结果你就让我看了这么点,我纸巾都准备好了你就让我看个嘴炮?
即使监督想要表达“即使不说出来,内心也在呐喊”这个主题,也完全可以让女主临开演的时候被带回来,或者至少早回来一会儿,再把这个音乐剧好好地编一下,让观众至少有一个完整的时间欣赏一下主人公们努力的成果,把《绿柚子》放到最后,观众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好泪腺。
日本动漫总是脱离不了用文学语言代替镜头语言这个毛病,总以为自己是莎士比亚,打上七八分钟嘴炮喊上两句“我想开了!
”观众就会被感动得痛哭流涕,简直荒谬之极。
看音乐之声都比这个强。
所以劝冈田监督少看点韩剧,像电影里女主表现的那样,给嘴巴上一个拉锁,想表达什么,唱出来就行了。
本文写自遥远的高二,修改时间则是6年后的今天。
只是看不下去其中的个别用语,略作调整罢了。
不太有什么精进专业的看法。
当初看那朵花也是哭的稀里哗啦,现在也是如此。
其实何必那么苛刻的看待一个夸大现实的作品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也是那个“被自己噤声”的顺啊。
多少人掩藏自己的内心,哪怕就是因为别人的某一次的不满和失望。
过去的,让我们学会沉默;未来的,让我们学会怯懦和不果敢。
影片开头很多人都觉得无厘头,但我真的被彻底刺中了。
那是我的背影。
我一下就回忆起了小的时候。
那个时候,最能伤害我的一件事就是父母吵架,哪怕争吵并非因我而起。
那种负罪感我现在依旧记得清清楚楚。
记得之前在一个节目上看到一个已成年的“留守儿童”,他曾数次自杀,只因为他觉得父母外出都是因为他是家里的负担。
顺也是这样。
或许一开始只是一个蛋哥的故事,但其实是受伤之后封闭的内心,这点后面用吵架的方式点明了。
有点套路,但仔细想想也只能如此。
回想现实,多少次的“拆穿”,都是借吵架之口说出的。
从某方面上,也算是“大声说出”吧。
至于标题。
之所以说不止爱情,源于如此。
爱情确实在青春,或是人生中占有很沉重的分量,但世上情字不仅是爱情。
有心便有情。
心里的藏着的话,有说给爱情的,也有很多属于别的情感,哪怕是轻薄的对拥有朋友的期冀,亦或是极力掩饰自己的心迹,或许还有别的什么。
毕竟感情本身是丰富的。
因此,如果说顺的心里只是对王子的等待。
那么她又为何依旧缄默的难以面对她的母亲呢?
影片里的人物很大程度相互交叠。
四人行,以及涉及到的所有冲突里的人物,都可以是一个人。
对他人的愤懑,对自身的不甘,无法坦诚的面对自己,轻易地用感性压过理智出口伤人...我们难以说哪一个人是真哪一个是假,反而与现实中的一样,每一个人的性格特色里有的突出,有的隐晦。
各种特质彼此错落,才产生了形形色色却面目同样模糊的我们。
男主没有喜欢上顺,我一开始很失望,但后来也觉得这样最好。
我没有王子光环,你也不是被拯救的少女。
你的蛋哥由自己来打破,我的内心靠自己来突破。
世界本就不完满,我不必迁就你,彼此坦诚就足以。
坡上能够感同身受顺的境遇,是他的暖男技能。
而顺的一切转变,最后也化为了重新开始的人生,突破我们自身束缚的,从未借助过他人之力,这一切都应当归功于我们自己。
再来说说束缚吧。
蛋哥是个暗喻,每个人被自己捆绑。
语言是一种束缚,没有语言也是一种束缚。
有语言时,我们同时具备了释放自己和伤害别人的能力;没有语言时,我们压抑自己学会冷漠如铁,拒人千里之外。
束缚是注定的,自由是相对的。
我们无法享有绝对的自由,自然也无法摆脱“有所待”的魔咒。
凡事必然承担风险,认领代价。
坡上变得无谓是这样,顺变得沉默是这样,顺的妈妈变得劳苦是这样,菜月变得不坦诚也是这样。
我们掂量着代价的价码,审慎地说话,自然也会丢弃真心的一部分真值。
当我们全盘祭出真情,就必须舍弃结果的不确定。
公平公正。
最喜欢顺唱着歌出场的地方,那是我看一次哭一次的地方。
把真情唱给听得懂的人听,听不懂的人不必领情。
把自己剖开摆在问题面前,自然迎刃而解。
把过错捆扎在自己的勇敢面对里,是否原宥取决于你。
我未来是否被记恨,是否被误解,将被你们如何处置,我悉听静候。
而我现在回归坦诚,与你无关。
音乐剧继续,我依旧爱着这个世界,我把我的想说的说出来,不想说的藏起来,该无话可说时就静默,想要大声呼喊就发声。
世界不会迁就我,我也不必迎合世界惩罚自己。
这些都是沉默中的爆发,这些都,无关爱情。
首先我想说,长井龙雪导演我信你啊!
蜂蜜与四叶草、龙与虎、超电磁炮、未闻花名、在盛夏等待……他导演的这些青春校园类作品都是我喜欢的。
他在这次的《心灵想要大声呼喊》也发挥稳定,值得推荐。
只是,我真的觉得这个标题好羞耻!
快想象一下一个观众要去售票处跟买票的小哥说:“你好,来两张心灵想要大声呼喊,谢谢。
”——难以启齿啊!
还好有自动售票机。
身为一个内山昂辉的脑残粉,我在这部片子里听到内山的鸡蛋和男主的两种声线,简直幸福得快晕倒。
但是!
男主的发型跟《在盛夏等待》的男主角也太像了吧!
我知道这俩的人设都是田中将贺啦,可是他们都是男主角啊,可以有点区别吗?
唯一的区别是戴不戴眼镜吧哈哈哈。
顺便,听内山发好人卡什么的,还是挺带感的。
我来吐槽下剧情好了。
成濑小时候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间接导致父母离婚。
她爸爸也是够奇葩的,居然跟那么小的孩子说什么“都是你的错”,搞得成濑小萝莉有很大的心理阴影。
然后萝莉就决定不说话了。
让成濑跟鸡蛋对话这个手法,能够有效地描述成濑的心理问题,又能带点奇幻色彩。
这比只让成濑内心独白来得不那么矫情。
后来成濑遇到男主了。
男主说话老帅气了,而且跟成濑后面说他的一样,思わせぶり,意思就是老说些让成濑误会他喜欢成濑的话(真绕口)。
接着成濑就喜欢上男主了,可是其实男主喜欢的是他前女友,更巧的是他和前女友是两情相悦。
坑爹啊!
在(倒灶了的)love hotel里告白的场景大概是电影高潮部分吧。
然后有种冈田阿姨又开始台词攻击了的感觉。
我之前看《未闻花名》的时候也觉得最后捉迷藏那段煽情戏用力过猛,好像编剧爬到你跟前逼着你把眼泪哭干似的,有点被吓到。
再看本片的告白场景,总觉得他俩说话说好久我看着有点累。
毕竟电影不是话剧,感情不能基本靠喊。
而且我个人觉得最能打动人的,不是声嘶力竭地说很多真心话,而是想《东京家族》或者《如父如子》那种略为收敛的表达。
细心刻画真情实感,打动观众也是水到渠成。
最后,我一定会去买CD的!
看过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几乎所有的剧场版,不知不觉喜欢上每一部剧中美得惊人的画面,以及那道不清,说不明的忧伤。
如同春风,暖暖中带着微凉,厉害的时候,还真是应了古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
但即使如此,还是让人爱不释手,一边流着眼泪,惋惜感叹主角的故事,一边在主角的身上流着自己的眼泪。
一直在等《心在呐喊》,毕竟现在的剧场版好看的动漫是越来越少了。
但前天一打开电脑一看,发现终于上架了,却在下面备注请带好纸巾,于是想着这几天心情不佳,不然隔几天再看,再加上网友们的评论似乎也不是特别高,特别是看到一个人吐槽说男一跟女二在一起了,女主跟男二在一起了,不知怎么就莫名排斥了。
但,最终还是忍不住点开来看了,好看也好,不好看也罢,总要自己看。
一开始,看到顺活泼开朗,像个话唠一样一直说个不停,心里有些觉得这孩子怎么话可以这么多,却不怎么排斥,似乎自己小时候也是个话唠呢!
每一个女孩子小时候,大概都会做梦,梦想着终有一天一位英俊的王子会带着自己去城堡过上幸福的生活,顺也不意外。
那是一家旅馆,修成城堡的模样,顺却并不知道,只以为那是城堡。
然后她看见了自己的父亲和别的女人,她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出轨,还讲给了母亲听。
“不要再说了,以后不要再说了,这件事。
”我记得妈妈大概是这个意思。
之后,父母离婚,爸爸搬走了。
顺很担心,问爸爸要去哪儿?
如果和妈妈吵架了,自己可以帮忙和好。
“全部不都是顺的错吗?
”在顺的眼里,爸爸就是这个意思。
于是,顺被下了诅咒,被蛋哥下了诅咒。
……顺不再说话了,一说话就会肚子痛。
直到被选为执行委员,认识了男主。
男主说,有的时候唱出来会比说出来更能表达感情。
顺相信了,顺压抑了许久的情感,无数的话语慢慢地不断地开始表达。
她写了一个故事,一个童话,一位为了去城堡跳舞而犯罪的少女,最终受到惩罚,无法言语,最后在死前终于说出了自己心声的故事。
那个故事,是顺,是你,也是我。
虽然不尽相同,可是却也由着惊人的相似性。
顺喜欢上了男主,一位那就是她的王子,可她的王子喜欢的却是别人,她忽然之间受不了了,而即将上演的音乐剧也没了主角。
最后,男主找回了顺,顺终于登台唱出了自己数年来压抑在心中的情感。
看着顺唱歌的时候,我也终于如许多人所说,留下了眼泪。
是为顺流的,也是为自己流的。
何时,我们曾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失落,曾因为别人的言语而扼杀自己,将自己深深藏在一个蛋壳里。
我不敢说自己不曾犯错,可是即使犯错,也不该把自己关在那个狭隘的蛋壳里,这是我对这部影片的理解。
于是我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人看的剧。
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彷徨,压抑自己,掩藏自己,最后勇敢传达,打破蛋壳,融入世界。
言语是可以伤人的,所以我们要温柔,也要勇敢表达。
成濑克服了对言语的恐惧,将积攒在内心的言语用音乐表达出来,解除了“蛋哥”对自己的禁锢;坂上勇敢面对自己的真心,将自己的心声诉说出来,告别了国中时内敛闭塞的自己;菜月表达出了内心的情感,将自己内心的爱慕坦诚倾诉,得到了意中人的回应;田崎改变了高傲冷淡的态度,将自己最真诚的歉意表达给了棒球部里的兄弟,得到了部员的原谅。
电影中的四个主角都有其难以表露的心情,都有想说却难以说出的言语,但是他们经过共同努力,都打开了封锁心灵的枷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在影片的最后,他们收获了音乐会的成功,收获了纯真的友谊与爱情。
在纽约找到了唯一会播这部电影的east village,一进去果真都是宅男:) 看动漫的人大概不是单纯的就是内心保留了一块依旧单纯的地方。
旁边那位外国小哥看着也二十多岁了,这部电影哭得他久久不能平复啊……你还记得你看动漫时感受的那种单纯吗?
因为连那朵花的原班人马都开始讲述现实。
女主顺是个可爱单纯的女孩,却被人渣一样的父亲刻薄的话语给伤害了,被幻想的(也有可能不是幻想)鸡蛋精灵从此封上给大家带来伤害的嘴。
从那时起,当她想说话的时候就会肚子痛,而因为老师的一次无意安排,让她痛苦悲伤的生活有了转变……顺是偶尔的一次听到了男主的歌唱,歌词本是无意与,却让她以为是看透了她的内心。
男主从未有太多太多的音乐天赋或者付出太多的努力或者刻意,一切都只是女主在内心说服自己他就是自己的王子。
多想想会发现顺每次都自己主动地告诉男主她的故事,男主随便弹点什么顺就说好听,说联系了她的内心,顺自己让男主把她的故事编成音乐,自己跑到他家附近。
而男主只是无意间说不然你试试唱歌,无意间说你很努力了。
所有的内心的联系都是错觉,都是幻想夸大的。
男主唯一一点微妙的联系也只是因为男主喜欢着女二而努力奋斗着的那种心情,而那种心情的联系也是在不说话的顺忽然地推动下建立起来的。
而男主的爱是自私的,他从来都只爱着女二,所以能够很残忍地直白地告诉女主他爱着别人,所以他不在乎女主疯狂地呐喊心中的痛恨…… 对于顺,她觉得男主是在黑暗中的那束光,是自己的王子,也只是她自己建立起来的幻觉。
她把男主当作自己的王子,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有了想打破鸡蛋的欲望,而依靠着喜欢男主的心情才逐渐推着自己一步步打破自己的说话阴影。
故意建立这种错觉,是因为生命中常出现那些帮助你度过最黑暗时期的人,你误把他当作你的王子。
最后的结局是告诉你,那个你以为会你曾爱的,你有一天也会醒悟他不是最适合,而更适合的,会在不远的未来主动找到你。
而另一边,以男二的性格,却愿意和不说话的女主走在同一条路上也不觉得别扭或嫌弃;总是第一时间认识到女主受到的伤害而去道歉;对棒球全心付出的他,也不赖啊。
看似三观毁尽的这部动漫,虽不是原配在一起的童话故事,却给了你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能期待的❤️幸福结局。
此时心被你以为是你的太阳的那个他伤害了的你,是不是也重新有勇气去期待一下未来会向你表白的男二呢?
爱情总是来的不经意,曾天真的以为那个带着我们走出阴霾的人才是一生挚爱,我们固执的坚定着,在多少个夜晚里独自哭泣,直到有一天,我们从那退不回的过去和望不到的未来里独自走出来时才发现,原来真正爱着我们的那个人,就站在身边,他一直在默默地陪着,支持着,等着我们学会放下的那一刻,也是直到那一天,我们才明白,学会发下的那一刻,我们已是更好的自己。
记得,当初粉丝们抱怨《长歌行》作为一部少女漫男女主角互动太少时,夏达回应时大致说过:长歌和隼是我想心中的两个主角,只是刚好一男一女而已。
近来似乎能理解这种男女主角未必互生情愫,最终走向终成眷属的一成不变套路的设定了。
大概,在这一个主题里,创作的人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最终能走向统一吧。
男女主分别独立的代表着创作人内心的一种方向。
男主坂上因为忽略言语的表达而让一段恋情无疾而终,后悔遗憾;女主成濑顺因为多言导致父母离婚的悲剧,自责愧疚。
都是言不由衷,想说的话不能很好诉诸于言语的人。
这两个人相互矛盾,也相互补充,最终多亏了对方,找回了自己,弥补了遗憾。
有时候想,要走出一个消极的状态,大概孤军奋战、豪言壮语、自我暗示确实是太孤独,太残酷。
或许两个相似的人聚在一起,心中那份对自己的悲哀和对同伴的怜惜,能恰好彼此治愈。
拓和顺就像是为彼此提供了一面镜子,看到对方身上自己没有的、无法做到和对方一样完美的地方,然后心生怜惜。
然后,在怜惜关心对方中,互相治愈了。
还可以
哈佛法学院。烫头不洗头
我永远爱音乐剧啊
“Some giris fight hard, some face the trial. Some giris were just meant to smile.”
gay and European那段太经典了!还有walking porn也是哈哈!歌曲都很轻松愉快,爱情也很甜美,比电影更合胃口。
个性的女孩,不畏困难,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值得敬佩
都是大熟脸哈哈哈
那个粉红色的吉娃娃装扮真的很雷我。
歌很好听 但是比起电影 音乐剧有一个我挺不喜欢的地方在于 男主的人设更丰满了之后 抢走了很多本属于Elle的光辉 本来是自己醒悟自己努力的大女主爽片 在她身边默默欣赏她支持她的男性角色突然变成了她的guider 又变回了最符合男人想象的套路了 唉
This musical really sprinted, jumped hoops, and back flipped, so other musical adaptions of movies can wALK. Love this and love the og movie all the same 💗
CCTV呀
当年全班一起看的。
“同一天 法国男人能弯又能直 ”
还是更喜欢电影
看了美女上错身和这个。。觉得这里的法庭玩玩一样的。。
想通了,讨厌blonde不能怪我有偏见,本土人士用这种刻板印象呈现这样的人物怪观众吗🙄我已经是很open的观众了
百老汇舞台剧
两姐妹挺好玩的
一部赛一部的烂…
第一部不错,第二部就啰嗦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