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先不论道德问题,如何活下去才是每一个游戏者最迫切的难题,那么我们通过观察整场游戏,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1保持沉默,收集信息。
男主自始自终都没有出现情绪失控,开场时台保持沉默通过观察几个鲁莽者的死了解到基本的游戏规则,避免因为违反规则而死2适当现身,展示价值。
男主在游戏不久讲述自己的遭遇(很有可能是杜撰的,因为信息棱模两可)暗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记得遭遇,可能对大家有帮助),避免被胡乱选到(大家潜意识里会避开他)3不出风头,祸水东引。
吸引注意力的人,风险最大。
几个看似主导局面的人最终都死于话多,男主前期发言不多,但都能够说出是其本质,将众怒集中于一人。
4靠近弱者,占据道德制高点。
人们心中的一些价值观是朴实的,比如保护妇幼。
男主解保护孕妇和小女孩赢得弱者的信任和大部分人的好感,从而除掉保命派的人5引爆情绪,把握时机。
最后时刻,孕妇和小女孩情绪很不稳定,男主借机又到小女孩自杀,并且看准机会选杀孕妇
大家好,我是来自仙女座M31星系的一个液态行星卡拉巴,也可以说气态,只是压力过大。。。
,总而言之对大家来说也就是外星人,不要问我为什么会写中文会上网,因为你们的信息传输还是这么落后,我解释不清楚,你们能像我们一样直接用思维交流,也就是类似进入别人的大脑获取信息,你们会知道清楚点。
我只是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游戏规则,因为我们的飞船刚好路过你们这个行星,也就是地球。
本来想找一些地球人进我们的宇宙飞船请大家聊聊天,谈谈理想和人生,怀着一份和平的心愿来和大家交朋友,只是我们的飞船内部生态环境太恶劣,不适合地球人生存,所以特地造了相对人数的圆圈,供大家落脚,如果离开了可能会被电死,因为我们的生命形态和你们不同,不是碳基体,但是我们至少为大家特地准备了原子大小的贴身防护服,内设空调和氧气,但是触碰地面还是不行,高压和和高温瞬间会杀死大家。
就当我们为了大家想要把房间改变成适合的环境后,再和大家交流,因此离开一会儿。
也就一会儿,我们当然也放着我们喜爱的音乐“咚咚咚””。
奇怪了!
地球人喜欢互相无理由厮杀!
你们转动箭头,那是打开对方防护服的手段,至少等我们把房间设置好吧!
我也不理解你们为何要这么做,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不开防护服,就不会有一个人死去,然而我和我同事都惊呆了,于是乎我们就默默的开着你们想要干嘛,这可能是你们地球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就默默看着。
尤其是当第一个偷偷打开别人防护服的地球人还撒谎说如果大家都不动,会随机死一个,已经有一个死了,如果你们开这个位置的防护服,就不会有事。
可是你们又有人乱开,死了你们却说这样也会随机。
你们是不知道我们在驾驶室笑的有多大声,然后我们看着你们一个个的死去,真的搞不懂,在你们星球,生命原来这么随意,还是说你们已经进化到可以轮回?
每次大家都要把人全部杀,我和同事再也坐不住了,如果是这样,你们会不会是认为我们不是怀着和平而来?
所以我们决定把人放了,但是从头到尾你们都误解我们了。
先把开防护服比喻成你们说的投票吧。
先假设我们的计划只是让你们一个人活下来,虽然这是可笑的误会,但是你们想想,如果真是这样,接下来我说的就不可能发生。
从其他船上下来的人中有孕妇,也就说同一个圈里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生命体,并且如果她最后留下,她无法和婴儿互相投票,他也算一个人活下来了。
那我们是以生命体算,还是以圈算?
看来是圈,最后只能活一个圈,不是一个生命。
这点没错吧?
妇女倒下肚子撞到另外的圈婴儿活着还能投票,包括小孩抬脚没落地之前不死,说明只是触碰地板才会死。
从一个圈跳到另外一个圈是不会死的。
和个体没关系,只是选择投票给圈,不是给人。
所以,还是以圈来算,不是算人,所以怎么会存在第一个不幸死亡的人,如果投票给他的圈,其他人会随机死呢?
明显就是你们地球人喜欢杀戮,制造的假象。
如果你们能消停的等我们一分钟,我们就和大家交朋友,可是你们每一分钟都要杀人,我们最后觉得你们太可怕了,并不是什么高等文明,所以我们就走了,不想和你们交朋友了,再见
自从看过人狼游戏之后,狼人杀也好大逃杀也好,往往是想挑战规则或者发出不和谐声音的人死得最快,这一部也不例外,但却有一点特别。
在游戏规则明确的前提下,不会存在不投票的情况,而生存回圈没有规则,一位参与者从始至终一言不发一票不投,居然硬生生活到了半决赛,但也只能止步于此,毕竟心机男为了独活,也不可能留他到最后。
电影是50个陌生人被困在一个秘密地点,每个人脚下踩了一个圈,脚不得出圈,也不得触摸他人,更不能把票投给自己,犯规者死。
没有人想死,为了弄明白规则,众人接连试错,这不仅是对心智、口才、反应的挑战,更是对道德和人性的审判。
每一次投票,都像是一场社会问题的争锋相对,编剧写得颇有深度。
年轻人提议先投票给老人,能为大家争取更多的时间理清头绪,就这样,老人们成了弱势群体一个个死去。
随后是有纹身的人,被当做不良青年成为了牺牲品。
接着又扯到了黑人种族问题,幸好大多数人都保持理智没有跟风盲投。
最后他们又试了平局,一方面有人心怀鬼胎,导致游戏无法公平进行下去,另一方面是一旦出现平局,两人都死,让众人回到原点。
电影演过三分之一就开始人心险恶了,一些人为了保命想要坑孕妇和小孩,间接出现了自愿者替死,一个两个之后,被自愿成为了游戏风向。
直到信仰问题、同性问题一一浮出水面,带节奏的人终于出局,更加确定了孕妇和小孩保送决赛的名额,也导致出现了不同思想的两个阵营。
原本还以为保孕妇的心机男得有多高的情操,没想到转身利用了小女孩的善良,着实把孕妇和小孩都坑死了。
看来他从一开始就算计好了,认定孕妇和小孩是威胁最小的,先想方设法获得对付信任,再适当时机给出致命一击,好狠的人。
同理,在其他杀人游戏场次中,存活下来的也无外乎心机男、孕妇和小孩,如果社会中只剩下这三种人,那将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说末日也不为过。
所以通过这部电影,更值得我们去反思,不要成为你想要杀死的那类人。
快节奏死亡,剧情一点没耽误,直到最后不可避免的要进行选择,是自己死,还是别人活?
这是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这部电影的结局,让人出乎意料,看起来整部电影太过沉闷,但是最后的那个结局,我感觉这一两个小时值了。
发人深省的同时,还带给人刺激的感官,死亡的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干净利落也能提现人类的生命微不足道,而这微不足道里,人的感情,是很重要的东西。
其实我觉的很无聊。。。。
感觉回到了教室里面听一些无谓的争论。
一开始电影死了几个人,好让“我们”观众理解这个房间里面的规则。
-外星人-走出圈圈-投票巴拉巴拉一大堆,就为了铺成最后那一幕好让我们惊奇那个心机男是多么的厉害。
但是我真的没有惊讶到。。。
因为真心好好猜。
所以不好看。
但是最后那一幕就是我说为何我们这个世界的观念是好的,因为生存下来的的多数都是孕妇和小孩,当然一小部分心机人。
但这也证明了我们还是大部分人赞同孕妇和小孩应该优先生存的。
小孩和婴儿就是白纸,他们可以接受新观念,而心机男可以帮助人类更好??
不理了,反正我看的想睡。
想模仿心慌方但是没有成功的例子。
没有看过心慌方的,请快去看,小资本电影的经典。
剧情很简单,用不着复述一遍。
我就尝试立理一下思路。
首先我得明确,在此场景下,和平或战争时期的任何道德观价值观都不再适用。
因为照每一分钟投票杀死一个人的规律,最后的结局只有两种:只剩一个无法投自己票的人可以活下来;无人生还。
先投票杀死老人跟先杀死病人,或者先杀死孕妇没有根本区别。
欲挣脱出场景束缚而拒绝沾染鲜血,除非两种:第一种是自愿牺牲;二是有人从一开始就拒绝作恶,不参与投票。
电影里都有描写。
这样看,说明编剧原本计划的就是很大的一个盘子,希望能把各种不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体现在这个场景中。
道德观是一个群体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比如种族歧视是错的,尊老爱幼,关爱残疾人,照料病人。
价值观是一个人生存至今所形成的独立个人的对周遭人物世界的态度。
所以,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他自己。
有个作家说过,生命中缺少任意一段都成不了他自己。
扯远了。
虽然此场景不适用任何道德观,但每个人都会服从自己独立的价值观。
比如,也许我会在自己和一个老人中间,选择杀死老人保全自己;而待会,我会选择牺牲自己来拯救小孩。
尽管道德不再有约束,而一旦投票杀了人,价值观就变了,我敢肯定的是,不会往好的方向变。
如果你从此信奉“杀人不是犯罪”,那便不是犯罪。
假设我把自己放到这个场景中,我是这50个人中间的一个。
我会做出哪些选择?
1.自愿牺牲;2.拒绝作恶,不投票;3.默不作声,不声张不做出头鸟,顺从大多数人的投票,如此,也许能多活一分钟便是一分钟;最后的结局还是死;4.主动挑拨,拉帮结派。
但不过于掀起公众怒火,防止引火烧身。
最后就看谁骗人的技术,运用心理更高明了;按我的性格,我应该就这几种可能性了。
按可能性高低排列,顺序是2134。
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活着。
不过在那种环境下:50个人每分钟死一个,意味着要活着就得违背自己的价值观,杀人,杀死老人小孩和孕妇;房间里布满机关,就算最后一个活下来了,有多大概率能活着走出去?
另外,往大一点想,整个宇宙不断经历着毁灭和新生,活在一个偏僻的星球上,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人类却偏要找些什么意义出来。
死了就死了,有些人不肯罢休,因惧怕死亡而改变信仰,而惧怕死亡而杀人放火,只能显得可笑可悲罢了——如果有此价值观的话。
死了就死了,就像一片叶子落了地,一滴水流进了大海。
非要找意义,那就是自然规律吧。
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所以,我也不挣扎了,让别人争吵,让别人投票。
我不参与破坏和残杀。
那再聊聊结局。
我觉得这个结局挺好的,既是一个确定的结果,又为不可预知的未来留下悬念。
不过依我个人的喜好,我想把结局改改:最后只剩下3个人,男人,孕妇和小女孩。
男人自愿牺牲,剩下孕妇和女孩。
小女孩也选择牺牲自己。
只留下了孕妇。
最后的最后,地板上的红圈消失了,房间中间的黑球闪着红色的火焰。
然后火焰也消失了,房间归于沉寂。
黑暗中留下了最后一道电流声。
某年某月的某天,50个平凡的美国人,突然发现自己被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没有来由的出现在一间陌生的密室。
在惊疑怔忡间他们很快意识到,自己已被一种超然的力量置于一个充满恶趣味的可怕实验中,地板上的指针和倒计时的蜂鸣声就是他们的催命符,他们的身份将在被告人、控辩律师、陪审团、法官和行刑人之间离奇的频繁切换。
这是一场残酷而致命的民主游戏,唯一的议题很快被揭示出来:谁应该活下去?
或者说是,谁“更”应该活下去。
投票吧,各位,赌上你们的性命!
在这种极端的情境下,平日里互相视作同胞的美国人很快就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别一点不亚于夏虫与冬冰。
最先被摆上祭坛的是耄耋老人们,始作俑者不出意料是朝气蓬勃的青年。
他们的理由看上去也合乎情理——老人们本就时日无多,请你们知趣的去死吧!
但老人们也据理力争——我们和你们一样有活下去的权利!
两位老人倒下后,针对白发人的杀戮总算停止了,这倒不是因为尊老的道德苏醒了,而是因为生存逻辑的合理推演——多老才算得上老呢?
80、70还是60、50?
按照年龄的倒序排列很快就让人数最多的中年人群体感到不安,受到威胁的他们随即处决了言辞最激进的年轻人。
这短短5分钟,已经为整个游戏做了典型示范,日常社会里公认的一切行为准则在生存压力下都将逐渐裂隙、歧化,渐于分崩离析,继续发挥效力的唯有屁股决定脑袋这一黄金定律,如此一来,“生存还是死亡”将完全退变成“3和5哪个大”这样的算数问题。
成为意见领袖可以左右他人生死,为自己多争取一分生机,但是也随时可能触犯众怒而遭民意反噬。
接下来的1个小时里,这50个人无论有着何种教育背景,都得被迫参加这个恐怖的伦理课集中营,随着讨论的展开,他们和我们在密室内外都要不断面对这样的问题,即道德的来源和底线究竟为何物?
密室之外,道德是对社会生活习惯、习俗的追认和沿袭。
我们都承认它具有某种随行就市的权变属性,甚至也能容忍它在某些极端情形下的“扭曲”,尽管如此,我们似乎仍然认为有些道德准则可以超越社会形态,譬如“不可杀人”和“众生平等”就千古不易。
然而密室之内的现实颇让人尴尬,在这个血腥的研讨会上,“不可杀人”早早被打破,反倒是谁更该死这样的问题更有文章可做;“众生平等”似乎仍然笼络了相当数量的支持者,但是很快就有人表示“众生平等”没错,只不过自己应该比其他人“更平等”一些。
如此一来,问题很快出现了技术性分析的趋势,种族、宗教、家庭关系、同性恋、非法劳工、社会阶层等等喜闻乐见的美国社会话题都可以拿来肆意的讨论、争执,平日里的种种顾忌早被死亡的威胁斩断,来吧,美国同胞们,敞开心扉,坦诚相对,针尖对麦芒,唇枪战舌剑,来上一场“关于生存标准的大讨论”,好不畅快!
一圈又一圈,杀戮不息,讨论不止。
没有哪个标签能长久的占据上风,而唯一越来越清晰的共识是每个人都想活下去!
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如此,仍有某种底线好像海浪中的礁石一般,若隐若现,拒绝沉沦。
有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市侩式的讨价还价,或从容或没那么从容地主动赴死,他们中有涉世未深、心地美好的少年,有不愿良心有愧的中年大叔,有未能走出丧子之痛的抑郁母亲,这些牺牲行为让这出闹剧染上了一丝悲剧的庄重,而不至于彻底沦为玩世不恭者的笑料。
也有人选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维护最低限度的公德,用他们的选票保护孕妇和儿童。
是这类利他行为的存在,让人性没有完全屈服于那个高高在上的恶意,从而得以保存了一点点尊严。
与之相对的则是强大的自利本能,它让成年男人可以心安理得的对自愿赴死的男孩说:“孩子,你他妈是个英雄。
”“你还是会去(死)的,对吧?
”;它让萍水相逢的男女伪装成可以生死相许的夫妻,博取同情;它在面似忠厚者心中激起狡诈残忍的潜能,挖空心思,为了干掉其他所有同类而机关算尽......5、4、3、2、1,反转再反转,游戏以让人震惊的方式结束,最后得以生还的,不是完全的正直者,不是半吊子自利者,而是彻头彻尾的伪善者,当他对着孕妇腹中的胎儿扣下扳机时,终于成为真正的魔鬼,他让长达一个小时的关于“谁该幸存?
”的讨论突然变得尴尬而多余,也许关键的问题本该是“谁能幸存”?
善良无辜的妇孺没能活到最后,但是能说道德失败了吗?
明明直到最后一刻,伪善的青年还在利用伪装出来的美德操纵民意啊,甚至可以说他的成功正是因为善良的人们占了上风。
影片的编导显然不愿让一个简单的善恶结局终结对观众的拷问,通过刻意营造这样的结尾,让我们那种不知所措的情绪延续到影片结束之后,不得不说一声用心良苦。
回顾这场道德的倒计时,密室圆圈俨然是文明社会的斗兽场,语言交锋不啻于生死搏斗。
绝望的咆哮、平静的告别、犀利的讽刺、机敏的诘问、义愤的陈词、高超的谎言,凡此种种交替上演,宛如十八般兵器混战一处,尽管没有鲜血喷溅、断肢横飞,但仍然紧张刺激、精彩纷呈,让密室外的观众们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在错愕过后,又不免暗自忖度,密室众生相里,我们自己会成为其中的谁?
太击中我的点,满分五颗星送上。
先不说别的,就这一个场地,一群演员,靠剧情本身到结局,这难道不才是电影的一种最本质的体现吗?
想对比豆瓣某些被无脑吹的故弄玄虚的作品,这样的电影,出多少部,我看多少部。
抛开“狼人杀”游戏的设定给人的代入感和爽感,本片真的是以小见大,不用隐喻(很多无脑吹的评论特愿意用的一个词汇),直截了当展现人性个体与群体的冲突与矛盾,不同人群的误解与偏见。
想必每一个人都能在本片找到类似自己的人物,在心里翻涌起惊涛骇浪,有太多太多反思,会咀嚼很久很久。
甚至这些人物的思想就是好多社会学派主张的部分体现,若换成中国版,估计就是诸子百家思想大乱斗了吧?
儒家的仁慈,对老人小孩子的保护;法家、道家等等…对我来说,有几个形象比所谓的正能量电影更触动到我——1、那对黑人恋人,虽然出轨,但一起携手主动赴死的选择,起码对得起这份爱。
2、叫做肖恩的男孩,虽然小孩子可能还对生死体会甚少,但性本善的体现,无疑令所有“大人”汗颜。
3、保护肖恩的黑人大叔和只会西班牙语也保护小孩子的大叔,虽然不一定保护小孩子就一定是多么伟大的正确,但够男人。
4、全程似乎没投票的沉默大叔,是全片我认为最复独特操作的存在,独立思考,默默坚持自己的选择,即便最后被投死,也不吭一声地坦然面对。
5、最后选择牺牲自己的小女孩,或许因为小女孩颜值的加成,虽然最后被活下来的“男主”套路了,但保护孕妇的那颗纯真的心,令人惋惜。
更佩服导演的在于印证了那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残酷背后产生的“赢家”,不论卑鄙与否,达尔文主义下适者生存的结果才是真相…最后活下来的“男主”走到围观外星人飞碟的那群人,应该是别的游戏里活下来的吗?
果然孕妇还是占据了更高的比例?
或许算是导演暗中保留的人性之光吗?
一部全靠剧本撑的电影,就连血浆都没有。
【下含剧透】Q:能看到别人的投票情况吗?
A:鉴于每个人信息均等,我认为能看到。
赢家自称自己看到了别人的投票情况,而妻子也是因为投票陷入第一场危机。
不然他们很快就能意识到这是谎言。
Q:结局是什么?
A:确实如同玩家猜想的那样……但赢家小哥最后票死了孕妇和她的两个孩子,站在一群孕妇里,十分讽刺。
UFO似乎没有投放影像,要不然下一幕就是他被群殴了。
然而正如他所说,他只是和在场每个人一样想活下去而已。
这种极端环境下,自相残杀是必然的,唯一的问题是顺序。
全片角色做出的表述主要是两点,一是表述自己为什么不该被杀,二是提出有更该死的人。
他们尝试了用年龄、种族、犯罪记录、社会地位、贡献、求生欲、家庭负担和道德水平等等方法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然而又用消息封闭的方法给他们创造了说谎的机会。
前半程,每个人物都在力图证明自己善良正直有社会价值,说服在场所有人,用行动——保护儿童、孕妇、黑人和同性恋。
与其说是逃生,更像在选领袖吧。
在群体逃生里如何建立阵营,如何引导阵营,为什么需要阵营。
1.年龄一开始厚唇少年试图以年龄票死人,由于场内“六七十岁”的老人数量不占优,有几回合他成功了。
然而癌症女自称五十多,癌症痊愈,她立刻代表了在场四五十岁的利益,反杀。
2.种族有一位黑人主动提出先杀黑人,成功自保数回合。
在他提出这件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至少没人敢攻击他,一旦攻击就是向黑人群体宣战。
而现场黑人人数不少,一位亚籍小哥借由提出亚洲人才是最少的,万一真以种族划分阵营就是三国杀了。
3.临时同盟假夫妻和偷情伴侣都是,母女俩也算是。
在一个人面前杀死他的伴侣或亲人无疑是自承道德败坏,另一方面,这样的组合就拥有两票,一个人被票死了,另一个人很有可能复仇。
在没有更强大的阵营后援时人们尽量不去动他们。
语言优势则要差很多,一来是他们俩的地理位置还是略远,根号二的水平。
二来她提出结盟的时间太迟。
4.犯罪记录警察和背带男都曾采取这种方式想建立道德优势……然而犯罪记录是个空口无凭的事儿,不可作为长久衡量标准。
这个标准往下延展就是更凭一张嘴的停车罚单啊,学校成绩啊,慈善捐献啊,大部分人对于“没犯过罪”这种事没什么共鸣……5.社会地位和上条一样,全靠吹。
而且每个职业的价值高低太难说,还有学生,要搞学科歧视嘛。
6.求生欲有一个阶段出现了好几位“我选择死亡”玩家。
我很怀念《大逃杀》里的小川樱,全片最喜欢柴姐和她,一个干脆利落最后死在战场上,一个目标清晰,一开头就明白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场面主动退出。
求仁得仁。
理由有很多,生活不顺啦,无法直视啦,本来就很哀伤啦,感觉自己必死啦。
这样的电影真激发人的求生欲啊,“不能把世界让给讨厌的人”……在物竞天择的环境下,这种人毫无疑问会被淘汰。
7.家庭负担和犯罪记录、社会地位一样无效。
这几条倒是竞选时最爱打的牌,可惜在这里都作废了。
8.道德水平这是从头到尾都存在的主题,必须要对弱势群体保持尊重,展现自己是如何善良,值得让四十九个人为ta而死。
Les妹子简直就是zz正确同义词,领养儿童,性取向,家庭不幸,成绩优异,还做过慈善组织志愿者,打出一张无懈可击牌。
她最后的失败也不是因为自己身上的标签,而是半决赛更多考虑到同盟者的价值,考验的是口才和智力了,然而这位高学历并不太成功。
一个弄巧成拙的例子是p*** star对话,他想用这点压迫姑娘,死于空口无凭,而且扫黄打非也吸引不了多少共鸣啊……孕妇和小女孩也许是天然白,也许是考虑到这点。
一旦孕妇做出“男孩还是女孩”的选择,就相当于站队。
她拒绝选择。
9.存在感早期人物死于话多,闷不做声很少会被注意到。
晚期有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做了反例示范,没有抢到领袖地位和充分话语权,即使活到决赛回合也绝对赢不了的。
因为这时他一定会被注意到,而且没有任何说服力铺垫。
那么最优解是什么?
前期环境类似黑暗森林。
躲在人群里,避免发话,吸引注意。
不要过多暴露信息,在这个信息闭锁的环境下,自己捏造的一切都可能是对手攻击自己的武器。
要足够忍耐,此时并未形成某种标准。
可以发布安全声明——我有同盟,我有道德优势。
中期开始强调说服力。
站在道德高地上,别动。
混战阶段,多种标准并用,此时站出引导局面,争取一部分人的信任。
为决赛做准备。
团队中的领袖之一或辅助者,这个身份再好不过。
同时地缘因素也开始起作用,癌症女还是很聪明,在她身边的人主动站出来后,她就不太说话了。
后期,四人总决赛。
这里做了轻微简化,孕妇和女孩、从未投票那位都设定是天然白……我不太相信这样的结果……在这样信息封锁而且只能活一个的设定里,赢家是用了欺诈手段获胜的。
他以为已经没有观众。
加一星,我喜欢会省钱的导演。
情节思路有些影射现实团体,当然这部电影的本质毕竟是一个杀来杀去的片儿……我没数片场,如果真的每回合都控制在两分钟倒是蛮好玩。
最后解释力度太差,又是无聊的外星人系列。
外星人怎么素质这么差啊。
除去电影涉及到的讨论,还有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所有人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所有人都选择了孕妇与儿童,那么剩下的人类仅仅是妇女与儿童,想想一下这个世界将怎么延续。
同样,如果剩下的都是年轻人,都是医生或者老师或者军人世界都是不完整的。
如果我置身其中,只是希望大家都不要说活,默默接受随机选择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是一个满是儿童的世界(或者满是某一类人的世界或者某几类人)也是无所谓的,执着于此还是苦恼,用这样一道题只是考验自我的价值取向罢了,而我接受所有的价值取向,至于我的,不过是都可以。
嗯,这很男人。。。
他人即地狱,利己主义的胜利
花小钱,办大事。
三星半,单场景小成本电影,整体在节奏和结构上把握还是不错的,虽然包含了种族同性中产资本等标签化问题但最终要说的还是人性,而50人相当于代表了一个小社会,其中最喜欢的一个点是当作为大同盟一员时以多数利益排挤少数为借口或对此视而不见时,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少数的那个
我想给三星半的,因为结局有点潦草。单一场景50人的天黑请闭眼,引人入胜十分有趣,探讨了很多很深刻的话题,但因为节奏很快每个话题可探讨的时间非常少,所以留白特别多,有思考空间是好事,但这个节奏稍微有一点空。反转真的没想到,亏得我被那个小哥感动得差点掉了眼泪。我觉得是编剧和导演一次讨巧的尝试,因为这样的形式有趣但其实不难,难的是怎把这样一个设定润色圆满,还差点,不过总体值得看!
又是封闭空间小成本小格局的片子,加了点阴暗和讽刺,还挺有意思的,场景很单一,改成话剧也不是不可以~~
2022 #40 | 给我的感觉更像是B站某个up主整活的节目,要表达的那种人性,总觉得差了一点,但是整个过程还是挺给劲的,然后最后感觉是随便收了个尾。
很喜欢的设定,看似随机实际上伦理
所有“美国问题”都讲一遍还是有点尴尬的,太刻意了。还是心慌方好些。不过只有直面死亡时大家才会说出心里话啊。
设定很新。有点喜欢。
6.2分左右。把美国的一切假大空的话题都谈了一遍,最后告诉你民主选举其实也就这样。虽然只有90分钟,但还是觉得冗长,应该精简一些人,多一些外景。
看完“神叨旭哥说电影”剧透来的,下面附上链接:https://b23.tv/skwVsM。在生与死面前,最残酷的人性考验,为了活下去,有人开始不择手段,有人则把生的希望让给更需要的人,只是到最后,活着走出去的那个人,其结局也不见得会有多好。
908 嗯…挺阿美利卡
自以为是的僵硬的小品
短小精悍的人性实验
观影感官很不好(可能因为电视声音开得太大了),中间几段吵架真的听得脑壳很痛。这种电影既然只有一个场景,所谓的生存理由其实并不那么有说服力,于是人物间的台词和对抗显得没意义。
有创意没执行,剧本弱,演员也不行。小女孩的演技谁教的啊!
小成本到令人发指哈哈哈。很棒的设定可是拍的太琐碎了。感觉有针对性的表达会更好。
还挺有意思的
又一部值得看的小成本密室电影。创意和节奏都不错,讨论了点现实问题,也尽可能展现了人性和一些社会问题。结局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