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蓓苾快要上火车的时候,夏雨冲了上来。
他们俩抱在了一起。
夏雨忽然说,这么多年,你说咱俩怎么就没好过。
她可以是陪你一起闹一起喝酒的哥们。
听现场听你满口爆脏话即使你不肯刷牙,也不会嫌弃你。
她是你的小棉袄,是你无聊的时候的忽然会想起的人。
可是你永远不会喜欢上她。
你自己也知道。
刘蓉那样的姑娘,才迷人。
她神秘,她幽默,她笑起来的时候像个孩子,进退得当,表情正经的时候,又很漂亮。
又看了一遍独自等待。
隔了两年。
朋友说要写一个剧本,黑色的幽默的荒诞的,我说,两杆大烟枪那样的?
他说不是,独自等待那样的。
你身边总有这个或那个人,跟电影里的某个人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
可能是表现北京青年的东西多了,总觉得北京那些混混混混的青年特别的劲。
青春特别长,也特别生动,跟鸽哨似的。
ps 在结尾字幕里 看到大梅……
以前看过一篇影评说年轻人接受不了《青红》这样的电影而比较欣赏《独自等待》之类的的。
看过青红觉得挺好的,但这一被点名“批评”,就对它的比较对象《独自等待》特好奇,到底什么样的电影才会被接受呢?
5号那天第一次看,随便看了几眼没看全,反正觉得电影特逗。
今天从头到尾给看全了。
男主人公见到了梦中情人—〉费尽千辛万苦去追怎么也追不到—〉终于追到了—〉发现自己被骗了,原来女孩儿只是玩儿玩儿—〉由痛苦转而放弃,决定开始新的生活。
情节非常简单,像一条直线划下来,简单得像半瓶醋的文学爱好者写的言情小说,和《偷心》《爱情决胜点》之类的爱情片相比可以说没有任何技术性。
但如此简单的剧情,还是给编排的非常有趣,没有哼哼唧唧的做作,也不故意美化恋爱,很多细节觉得特真实,一边看一边乐,对,对,就是那么回事儿。
第一次表白陈文终于鼓起勇气向MM刘荣表白,被老道经验丰富的MM当玩笑给打岔绕过去了,给陈文气个半死。
等电话陈文想给刘荣打电话,但又不能表现得自己太“贱”,强忍着不打,可一直盯着手机。
打电话刘荣终于打电话过来了,陈文心里:我急着寻找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可最后还是——“内,内男的是你男朋友吗”说完那个懊悔劲儿啊,真是够俗的一个话题,还露了自己的底细。
第二次表白夏雨终于终于终于鼓起勇气正式表白,要把一切说清楚,于是出现了一场精彩的攻防战。
攻方:男生陈文 防方:女生刘荣攻 特紧张地“我喜欢你”防 特轻松地“我也喜欢你呀”攻 豁出去了“我爱上你了”防 低头笑,不说话攻 甜甜蜜蜜地 “你给了我更重要的东西”防 冷冷冰冰地“陈文——咱俩是朋友”攻 讲事实 “正,正因为咱俩是朋友,我才想继续发展下去”追击 摆道理 “难道非要恨对方才能相爱呀”防 “我就走一个晚上,明天我们还能再见呢嘛”攻 无语防 “拜拜,明天见”好哥们儿似的拍下胳膊攻 心里话“就这样啦。
什么意思啊”,呆在原地不知所措。
旁观者清,这种场面搁谁看谁看都能明白MM的老练远在陈文之上,主动权被牢牢握在MM手里,仿佛武打片里官兵甲嘶哑咧嘴地向大侠砍来砍去,大侠却游刃有余地把招式一一化解。
陈文最后一定会输的。
但陈文已经陷进去了。
气愤+不理解我就,我真的不明白,你说,我怎么了,我又不是坏人,她喜欢跟我在一起,她知道我爱她呀,我该做的我也都做了,而且我遵守这场游戏的每,一,条,规,则,可是,可是她怎么就,怎么就对我没那种感觉呢成功之后的兴奋啊出租车上烧包似的跟司机贫“这天儿真不错啊。
你们现在拉活儿还行吧。
”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我忘了我不是一大款”喝完酒,哭了颓废生活从此开始解脱之后的平静“刘荣,你到底想要什么”从一见钟情到表白、表白失败、再接再厉、小算计、被发好人卡、气愤、不知所措、成功、失败、痛苦、颓废、放弃......整部电影就像是旅行社的XX一日游,经典的、应该有的、基本上就是这些东西”的全给你挨着盘儿地过一遍。
所以电影即适合给失恋者看,可以借由相同的经历引发同情心得到短暂的心理安慰“看,人家也是那样的”,也适合给成功者看,可以以高居临下的姿态家假么假事儿地忆苦思甜仿佛大学生回母校看高三学生苦读的姿态或生活在和平年代看战争片感慨一下战争的残酷。
本来是挺辛酸的故事,如果在张爱玲笔下,一定又是一个残忍的故事,但电影穿插了很多喜剧情节(留学生的《变脸》cosplay太搞笑了),再加了一个算是美好的结局,使得本来很心酸很残忍的故事看上去很“阳光”。
本来么,花那么多钱买张电影票谁愿意最后看完不痛快啊。
《青红》这里就特吃亏。
所以说,结论就是......《独自等待》适合去电影院看,《青红》适合BT下载
我从头到尾都面带笑容,看完这电影,却在最末,体会到一丝苦痛。
从幽默真实的生活出发,从陈文的角度看,简直可以说是一部中国男青年泡妞大全,偶尔遇到自己的梦中清人刘荣,想尽办法接近讨好,却没想到刘荣不过一个爱慕虚荣自私自利的女人,而一直暗恋着他的好朋友李静,也在此刻去了远方寻找自己的梦想。
而我,却对那个整天穿着随随便便的女孩儿,李静,有了触动。
火车上的她,该会吟唱什么样的歌曲,为这一切祭奠?
“给你的回忆,绘成永恒的旋律 神秘的谜底,温柔纯净的爱情 就逝去,就逝去 ”李静离开陈文时,心里还放的下么,能问心无愧的把回忆绘成旋律把谜底淡开笑颜么?
她存在流动的车厢里面,而他的身边,终究又溜走了一个人。
导演没有叙说太多她对他的爱恋,若没有说她保留了他送她的所有礼物,我也只以为李静只是个仗义的女孩。
心悦君兮君不知,隔着最近的距离做最好的朋友,个中滋味,也只能自己品尝。
在陈文和她两眼放光的谈刘荣,梦中情人梦中情人梦中情人,喋喋不休的刺痛她耳膜,她帮他出谋划策甚至不惜帮他假扮他女友。
只有在心爱人的身边,女孩才能绽放光彩。
我笃信,这时的李静是沉溺在这场骗局的,投射到陈文脸上的笑靥连连,若她是我朋友,我定要劝阻她,可这是爱情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
想来,自己何曾没干过这样自欺欺人的蠢事?
看到精心打扮的她,陈文惊叹道:“你也能这样漂亮!
”她自信又无奈地一笑,她本就是美丽的,只是他不知,他不知。
她爱笑,爽朗的简直没心没肺。
终究,她也是不会掩饰自己悲伤的人吧,所以更放肆的大笑,让眼泪都隐没在心里面。
她心里的苦,他不知,他不知。
他给她读他写的小说,她从来都能入戏,即便他写的不过庸俗。
他被出版社退稿,她鼓励他继续努力。
这样的女孩,不求回报的爱人,让人动容又不解,正所谓当局者迷啊。
她是想当他小说女主角的,他不知,他不知。
她的才华她的可爱她的善良她的纯真她的坚强...她,还是做不了他的梦中情人。
难道应了那句话,男人也喜欢坏女人?
浅笑一声,她也决意离开了。
陈文没忘记她离开的时刻,她是惊喜的,只是她知道,他仍是不爱她。
两人告别,命运从此岔开两条道路。
现实就像是一辆真正的火车,一旦启动,就有了自己的法则,由不得乘客喊停。
而一切,都只是窗外的颜色,只要一秒,就会成为历史。
也许只有回忆是可以冷藏的,但它真的好吃吗?
末尾处,浓重的蓝黑墨水写了那么赤裸裸的沧桑:献给所有在我身边溜走的人。
触及心底的墨印,多少人,在我生活中来了又走,而我却不自知?
伍仕贤在电影的最后说,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人.起初我将这句话当成这个中外合资胖子的小彩蛋,就像恐怖片里的最后一吓,要么伤伤心,要么定定神,这种情绪最多萦绕个两分钟然后你关了机站起身,该干啥干啥,活泼地跟陈文那帮傻弟兄,个个往死里得瑟情感来的时候我目送字幕一点一点地划过.那些嬉笑怒骂开始一个二个扒光了自己的衣服说看清楚我们是谁.于是那句话活了起来,好象我亲自看着它们从伍仕贤的嘴巴里冲出来,个个尖牙厉齿,把我的笑咬了个残废 一."我们曾经不分白天黑夜,唱着情歌一路来看你,你如此回答,情歌而已"陈文明白了世上没有梦中情人,明白了再怎么女神化的人物都要先往脸上抹足了粉再把姿态摆好见人.要吃饭,要工作,要过活,要这要那,最后才要浪漫.所以他举着个录音机引来笑声,别人都懂的你不懂,这个笑点不奇怪我干嘛不笑.饿的时候你是我的superstar,饱的时候你就成了我的supermarket.很多时候事情不是取决于我的据理力争而是取决于你的一句就是这样,你曾经的情歌没有经过她的筛选,成了冰冷的尴尬.上海堡垒里将军对江洋说别错过剩下的19999,陈文的兄弟安慰他说婊子永远是婊子.无论怎样我们还是要继续,镜头打向日出日落,陈文在街道上走走停停.<蓝莲花>的调子贯穿于我的耳边,我抖了抖,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心中那清澈高远的自由世界.于是陈文从刘荣身边溜走二."你说我真好比谁都好,有适合的人要帮我介绍,如果我真的那么好,你为什么不要"李静在酒吧里搂着痛哭流涕的陈文,片子前半段压抑的感情有了些眉目.她知道你最喜欢喜力最讨厌百威,她知道你大概的择偶标准.只要你愿意一个电话就能把她call过来.这样的红颜知己你想要我也想要.但还是最好别要.因为你不知道她那身不入眼的打扮是不是为了吓跑周围的男人,你不知道她居然留着你送她的所有东西,你不知道她坐在梳妆台前扮阔女是怎样的心情,你更不会知道她到底想留几个人来给你过生日但最后还是顾全大局跑去找你暗恋的白痴妞.你有着这么多的不知道我真怀疑你是否还有底气说你想要.Yin问陈文你怎么不考虑下李静啊,陈文说的那叫爽快,哥们.好一个不知道是哭是笑的回答.只是有一天你会发现,发现所有的蒙昧都被点透.可那时候她已经不能永远把没结果的感情悬着不放,不能永远一板一眼地守着不离不弃,不能永远暗忖着你个猪头怎么还没想到我.当没有任何留恋的时候李静选择了陈文介绍的公司,在院子里她把他送她的戒指挂在树枝上笑笑.一个这么漂亮的场面只可惜他看不到.于是李静从陈文身边溜走三."你经过了我吗,就改变了我吧,这样的天空是何等大"我收到一个朋友的短信,内容如下"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了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我珍惜着每一个可以让我称做朋友的人,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有时侯会被一句话感动,因为真诚;有时候会为一首歌流泪,因为动情;有时候会发个短信给你,因为牵挂"老实说一开始我没看下去,我这人最讨厌群发的东西而这必然是群发,然后我打了个哈哈过去他开始说,说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是最后一次四目相对,很多时候最珍贵的健康平安也会被忽视,在忙什么在干什么其实想想大多都很盲目,拼搏是条主线,只愿在拼搏中温存长在方向长驻希望长青.这段话把我说蒙了.我没有那么多机会对谁谁说句喜欢你,跟谁谁搞场如果爱;但我有机会认识这么一群人,从非亲非故的陌到不死不休的闹,这一路走来看似神奇但是更多的是感谢,感谢我们的相识,感谢我们因相识而发生的改变,感谢那些因改变而衍生出的又一片天空.你经过了我吗,就带我走了吧,你懂不懂你懂不懂,我不想让你溜了啊伍仕贤借陈文之口说要么好好活要么赶快死,那你必须得好好活,我也得好好活,那么我也就不浪费时间写结尾了.所以别再看了勇敢的少年,快去创造奇迹,逮那些要跑了的家伙们,吧
“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对于这排字的印象 依旧停留在历经“沧桑”的陈文 在稿纸上 蓝色的钢笔留下的那一排印记 从那以后 就刻在心里了关于这个电影 有很多记忆 会想到许多人 许多过往 许多说过的话 写过的文字 看了至少五遍 可是每一次无论是提起还是场景再现 我都还会奇异的湿润眼睛 奇异的落泪 好像是一种魔力李冰冰最后去找夏雨,说我就只是想和你一直做好朋友。
其实,就因为这个,我挺恨这个女人的。
自私的我们都希望身边有这样的人,陪着你,伴着你,却又不是爱情,当然也不是友情,它总是在几种感情之中飘忽不定着,总是希望和某些人保持着暧昧不清的关系,好像随时回头就可以看到他在身边,随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或者是一个备用轮胎,或者是为了证明自己,或者只是让自己过得快乐,生活本来就不容易。
至于陈文,我只想笑他那个“她符合我的那个单子”梦中情人是怎么产生的 都源自这张单子仅仅是年少的时候对爱情的幻想,对梦中人一切美好的堆砌至于爱情?
什么是爱情?
其实我真的不懂。
陈文他懂么?
真的有梦中情人吗?
也许只是他的某些特质吸引了你,然后迷恋他,让我相信他是完美的,其实我本来也知道,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人。
有些人留在梦中永远比走进现实要好得多。
其实我挺同情李静的 我当然也承认刘荣是美女 我也痛恨刘荣她虚荣自私 可是却也叹息李静她怎么就没有勇气 也许有一种感情 就是被习惯的深藏 可是你不努力 不勇敢面对 不抓住 就是自己去放弃 也许 你离开的时候就像不回头的李静其实 电影里的他她 就是生活中的你我 谁敢说自己没有过刘荣的虚荣和自私 谁没有陈文那样的迷恋柏拉图过 谁又能坦然勇敢的把深藏多年的爱讲出来不心跳加速陈文最后说,"这是献给那些从你身边溜走的人的。
每个人一定都有这样的人,从你身边偷偷溜走了,也许那个时候你的眼里只看到另一个人,所以根本不会在意他在你身边等着你,也许那个人差一点就和你一辈子了,可是你忘了珍惜,当然你可以说是缘分,然后他就走了,也许你想抓住他,可是他并没有力气去抓住你,所以,就这样看着他们从你身边来了又走,等你真的回头的时候,并没有谁还在原地等你。
"说的太对了 还是那一句话,不要以为蓦然回首 那人还在灯火阑珊处等你 所有浪漫的痴情的 也许只是也许 也许永远不为你发生 更多的情况是 当你挥手的时候 灯下已经悄然寂静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 谁不希望生活里有伴 谁会花一辈子去孤独等谁 总有一个合适你的人会出现 那时候 幸福就离得不远 不过 也许 它不全在前方 没准就在背后和身边 珍惜吧 抓住 当心!
你的身边 谁正在溜走
早就说了要写[独自等待]Waiting Alone的影评,终于找到时间面对电脑心里竟是一片空白,所有感动过的细节统统消失。
我想也许拍得过于真实,让我们过于感同身受,对着自己的镜像哭哭笑笑。
又或者自己早已是被同化了的集体中的普通一分子,怎么难过都有别人分担。
真不知是喜是悲。
总之刚才的情景是,我点上一支烟,第三次完整地看完了这部电影。
我知道把一部电影细致地拆解是很没品味的一件事,好比很顺口的一句话,被肢解成主谓宾,失去了语言原本的流畅。
可是除了这样,我找不到第二种方法将其中的种种关系剥离出来,爱恨只是表象,我们往往错在太相信自己的感觉。
关系这部电影的人物关系极为简单,就是爱情。
没错,除此之外只剩下哥们儿,而且是极单纯的瞎闹关系,不然陈文怎么可能几次三番地受伤之后在朋友的庇护里虚度时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他少数幸运的地方。
爱情关系也有很多种:陈文对刘荣是铁了心的追求,反过来得到的是暧昧的控制,而不是爱;合伙人李亮跟女友张琳感情平淡却稳定;赵小三闪电迎娶了新来的剧务,第一个到达婚姻的彼岸(也是幸福的?
天知道);“大师”则是典型的游戏人间,他和那些女人,如果有爱情,也该属于不需要结果的那种。
唯独李静,一直安静而执着地上演独角戏。
如果说陈文被爱伤得心如死灰,至少还找得出凶手,可怜李静,到底也没有开口,只能把陈文的衣服当毛巾,哭一哭了事。
爱情公式爱情有规则,在影片的开始,导演便迫不及待地以第一人称交待清楚。
可规则是什么?
剧中人争相恐后地发表意见。
刘荣相信缘分,相信闪电爱情;李亮不善总结,只道是命运的安排,命运是什么?
无非是缘分更加权威式的说法罢了;李静说“是你的跑不掉”,可谁又敢钦定对方就是自己的。
转了一大圈,导演干脆让“没脸的人”托梦,告诉陈文,规则没有,缘分却很重要。
那些没有脸的人是谁?
这不是关键。
因为在爱情的世界,我们都蠢得失去了所有特征。
当然,“缘分”二字毕竟虚幻,不如讲究技巧来得实在。
“大师”诲人不倦地教陈文出招。
第一次被扇了耳光,第二次送礼物被拒绝,第三次在大庭广众下脱得半裸脸面丢尽。
指责陈文是个蹩脚的实践者显然不合适,因为“大师”自己也滑铁卢了。
定性都不可能,更别提定量了。
假设真的是一种化学反应,只要反应物齐全,环境适宜,再加若干催化剂,爱情的发生就像中学化学实验一样简单。
所以陈文天真地认为他们在一起会幸福,因为刘荣的特质惊人地符合他17岁时写在单子上的标准。
事实证明,理想终归是理想,当它毫无踪影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制造假相欺骗自己。
不过,陈文说对了一点。
爱情是分阶段的,只不过,有的还没开花,就死掉了。
人物陈文很简单,思想或许不单纯,但他还年轻得不懂得控制情绪。
信誓旦旦不主动打电话,却忍不住相思之苦一次次自投罗网;为了迎合刘荣而改喝百威喜欢黑色;借酒消愁更是体现了其一贯的内心软弱。
也许他缺乏的正是足以支配自己的理性,即使和朋友一起,还是忍受不了孤独,电话铃声都能征服他。
李静是我感动的,不仅因为她爱上了一场悲剧,更因为长久以来,她一直支撑着陈文的作家梦和他的半片天空。
她让陈文感到自己是个有才华的人,他所有的优越感,如果有的话,都来源于李静卑微的付出。
以至于临别之际,陈文才明白她才是自己唯一的fans。
单论每一件事,刘荣都没有错,只是想法太多,没法从一而终。
当然这也是悲哀。
亮点无论多么庸俗的电影,总有一些镜头会让我们心头温暖。
那些也许正是你我的生活,也许曾经是。
小别重逢,陈文激动地将他与李静的约定扔在一边,回家沐浴更衣,对着镜子挤眉弄眼,演习种种需要的神情。
我们何尝不曾为了第二天的约会彻夜不眠,何尝不曾把头发翻来覆去地梳,香水一遍一遍地撒。
在陈文心灰意冷努力开始自由生活之时,刘荣的巨幅广告却赫然矗立起来,导演很聪明地在这里呼应了他那句无能为力的台词:“忘记你,我办不到。
”真的,当你需要忘记的时候,才发现,生活中早已充斥着那个影子。
李静为了假扮陈荣的女友,惊艳登场的那一刻,陈荣笑得灿烂,却看不出背后的心酸。
是啊,“闲着也是闲着”,貌似轻松愉快的理由,殊不知,即使这辈子就这一次作女朋友的机会,她也愿意。
也许她说对了,有时候我们没法逼对方爱你,你只能做一个被别人爱的人。
即使这样,也足够幸福,不是么。
音乐第一次看伍仕贤的作品,对他的音乐偏好一无所知,但就这部来看,干净简单的嗓音和明快的节奏显然极大地推动的剧情的发展。
比如花儿,比如许巍。
连女主角首次出场时背景中的[Super Star]也运用得恰到好处,至少我认为这种全民传唱的口水歌符合这场青春爱情的庸俗本质。
烟抽到第四根时就没了,我在黑暗中看完了剩下的故事。
有人说我们都迷恋影院灯光骤然熄灭的那一刻,那一刻就是梦的形状,灵魂出鞘,不知今夕何年。
很多时候,生活就像电影,梦一场。
醒来以后我们甚至记不得梦中人的模样。
我想知道还有没有人看得像我这么仔细:当陈文遍体鳞伤狂奔在大街上时,一路闪回当初的相识,刘荣的服饰表情却完全成了两样。
有时候我们是不能相信自己的双眼的。
更不敢相信的是,最美好的东西总在身边,可发现的时候却晚了。
当心你的身边,溜走的是谁。
Oct 22, 2005 00:06407A
自私的我们都希望身边有这样的人,陪着你,却又不是爱情,也不是友情,总是希望和某些人保持着暧昧不清的关系,好像随时回头就可以看到他在身边,随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或者是为了证明自己,或者只是让自己过得快乐,生活本来就不容易。
至于爱情?
什么是爱情?
其实我真的不懂。
真的有梦中情人吗?
也许只是他的某些特质吸引了你,让你相信他是完美的,其实并没有完美的人。
有些人留在梦中永远比走进现实要好得多。
我们变得害怕受伤,才会为爱情制订那么多规则,其实爱情里根本没有规则,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深陷进去。
夏雨最后说,这是献给那些从你身边溜走的人的,我想每个人一定都有这样的人,从你身边偷偷溜走了,也许那个时候你的眼里只看到另一个人,所以根本不会在意他在你身边等着你,也许那个人差一点就和你一辈子了,可是你忘了珍惜,当然你可以说是缘分,然后他就走了,也许你想抓住他,可是他并没有力气去抓住你,所以,就这样看着他们从你身边来了又走,等你真的回头的时候,并没有谁还在原地等你。
独自等待着,只是一时的,谁也不会花一辈子的时间去独自等待。
最后的最后,我喜欢这句话,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
这个才真的是生活的真理。
终于如愿看到了这部电影,之前的种种报道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我甚至可以预想到看这部电影时的喜悦,伍仕贤没有让我失望,我再一次被电影的魅力征服,这种感觉只有很少数电影的能带给我.开场的对话场景就充满了现代感,泡妞这一男人间必谈的话题立刻就吊起了我的胃口,特写镜头的运用很好的捕捉到男人聊泡女人时的那份自信和不屑,但当陈文在实战中运用时却是遭到了美眉一巴掌的回应。
想像毕竟不是现实,影片一开始就表达了这部电影的主题。
奉劝每一个有过初恋,有过梦中情人,追求过梦中情人的人去看这部电影,因为你可以从电影的很多场景对白中找到自己,同事昨天一直向我们推荐这部电影,说很好玩,不错,这部电影几乎是以一种游戏的心态开始和结束的,但真正和陈文感同身受的人应该也会和我一样,笑过只后只想找到热闹的地方大醉一翻然后痛哭一场,因为电影,我们想到了自己,想到那曾经以为的爱情,想到看着它离去而无法挽回的瞬间,曾经,我们也和陈文一样看着心爱的人,看着一份爱情,从身边溜走却不知如何留下。
一个是梦中情人,一个是暗恋着自己的好朋友,陈文所经历的爱与所爱代表着爱情的两面性和矛盾性,很多的时候当我们在抱怨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同时,另一个人却在身后为了得到我们的爱而独自等待着。
李冰冰演的那真叫一个好,第一场出场时的慢镜头便让我等像夏雨那般倾倒,SHE的superstar作背景音乐很符合当时的氛围,只不过自我介绍时,那位自称叫谢霆锋的帅哥,让这个场景最终以冷幽默收场,接下来陈文和刘荣的对白就是泡妞高手的常用技俩了,伍仕贤虽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美国,但对中国男青年的泡妞绝招倒是手到擒来,而影片大部分场景都选在酒吧拍摄也很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讲故事是种能力,所以同样是一个很普通的爱情题材从伍仕贤的手里拍出来就是如此贴近生活,让人感同深受。
夏雨为了陈文这个角色等了很久,可能他在现实中就是另一个陈文,所以他的表演几乎可以说是没有难度的表演,好像当年夏雨追袁泉就用过不了泡妞的招式,意外的是影片最后袁泉还真客串了一把,而且客串的很衔接,很具有喜剧效果,反之,雨泉的客串则可有可无,多少有点吸引票房的味道,高旗的表演倒还本色,只不过听他说话真想唱歌,嗓子过于好了。
发哥最后的出场,可看作是整部电影的升华,也难怪导演死活要把发哥请来客串,因为发哥的出现就像任何不可能的事情也变变为可能一样,爱情也是无法预测的,它没有规律可循,你可以说那是命运,那是缘分,但你却无法看透,所以,很有时候当我们在为一份得不到的爱苦苦等待的时候倒不如换一个角度看事情,或许那个真正爱你的人就在你身边,如果你懂得爱,你就不应该让她(他)从你身边溜走!
此外,像很多导演一样,伍仕贤也在自己的电影里客串了一把,还自称是“中外合资产品”,最后他在国外的大街上弹着吉它卖“思维”后现代意味十足
今天看了仔细看了电影,其实此前一直没有好好看过这部影片,这次坐在影院里算是第一次正经从头看到尾吧!
首先想说的是,虽然12年过去了,本片依然是一部好电影,剧情之流畅、角色之鲜活、情感之真挚、格调之积极,都是现在大部分都市青春片和爱情片无法比的,关键就在于制片人、编剧、导演一肩挑的伍仕贤,以及主演夏雨、李冰冰、龚蓓苾、高亚麟等人真诚投入的创作,正是这份“真诚”,让影片所展现的生活和情感格外接地气、格外妙趣横生,格外言之有物,丝毫没有贩卖任何“鸡汤”,而是一个大男孩在真诚地展现自己的情感心路,从而展现出的积极向上的生活观也显得异常真诚不做作。
正是这份“真诚”,让片中的所有主要角色都显得鲜活而有魅力,甚至是李冰冰扮演的那个在情感上颇为自私的角色,所展现出的也是一种“真诚的自私”,也不会令人讨厌。
其次想说,这部影片也恰恰是导演伍仕贤的尴尬所在,《独自等待》这部导演处女作就是他12年来个人的最佳作品了,当年作为一个被影坛看好的青年导演,结果2011年拍了一部失败的《形影不离》(吴彦祖和凯文·史派西主演)之后,就再也没有新作出现了!
处女作大获好评,却无法持续推出个人作品,其间不管有怎样的主客观原因,伍仕贤无疑是令人大失所望的@电影世道越来越好了,创作者的真诚却丢掉了!
或者说,也许创作者的真诚还在,但已经彻底淹没在这急功近利的影坛大酱缸中了,这也许就是12年时光变迁,华语影坛的某种悲哀吧!
又看了一遍《独自等待》,觉得真好。
看到周润发的时候,感动的没有话说。
这就是我为什么可以在Blog上死命推荐《童梦奇缘》,却为《独自等待》写不出只言片语的原因。
没有话说,怎么说,都没有片子好看。
看着一帮扯淡的人扯淡的活着,就像看见了自己。
扯淡分很多种。
比如:我上周共吃了3次火锅,一次比一次肉吃的少,一次比一次菜吃的多。
这是一种扯淡(至少很多人会这样认为)。
这是最基本的扯淡,虽然没劲,但是真实:我真的在上周吃了3次火锅。
还有一种扯淡比较高级:比如在某篇文章(或是某个电视节目)中看到有人这样说:“当一个国家的法制不足以约束腐败行为的时候,我们当然有更多的理由仰仗道德力量(大意如此)。
”说高级是因这话猛一听很有道理,仔细一想就觉得“淡出鸟来”。
核心的问题是“道德应该是自己的要求,还是对别人的要求?
”通常来讲,道德是指向内心的,自己才拥有主动权,不应该也没有办法指向他人。
让腐败分子自己用道德来约束自己,纯粹是扯淡。
而那句话中的道德也就成了扯淡的道德。
关于道德的扯淡自然高级。
至少比我扯火锅的淡来的高级。
本来要写《独自等待》的,结果越扯越远。
现在大陆地区出品的关于青春的影视作品,要么就是《小武》这种作品,看了觉得好,但是找不到生活中对应的影子(我不认识小偷)。
要么就是《十八岁的天空》、《双响炮》这种情节空中楼阁、对白不着四六的狗屁偶像句,依然在生活中找不到对应的影子。
相对来看,《独自等待》显得很“另类”,这种另类是因为它很扯淡的把那帮子年轻人的生活、爱情都表现出来了,很真实,还不累。
一些原本扯淡的音乐,也让这部电影把淡扯得华丽的真实:比如《Supper Star》。
我们,不就是这样扯淡的活着吗?
总有人从身边“溜”走;不开心的时候“横冲直撞好几天”;郁闷的时候“一进屋就忘了自己要做什么”;开心的时候就跟出租车司机淡逼:“最近活儿好干嘛?
”;无奈的时候就“去看路边的蚂蚁”;提醒着朋友“别吃火车上的盒饭”;偶尔发句感慨:“女人特没劲,你也特没劲!
”……
海报和名字挺吸引人,内容我很无奈。。有点失望,剧情拖对话奇怪
大概猜到,但是还是没看懂
开头一大段两人对话,让我放弃继续看下去的念头。这种慢节奏的电影,不是我的菜!我把这种电影一般都归纳到文艺电影类型中,反正是看不下去,不推荐!
装腔作势得太厉害了…
第一次看印度的英语片,很文艺。
过于平淡了
宝莱坞还是有很多好片的,比如哭得像个两百斤的胖子。但科幻悬疑,就还是……
印度人说英语真的是。。。
整个叙述太过平淡
想以对话撑起悬疑和科幻元素的片子,没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编剧的想象力是行不通的,不然,80分钟,都显长。
什么玩意
实在是看不下去,只能删了
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不敢相信评分这么低。开头好吸引我,节奏也适中,整个故事说的够隐晦也够明了!最近看到的最好的电影
纯粹靠蹩脚的英语对话撑起的印度悬疑片,80分钟都显漫长。印度的类型片水准依然飘忽不定。
没想到豆瓣评分这么低,但我觉得挺好看的啊。轻悬疑推理,有基于前沿科技的大脑洞猜想,也有基于科技应用而引发的道德、伦理、法制问题的探讨。另外:爱情(感情)是机械人生的一抹亮光。
很闷的电影
不知所云…
是我喜欢的调调,有《看不见的客人》的感觉,没想到是印度电影
印度电影拍得这么一般真是难得,其实题材还可以,只是表达的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