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全靠剧本撑的电影,就连血浆都没有。
【下含剧透】Q:能看到别人的投票情况吗?
A:鉴于每个人信息均等,我认为能看到。
赢家自称自己看到了别人的投票情况,而妻子也是因为投票陷入第一场危机。
不然他们很快就能意识到这是谎言。
Q:结局是什么?
A:确实如同玩家猜想的那样……但赢家小哥最后票死了孕妇和她的两个孩子,站在一群孕妇里,十分讽刺。
UFO似乎没有投放影像,要不然下一幕就是他被群殴了。
然而正如他所说,他只是和在场每个人一样想活下去而已。
这种极端环境下,自相残杀是必然的,唯一的问题是顺序。
全片角色做出的表述主要是两点,一是表述自己为什么不该被杀,二是提出有更该死的人。
他们尝试了用年龄、种族、犯罪记录、社会地位、贡献、求生欲、家庭负担和道德水平等等方法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然而又用消息封闭的方法给他们创造了说谎的机会。
前半程,每个人物都在力图证明自己善良正直有社会价值,说服在场所有人,用行动——保护儿童、孕妇、黑人和同性恋。
与其说是逃生,更像在选领袖吧。
在群体逃生里如何建立阵营,如何引导阵营,为什么需要阵营。
1.年龄一开始厚唇少年试图以年龄票死人,由于场内“六七十岁”的老人数量不占优,有几回合他成功了。
然而癌症女自称五十多,癌症痊愈,她立刻代表了在场四五十岁的利益,反杀。
2.种族有一位黑人主动提出先杀黑人,成功自保数回合。
在他提出这件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至少没人敢攻击他,一旦攻击就是向黑人群体宣战。
而现场黑人人数不少,一位亚籍小哥借由提出亚洲人才是最少的,万一真以种族划分阵营就是三国杀了。
3.临时同盟假夫妻和偷情伴侣都是,母女俩也算是。
在一个人面前杀死他的伴侣或亲人无疑是自承道德败坏,另一方面,这样的组合就拥有两票,一个人被票死了,另一个人很有可能复仇。
在没有更强大的阵营后援时人们尽量不去动他们。
语言优势则要差很多,一来是他们俩的地理位置还是略远,根号二的水平。
二来她提出结盟的时间太迟。
4.犯罪记录警察和背带男都曾采取这种方式想建立道德优势……然而犯罪记录是个空口无凭的事儿,不可作为长久衡量标准。
这个标准往下延展就是更凭一张嘴的停车罚单啊,学校成绩啊,慈善捐献啊,大部分人对于“没犯过罪”这种事没什么共鸣……5.社会地位和上条一样,全靠吹。
而且每个职业的价值高低太难说,还有学生,要搞学科歧视嘛。
6.求生欲有一个阶段出现了好几位“我选择死亡”玩家。
我很怀念《大逃杀》里的小川樱,全片最喜欢柴姐和她,一个干脆利落最后死在战场上,一个目标清晰,一开头就明白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场面主动退出。
求仁得仁。
理由有很多,生活不顺啦,无法直视啦,本来就很哀伤啦,感觉自己必死啦。
这样的电影真激发人的求生欲啊,“不能把世界让给讨厌的人”……在物竞天择的环境下,这种人毫无疑问会被淘汰。
7.家庭负担和犯罪记录、社会地位一样无效。
这几条倒是竞选时最爱打的牌,可惜在这里都作废了。
8.道德水平这是从头到尾都存在的主题,必须要对弱势群体保持尊重,展现自己是如何善良,值得让四十九个人为ta而死。
Les妹子简直就是zz正确同义词,领养儿童,性取向,家庭不幸,成绩优异,还做过慈善组织志愿者,打出一张无懈可击牌。
她最后的失败也不是因为自己身上的标签,而是半决赛更多考虑到同盟者的价值,考验的是口才和智力了,然而这位高学历并不太成功。
一个弄巧成拙的例子是p*** star对话,他想用这点压迫姑娘,死于空口无凭,而且扫黄打非也吸引不了多少共鸣啊……孕妇和小女孩也许是天然白,也许是考虑到这点。
一旦孕妇做出“男孩还是女孩”的选择,就相当于站队。
她拒绝选择。
9.存在感早期人物死于话多,闷不做声很少会被注意到。
晚期有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做了反例示范,没有抢到领袖地位和充分话语权,即使活到决赛回合也绝对赢不了的。
因为这时他一定会被注意到,而且没有任何说服力铺垫。
那么最优解是什么?
前期环境类似黑暗森林。
躲在人群里,避免发话,吸引注意。
不要过多暴露信息,在这个信息闭锁的环境下,自己捏造的一切都可能是对手攻击自己的武器。
要足够忍耐,此时并未形成某种标准。
可以发布安全声明——我有同盟,我有道德优势。
中期开始强调说服力。
站在道德高地上,别动。
混战阶段,多种标准并用,此时站出引导局面,争取一部分人的信任。
为决赛做准备。
团队中的领袖之一或辅助者,这个身份再好不过。
同时地缘因素也开始起作用,癌症女还是很聪明,在她身边的人主动站出来后,她就不太说话了。
后期,四人总决赛。
这里做了轻微简化,孕妇和女孩、从未投票那位都设定是天然白……我不太相信这样的结果……在这样信息封锁而且只能活一个的设定里,赢家是用了欺诈手段获胜的。
他以为已经没有观众。
加一星,我喜欢会省钱的导演。
情节思路有些影射现实团体,当然这部电影的本质毕竟是一个杀来杀去的片儿……我没数片场,如果真的每回合都控制在两分钟倒是蛮好玩。
最后解释力度太差,又是无聊的外星人系列。
外星人怎么素质这么差啊。
其实我觉的很无聊。。。。
感觉回到了教室里面听一些无谓的争论。
一开始电影死了几个人,好让“我们”观众理解这个房间里面的规则。
-外星人-走出圈圈-投票巴拉巴拉一大堆,就为了铺成最后那一幕好让我们惊奇那个心机男是多么的厉害。
但是我真的没有惊讶到。。。
因为真心好好猜。
所以不好看。
但是最后那一幕就是我说为何我们这个世界的观念是好的,因为生存下来的的多数都是孕妇和小孩,当然一小部分心机人。
但这也证明了我们还是大部分人赞同孕妇和小孩应该优先生存的。
小孩和婴儿就是白纸,他们可以接受新观念,而心机男可以帮助人类更好??
不理了,反正我看的想睡。
想模仿心慌方但是没有成功的例子。
没有看过心慌方的,请快去看,小资本电影的经典。
自动省略头几轮不明真相的路人甲乙丙丁。。。
其次大致我可以想到回忆到的是:年龄。
社会文明倡导尊老,但不免会出现人性自私的一面。
在如此高速运转的社会中,老人开始变得格格不入。
超市排队结账,登机安检,等待ATM机,当我们可以选在排在年轻人还是老人的身后,我心想大部分人心中已有了答案。
直到一个53岁的经历过癌症,却顽强的活下来的妇人打破了这个老人的怪圈。
大家对生命的顽强是敬佩的。
接下来一个无家庭无子女无长相无事业的女子又代表了一群弱势群体。
这群人在默默的做着普通的工作,单纯没想法,被社会遗忘着。
移民。
一个不会说英语的墨西哥非法移民又被推入风口浪尖。
非法移民问题一直是美国的热点话题。
一方面,他们和欧洲难民一样,逃离自己的家园只为寻求一个更安全平等的地方生活。
美国一项倡导平等,只有努力谁都有可能实现美国梦。
而这些人只是单纯的相信这个梦。
记得上学时,老师在班上放了一个墨西哥非法移民纪录片。
片名已经不记得,但片中5个正值壮年,穿越德克萨斯南部沙漠,其中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如果一个人为了梦能付出anything, everything,包括自己的生命。
我们有什么理由去judge他,梦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另一方面,人们又相信非法移民带来的高犯罪率,高失业率,无休止的利用美国社会资源。
前不久一个来美很多年,现在加入共和党的亚裔说,在边境驻墙是针对非法移民,而不是所有移民。
她说正像我们家总是进来小偷,我们要安装防盗窗有什么问题。
移民的问题在扩展一下,在加州生活,看到的墨西哥裔会比大多数州更多。
总体来说第一代移民,不会英文,为家庭做着比最低工资低很多的工作。
这群人很善良,家庭观念很强,不喜欢惹事。
而第二代之后,更多融入了美国社会,摒弃了父辈一些传统观念。
全身纹身,地痞流氓的西裔也算是一个代表。
种族。
随着最近发生警察枪杀黑人事件频发,种族矛盾也在升级。
除了美国电影里一般要树立一个正派黑人以为,在生活中,接触过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相比一些世俗的,假心心的中产白人来说,他们更聪明,明事理,不做作。
影片里典型代表,自杀的西装黑人和道貌岸然的白人吊带裤。
不是所有的黑人都是极端的,一个有着好的家庭教育。
判断一个好的家庭,有时不需要是完整的,一个三观正的单亲母亲同样能教育出来一个优秀的孩子。
所以提升一个名族的素质,首先是要提升这个名族或国家妇女的受教育程度。
退役兵。
一个看似享受很多福利的人群,他们的生活又有谁真正关心过。
街头一些流浪汉,十之八九有退役老兵。
他们因为长时间在战场上,有的人心里精神已无从回归到正常生活。
失去家庭,住所流浪接头。
信仰。
美国虽然开放,但还是基准于基督教的信仰上。
教会势力之庞大,可以看看最新奥斯卡获奖片spotlight。
想要公开怀疑蔑视god,aha。。
那后果会很惨。
金发女。
胸大脸蛋好的blond依然是社会的宠儿。
LGBT。
和信仰冲撞了,所以不被接受。
不明真相的群众可以去SF住一段时间,也许会改变你对LGBT的看法。
总体能想到就这些了,还有补充一下作为亚裔,总是是单影孤。
稀里糊涂不明不白的被干掉也是社会现状。
最后开始分派,一派被看似像Hippie,嬉皮士的长发男人领导,主张不应照顾老弱病残孕。
说来也讽刺,这些嘴上声称peace & love的人,心里难道真是这么想的吗?
干掉一番人后,最后的胜者就年纪轻轻的心机boy,就像遍地花开的start-ups, 才是最终的希望。
类似的片子还有, BBC翻拍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saw系列,或是十二公民。
一般密室逃脱类的电影,都是多个相识或是不相识的人由某件事联系起来被某个躲在暗处的人囚禁,期间受该人胁迫需要完成一些任务否则就会死或是逃不出去什么的。
一般都是由于这些人犯了什么错导致有人死亡,囚禁他们就是用私刑审判他们。
我非常喜欢看这种密室逃脱的电影,因为除了智力的体现,多人长时间囚禁在密室必然会体现人性的冲突,怎么描绘人性冲突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片子和其他密室囚禁的电影不太一样。
50个被囚禁者必须选择谁死谁活,每一次「意见领袖」跳出来阐述观点都是一道道德选择题。
在生死关头,是让老人去死,让病患去死?
让没结婚没孩子的人去死?
让无神论者去死?
让异教徒去死?
让非法移民去死?
让罪犯去死?
让同性恋者去死?
让残疾人去死?
让道德有瑕疵的人去死?
这些问题随着故事的发展,观影人应该也会问自己,我会怎么选。
从道德出发,应该让孩子和怀孕的妇女活下来,但这是生与死呐,人们不禁开始衡量自己的一生,开始比较,只是因为他们是孩子和孕妇就比「我」辛勤的前半生更有意义,更值得活下来吗?
不,「我」不同意,「我」活得更有价值,「我」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们,「我」要是活着出去会更有价值的!
所以他们会问「孩子,你考试都拿A吗?
姑娘,孩子他爸是做什么的?
」啊,我希望,众生平等。
某年某月的某天,50个平凡的美国人,突然发现自己被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没有来由的出现在一间陌生的密室。
在惊疑怔忡间他们很快意识到,自己已被一种超然的力量置于一个充满恶趣味的可怕实验中,地板上的指针和倒计时的蜂鸣声就是他们的催命符,他们的身份将在被告人、控辩律师、陪审团、法官和行刑人之间离奇的频繁切换。
这是一场残酷而致命的民主游戏,唯一的议题很快被揭示出来:谁应该活下去?
或者说是,谁“更”应该活下去。
投票吧,各位,赌上你们的性命!
在这种极端的情境下,平日里互相视作同胞的美国人很快就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别一点不亚于夏虫与冬冰。
最先被摆上祭坛的是耄耋老人们,始作俑者不出意料是朝气蓬勃的青年。
他们的理由看上去也合乎情理——老人们本就时日无多,请你们知趣的去死吧!
但老人们也据理力争——我们和你们一样有活下去的权利!
两位老人倒下后,针对白发人的杀戮总算停止了,这倒不是因为尊老的道德苏醒了,而是因为生存逻辑的合理推演——多老才算得上老呢?
80、70还是60、50?
按照年龄的倒序排列很快就让人数最多的中年人群体感到不安,受到威胁的他们随即处决了言辞最激进的年轻人。
这短短5分钟,已经为整个游戏做了典型示范,日常社会里公认的一切行为准则在生存压力下都将逐渐裂隙、歧化,渐于分崩离析,继续发挥效力的唯有屁股决定脑袋这一黄金定律,如此一来,“生存还是死亡”将完全退变成“3和5哪个大”这样的算数问题。
成为意见领袖可以左右他人生死,为自己多争取一分生机,但是也随时可能触犯众怒而遭民意反噬。
接下来的1个小时里,这50个人无论有着何种教育背景,都得被迫参加这个恐怖的伦理课集中营,随着讨论的展开,他们和我们在密室内外都要不断面对这样的问题,即道德的来源和底线究竟为何物?
密室之外,道德是对社会生活习惯、习俗的追认和沿袭。
我们都承认它具有某种随行就市的权变属性,甚至也能容忍它在某些极端情形下的“扭曲”,尽管如此,我们似乎仍然认为有些道德准则可以超越社会形态,譬如“不可杀人”和“众生平等”就千古不易。
然而密室之内的现实颇让人尴尬,在这个血腥的研讨会上,“不可杀人”早早被打破,反倒是谁更该死这样的问题更有文章可做;“众生平等”似乎仍然笼络了相当数量的支持者,但是很快就有人表示“众生平等”没错,只不过自己应该比其他人“更平等”一些。
如此一来,问题很快出现了技术性分析的趋势,种族、宗教、家庭关系、同性恋、非法劳工、社会阶层等等喜闻乐见的美国社会话题都可以拿来肆意的讨论、争执,平日里的种种顾忌早被死亡的威胁斩断,来吧,美国同胞们,敞开心扉,坦诚相对,针尖对麦芒,唇枪战舌剑,来上一场“关于生存标准的大讨论”,好不畅快!
一圈又一圈,杀戮不息,讨论不止。
没有哪个标签能长久的占据上风,而唯一越来越清晰的共识是每个人都想活下去!
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如此,仍有某种底线好像海浪中的礁石一般,若隐若现,拒绝沉沦。
有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市侩式的讨价还价,或从容或没那么从容地主动赴死,他们中有涉世未深、心地美好的少年,有不愿良心有愧的中年大叔,有未能走出丧子之痛的抑郁母亲,这些牺牲行为让这出闹剧染上了一丝悲剧的庄重,而不至于彻底沦为玩世不恭者的笑料。
也有人选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维护最低限度的公德,用他们的选票保护孕妇和儿童。
是这类利他行为的存在,让人性没有完全屈服于那个高高在上的恶意,从而得以保存了一点点尊严。
与之相对的则是强大的自利本能,它让成年男人可以心安理得的对自愿赴死的男孩说:“孩子,你他妈是个英雄。
”“你还是会去(死)的,对吧?
”;它让萍水相逢的男女伪装成可以生死相许的夫妻,博取同情;它在面似忠厚者心中激起狡诈残忍的潜能,挖空心思,为了干掉其他所有同类而机关算尽......5、4、3、2、1,反转再反转,游戏以让人震惊的方式结束,最后得以生还的,不是完全的正直者,不是半吊子自利者,而是彻头彻尾的伪善者,当他对着孕妇腹中的胎儿扣下扳机时,终于成为真正的魔鬼,他让长达一个小时的关于“谁该幸存?
”的讨论突然变得尴尬而多余,也许关键的问题本该是“谁能幸存”?
善良无辜的妇孺没能活到最后,但是能说道德失败了吗?
明明直到最后一刻,伪善的青年还在利用伪装出来的美德操纵民意啊,甚至可以说他的成功正是因为善良的人们占了上风。
影片的编导显然不愿让一个简单的善恶结局终结对观众的拷问,通过刻意营造这样的结尾,让我们那种不知所措的情绪延续到影片结束之后,不得不说一声用心良苦。
回顾这场道德的倒计时,密室圆圈俨然是文明社会的斗兽场,语言交锋不啻于生死搏斗。
绝望的咆哮、平静的告别、犀利的讽刺、机敏的诘问、义愤的陈词、高超的谎言,凡此种种交替上演,宛如十八般兵器混战一处,尽管没有鲜血喷溅、断肢横飞,但仍然紧张刺激、精彩纷呈,让密室外的观众们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在错愕过后,又不免暗自忖度,密室众生相里,我们自己会成为其中的谁?
大多数人都不满剩下的是男人 但如果剩的不是男人 而是小孩和孕妇 有两种结果:1. 如果孕妇自愿死剩下小孩和孕妇肚中的婴儿 婴儿没法指人 小孩不会杀婴儿 都死2. 如果小孩自愿死剩下孕妇和肚中的婴儿 婴儿没法指人 孕妇不会杀自己孩子都死所以结局算是最好了 至少有一个活着 虽然是靠狡诈活下来的
除去电影涉及到的讨论,还有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所有人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所有人都选择了孕妇与儿童,那么剩下的人类仅仅是妇女与儿童,想想一下这个世界将怎么延续。
同样,如果剩下的都是年轻人,都是医生或者老师或者军人世界都是不完整的。
如果我置身其中,只是希望大家都不要说活,默默接受随机选择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是一个满是儿童的世界(或者满是某一类人的世界或者某几类人)也是无所谓的,执着于此还是苦恼,用这样一道题只是考验自我的价值取向罢了,而我接受所有的价值取向,至于我的,不过是都可以。
一部类杀人游戏型电影,拍得略微有些LOW可能是因为资金毕竟有限,所以就玩了一票小成本密室心理游戏!
大家都玩过杀人游戏,那个只是游戏,如果真要是面对死亡威胁下,每个人所展现出的应对机制与策略是不同的!
在本片这种只能有一个人活着走出去的游戏当中就体现出如下类型:有领袖型、潜伏型、听天由命型、无脑暴躁型、舍己为人型、盈弱博取同情型、蒙在鼓里不知所云型、上来就死型等。
领袖型:善于煽动现场人群情绪,不论是积极、负面、甚至反人类、反人伦到组织者的嘴里都可以作为说辞,本片中有4位成功的领袖型活了很久,相对于他们开始掌控局面时间开始计算。
的确领袖型人格具备一定的领袖能力以及领导意识和组织语言的上乘功力,但是一定要记住永恒的一句话——死于话多!!!!!!!!!!!!
无论你在现实,虚拟还是任何情势之下,这种人是必死的,仅仅是时间长短而已。
因为随着情节的发展和人心的不可控性,以及被新的领袖所取代的过程都是要随着局势的改变去搞死上一个话事人!
其余类型不作分析,那么久分析一下怎么才能在这类游戏当中存活的更久甚至赢得比赛!
一、地理位置生存回圈分为里圈和外圈,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分析,里圈的人肯定曝光率要高于外圈,所以,外圈更适合潜伏和隐藏自己,而里圈的死亡率会非常高,除非你有天生的光环,孕妇啊,小孩啊之类的保护着你。
二、前期的潜伏潜伏很重要,没必要在大家互咬的时候你去上前指指点点,所以在位置有利的前提下,要好好的隐藏自己。
三、细心观察观察什么呢,观察其他人的一举一动,当然位置有限或者能力有限的话,就要死盯住一个区域,在范围逐渐缩小的情况下,扩大自己的观察范围。
观察区域内的人在每一回合投票时的反应,记住特殊的人和奇怪的现象。
四、抓住机会做好身份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观察员,那么你就已经迈向了胜利的第一步,找到决定把你身份做好的依据,依据是什么?
依据就是你要给所有人正面形象,那么就要利用自带光环的人——妇女和儿童。
利用保护他们的出发点,凭借一个非领袖者却逻辑严密的说辞去踢这里面某些扮演负面的角色出局。
这样可以吸纳那些向往正义和存在理性的人信任你。
五、开始组队当人数范围逐渐缩小后,针锋相对的局面已经划分开来!
分帮结派不可避免,当下立断,势如破竹,选择最优解决方案,当然,仍然要建立在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前提下,吸纳成员加盟却自己隐藏于团队中不充当主导,只提出最优解而身份更倾向于军师,这样有个两个好处,枪打的是出头鸟,而我仅仅是个善良的人。
六、最后搏杀当两帮人马杀的寥寥无几,光环人员就可以保你到最后。
而你有将近两个回合的说辞来灌输你是好人的思想,让光环人员倾向信任你。
这需要什么样的逻辑,当然是最优秀的领袖型人才的语言表达,深刻而豪迈,呈现出担当的主人翁精神。
那么他们肯定会由于你的一路保护和最后的遗言而选择信任你,那么你就无线接近WINNER了!
当然电影当中最后提到一个不发表任何言论,没有立场,不参加投票的一个人,他活到了最后剩下的四个人,它本身也成为了小伙子胜利路上的一个关键棋子。
这部电影很接近现实社会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不言不语,不温不火的人肯定是没什么人打他的坏主意,但在现实中他的生活也没什么大的起色。
而那些自诩领袖型人才的说客们,在现实世界当中还是能够从容的站的一席之位的,这说明这个世界中语言是人与人沟通桥梁,人们都会说话,但怎么说,说的漂亮,就是门艺术了。
说了这么不多,不过是部电影,当然换做是我,估计早就在前几轮被人公投出去,或者忍受不下去自杀了。。。
最后获胜的小伙的这种心机实在是太NB了!
典型的心理游戏电影。
一个没有多余时间问为什么的设定下,每隔很短的一段时间,必须有人死去,直到最后一个人活下来。
所以再为电影去设定背景或者追问原理已经没意义了。
电影主要表达的是,在死神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活下去的理由和动机。
而这个在一个并不是特定的群体内,这个既公平又不公平的游戏消遣着人们内心的善良和丑恶。
每一个嘴脸和灵魂都被瞬时间不断放大。
社会的各种形态,在电影里含沙射影了几乎全部。
可能唯一没有直面的,是执政者。
而这个隐形角色,就是那些外星人。
那些外星人,就是被隐形映射的执政者。
因为他们制定了规则,不管被统治者如何解读,他们都必然被这个规则影响。
电影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他们意识到这个规则的荒谬,却无从逃避,只能想方设法自保。
虽然在前期也曾有人想试着解读这些规则的为什么和解决办法,但在死亡凝视下,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多活一小会。
这个设定的高明,让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包括年龄歧视,种族歧视,宗教歧视,性别歧视,还有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教育下的文化歧视都一一凸显得淋漓尽致。
其中片段不乏大叫精彩的亮点。
短时间内,这些歧视成为了保命或者致命的手段,而在游戏后期,真正的心理战才开始。
老实,恐吓,弱小,欺骗,各种各样的人物形态让他们尽显机智或是愚蠢。
或者一个老者能将对着他们自己高龄人群的矛头挪开,但臃肿的思想让他最后也成为了一个可恨之人;或者一对夫妇尽显恩爱博得了众人的可怜,却也被另一个狡猾的眼睛识破了真相…活到最后的,并不一定是最受同情的,却是最会耍手段的,这个潜在含义,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类选拔游戏。
我们接受任何形态的人,我们并不歧视,但我们需要一个群体的精英,这个精英可以是狡猾的,可以是能说会道的,可以是男或女,但绝不能是被算计或者被伤害到的。
他/她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有敏捷的思维和过人的口才,成为人人为己的社会中的生存者。
所以这部片看的过程并不一定是爽的,因为有些你觉得应该早点消失的人却能混到决赛圈,有些可怜的人却冤屈被淘汰。
一个密闭的团体,加入一个不能改变或者理解的规则,你便得到一个社会的缩影。
科幻题材、沙盒游戏,获得投票最多的人被杀,不投票随机被杀,只能一个活下去,要骗、要撒谎、要隐瞒、要掩饰、要结盟、要对立、要演绎、要故弄玄虚、要控制操纵,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活下去。
到头来,我猜,愧疚的苟活一生怕是不如坦荡的赴死无牵挂吧?
谁知道?
都没试过。
************赢就是输的分割线************★★★给星标准:一颗星——千万别看:如入鲍鱼之肆;两颗星——建议别看:云深不知处;三颗星——爱看不看:一枝红杏出墙来;四颗星——推荐观看:呼儿将出换美酒;五颗星——务必要看: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材非常不错,但是没想到会这么无趣。密室道德烂梗。稍微加点剧情会大幅提升观感,但是却没有这么做,导演把控力显然比不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或《心慌方》一类,单场景电影还是非常考验导演的。
结局比我预想的好
挺好的,借电影说出了美国现今大部分尖锐的问题,紧张刺激让人想看到最后
这破游戏是怎么玩的我看完整个电影都没懂,但是女主刚醒过来就看懂了,牛啊。这里面的男的真是贱得能炼出油。
超大型生推游戏
毫无理由的生存游戏,极限情况下的人性考验。一两分钟死一个,节奏紧凑,故事紧张,反转合理,实乃居家休闲打发时间之佳作。
嗯,这很男人。。。
嗯……
watched with Dave把种族、年龄、性别、性取向、国籍、宗教信仰、家庭、职业、道德等尖锐的社会议题讨论了个遍,但拍摄手法太差劲,每一轮甚至看不清倒下的是哪个。
成本超级低,但剧情还很不错,开始就吸引人一直往下看,后面人性各种狡猾欺骗简直了,探讨了各个阶级种族等问题,不只是简单的杀戮,结局令人深思。真的是人心险恶啊!
黑化之后大家都好面目可憎,节奏不冷场,美中不足是小女孩表演较差
博弈论进化版,只是这次博弈的价码换成了自己的生命。如果是自己该怎么办?
装的真像,我差点就信了
能一直只停留在一个画面中仅有人物间的对话,连主角是谁都不知道还能让人饶有兴趣看完并产生疑问,我觉得算是不错的电影了。虽然谈不上惊艳。
少说IMDB也要有7分吧?idea蛮好的,执行烂了一点而已……
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都提到了,牛逼。
还不错,如果国内也敢拍一个这样的,结合2021~2022各种不能说的魔幻新闻,再聚集现实和网络各路人马,互相撕逼、夺权、内斗、贴标签、呼唤爱与和平……最后存活下来的人还真猜不着
话剧味,人性狼人杀和电车难题的结合,最终幸存者是白人男很有意味
顶着科幻头衔的真人杀人游戏,电影成本小到基本上一轮一轮给被杀的人发盒饭就行了。讽刺的是擅长道德绑架、观察别人和隐藏自己的心机婊却最后存活了下来。
此电影为狼人杀或是各种以瞎bb为核心玩法的桌游的银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