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又不缺乏精神,有内涵。
全新的动画风格把中国文化用另一种方式展现出来。
特别喜欢那只小老虎(嘿嘿)。
老实说,《功夫熊猫2》还是不错的。
但是我还是有些不喜欢,因为它充满了一种功夫的意淫,让我想起了《东方不败2之风云再起》东方不败(林青霞饰演)空手接荷兰人的大炮时说的台词:你有大炮我有神功!
当时看电影的时候还有几分激动,充满了对功夫的幻想,长大后看到中国功夫在世界格斗比赛上屡屡遭受重创,了解了一些世界格斗的知识后,才发现中国功夫的几许真面貌,当然我要承认,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神话和迷信却是要不得的,好在《功夫熊猫2》终究是一部动画片,一部童话片,所以一切也就皆有可能,所以阿宝的空手接大炮怎么都像《少林足球》里赵薇的举手投足,这一刻小燕子,太极张三丰灵魂附体啦!!!
何必这么现实呢,电影都是虚构的,就算不是虚构的,也要艺术再加工的呀,我又何必装明白人呢,洗洗睡吧,等着看《功夫熊猫3》吧!!!
你说,阿宝能变成超级赛亚猫么!!!!!!!!!!!!!!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片段是关于乌龟和猴子的对话。
猴子调皮捣蛋,乌龟看见它的诸般行为后,说:我能感受到你的孤独。
猴子马上就哭了。
这刚好跟最近讲的“共情”很吻合。
心理咨询讲究咨询师要能够像来访者本人一样去体会他的情感,甚至能体会到他所未能察觉到的他自己的情感。
这是建立咨询关系中最重要的(人本主义)。
乌龟不是吗?
他的高级别的共情,敏锐的觉察力看到了猴子自己都未能觉察的情感---孤独。
开始了治疗猴子的第一步。
记得几年前去参加央视《鲤鱼跳龙门》的招标会,会上的领导曾经很正义的说:“我们不要把孩子当白痴……”然后就开始推出他们通过并非常认可的人物,大多数人物我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就记得最终要打败的boss叫做“赖皮蛇”。
我至今仍然想不清楚一个拥有这样名字的角色是如何能够窃取最大反派这个位置的!
我们在很多时候会陷入某种怪圈,我们并非想口是心非,却总在做口是心非的事情。
归根结底,很多人的观点还是孩子虽然并非等于,但基本约等于白痴……于是他们只能理解赖皮蛇这样的角色设定!
如果你当时告诉领导们,我们要做一个最终boss是叫“残豹”的动画片,他们会笑着对你说,这个名字不适合孩子,我们应该更了解孩子……secrets of the furious five这样的片子如果没有良好的中文配音,也确实未必能引起中国孩子的共鸣,不过那一定不是因为片子本身的原因。
最后,一个电视节目在讨论婚姻的问题,话题涉及了离婚等成人得不能再成人的话题,话筒传到了一个9岁的男孩手里,他站起来只说了一句话:“我觉得他们应该好好坐下来谈一谈……”孩子们是白痴吗?
一部美国的动画,能用中国功夫大作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超越了中西方文化的概念,尽管动画里面的动作有些是反的,尽管他们用的还是英文对白,尽管他们对中国功夫的了解都来自于华语动作电影,但对于外来文化事物的接受以及运用都做得非常好!!!
他们不会按照传统的模式制作动画,不会在套用老的思路和动作模式讲述故事!!!
我真诚地希望中国有一天也能做出高水准的动画作品而不是垃圾!!!
——耐心(patience)之于螳螂 —— 舒缓、心静、倾听、冷静 待时而动,伺机而发;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勇气(courage)之于灵蛇 —— 不轻视别人,从不好中发现美好 ——自信(confidence)之于仙鹤 —— 谦逊而不过度 不断内省,寻找自身的缺失,明视自身的优势并善加利用,善于使用自己的长处,同时规避自身的短处 ——自律(制)(discipline)之于娇虎 —— 专心、细心 粗中有细是很重要的,精细而不过分也是很重要的 手要稳、心要沉,举重若轻,举轻若重,你能做到那点?
自我约束、精心控制 不停的重复,以及永不休止的训练 ——同情(compassion)之于金猴 —— 善良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是最重要的 我不说仁者无敌,但以仁心对万物,将使你得“道” 另:战斗需要平静的心 另:有一份平常心,有一份悲悯之心,有一份不争胜之心
反正就是个资料补充电影,我也懒得说那么多了。
总之,中国人现在自己拍动画片,老要强调有教育意义,但不要忘了,你再怎么要有教育意义,首先它也应该是个动画片,是要娱乐观众的,总是把动画片拍成教育片这样不伦不类的东西,那不叫中国特色,那叫畸形。
多参考参考这部片子吧,说到教育,片中的5个方面更让人印象深刻。
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
有句话说的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可惜现在是一个浮躁的年代,没有多少人愿意静下来去想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
作为影片的花絮很不错嘞!
五位大侠成名之前的故事很Q很适合教育小孩子!
嗯还有那些小兔子毛茸茸的好可爱涅!
在某人的博客上看到对这部电影的微词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df2bb501009rz6.html,出于好奇我立即观看了此部电影,想对此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抛开文化侵略,这部电影很精彩。
生动幽默的情节设置和绚丽的色彩自然不必细说,我想谈谈我自己对影片含义的理解:1、 我觉得影片能体现中美教育方式的差异:中国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论对他是否适用,大量的时间被用于弥补弱势项目,自己的优势反倒被忽视得不到发展;美式教育鼓励发现并充分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正如片中的熊猫,虽然身材不适合习武,但是他很执著,师傅也正是发现了他对“食物”的执著才想到要从这一方面开始培养他,扬长避短,最终战胜太郎。
我想如果换做中国人来拍一部相同题材的电影,中国编导会把大量的笔墨放在“熊猫如何勤学苦练,战胜好吃懒做的毛病,最终练就一身绝世武功”上面,毕竟只有通过努力才能修成正果。
这部影片则着重描写了熊猫如何运用自己的优势打败敌人,没有必要强调一个艰辛的过程,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
2、 从片中可以看到,熊猫的形象一点也不光辉灿烂,反倒让人觉得很邋遢,他的缺点被特意放大,以至于熊猫胜利后仍然给大家留下滑稽的印象——头顶着锅盖出场,有人说那是破坏英雄形象,我反倒认为这样合情合理:谁说英雄的形象就非得白璧无瑕,容不得一点破坏?
英雄也可以有缺点,而且“功”“过”不能相互抵消,成功之后,他还是他,一个呆头呆脑的贪吃的熊猫。
3、 熊猫的父亲是鸭子,我觉得这种设置非常新奇,而且突出了一个主题:父亲和儿子在思维、理想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熊猫永远不可能成为鸭子,热爱功夫的儿子也不会甘于继承“面条世家”的父亲的生活方式。
所以尊重孩子的爱好,别逼迫他做不适合他的事情,要帮他实现梦想,或者至少,不要过分阻碍他,因为熊猫不是鸭子。
4、 熊猫的师傅是产自美国的浣熊,我不觉得是文化侵略。
大熊猫的师傅是小熊猫,正如中国传说老虎的师傅是猫一样,没什么不合理。
青出于蓝嘛!
至于熊猫的眼睛是绿色的(我用了放大镜才勉强看出来),众所周知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即使眼睛是彩色的熊猫的根也依然在中国,我看不必吹毛求疵。
何况这已经是一只拥有“美国精神”的独特的熊猫了,他的外在自然也得或多或少的体现这一点。
5、“面汤的秘方就是没有秘方”,我觉得这是电影内涵深刻的体现,反倒说明它不是“周星驰”式的完全搞笑,加上乌龟大师暗藏弦机的话语,娱乐的同时也让观众动动脑子,用心领悟禅机。
电影没有坐享其成的意味,不是得到秘籍就能拥有无边法力,还需要自己的领悟。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谁都会被片中的熊猫打动。
当然没必要像我这样用分析的眼光去看,它仅仅是一种娱乐,同时也宣扬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不甘于平庸,不放弃希望。
原文中提到的“恶搞”与“幽默”的矛盾,我表示赞同。
中国在这一方面的认识不够成熟,不光是创作环境没那么开放,编导和观众们恐怕也难有对“幽默”和“恶搞”的明确区分。
真想拥有自由的创作空间,达到人家那么自如的表现境界,我们应该做的还有很多。
来自美国的功夫熊猫带有明显的美国气息,可能一时还难以让“爱国人士”们接受,但原文中说的所谓《拳击自由女神》,那才是对别国文化的不尊重。
不论此部电影的用意何在,退一万步讲,即使是恶意的,那么泱泱大国,如果连包容别人的玩笑的度量都没有,空守着“功夫”和“熊猫”两样“国宝”,名义上是维护,实际上已经成为市井小民般的斤斤计较,不觉得可笑吗?
——武辕2008 6 29#####################################################看到功夫熊猫,想起我高中时写的影评,从博客里帖过来了。
现在看当年的东西仍旧觉得自己文采很好(得意一下,但现在退步了)。
看到乌龟大师在往事中出现,居然很受鼓舞。
为人具有的五项品格。
耐心、勇气、自律、同情心、以及由此而来的自信。
不喜欢,还是第一部比较好看
不知所云
2D的还是不如3D的熊猫来得可爱··
熊猫命名,能不给高分么
简直就是杯具,毫无新意可言:(
应景的,还将就~~
这明明就只是bonus材料,居然敢单独作为个片子出
2008-11-12 22:02:13 6/8.4(96) 还行
美国熊猫
听阿宝讲关于五侠的勇气,耐心,同情,自信,纪律的故事!
..觉得没什么意思啊 .......比起功夫熊猫
太过于说教了。其它还是秉承了长片的水准。那帮幼齿的小兔子真可爱啊。
给小孩儿看比较好
盖世五侠的秘密
好无聊。
动画效果还行
大熊猫一点都不萌!
一般般啦
0528@杭州
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