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三国的星空 第一部,Three Kingdoms: Starlit Heroes

主演:檀健次,路金波,旺旺,任俊鹏,杨卫,良生,方浩然,沉寂,囧森瑟夫,一舟,肖合来提·艾尼,巽辰,易中天,李潇宇,蒋钲圣,陈一伊,何梓骞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5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剧照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2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3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4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5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6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3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4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5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6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7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8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9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20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长篇影评

 1 ) 易中天的恋物癖,撑起了《三国的星空》

国庆节,亲戚带着小孩来北京了。

他幼儿园的时候在我家,拿着遥控器说要看历史纪录片。

几年没见,小孩长得快比我高了,声音也变得沙哑了,走在街上绝对认不出来。

我问他想玩什么,他说要去看《三国的星空》,因为喜欢历史。

好吧,好吧,还是那个小孩。

我完全没抱期待进电影院,只想打发一些“不得已的亲子时间”,但看到最后还挺感动的。

第一个引起我好奇的是——这个电影里人骑马居然没有马镫!

虽然汉代的确没有马镫,但电影毕竟不是纪录片,很多时候为了美学进行一些拼贴,完全可以理解。

(只不过我有家人是做考古的,他就看不了古装剧,说很多都在乱整。

)为什么这个片子的主创这么“轴”?

我才想到电影的监制和编剧是易中天。

来之前以为他大概率是挂名,但从马镫这个细节来看,肯定不是。

易中天老师监制的历史动画片,会和专业做动画的人有什么区别?

我算是带着这个疑问看完了整部电影。

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从事历史的人,都是严谨的恋物癖。

里面的物品做得太精致了,非常考究。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衣服的暗纹在阳光下会折射出完全不同的质感和明暗对比。

三国时期的服装,其实是在汉代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战乱背景的演变。

衣料常见是麻、葛、丝绸;有钱人、贵族、那些不干活的人肯定穿丝绸,而且上面还有细密织纹或者暗纹作为装饰;普通百姓穿麻葛粗布,麻在脖颈处因为长期摩擦起的毛球,大小不一,如果不仔细看其实根本注意不到。

但正是这些细节,拼合出了这部电影。

我搜索脑海里不多的历史知识,想要和电影里的器物一一对比,观影的过程不仅像是在看电影,也像是参观了的一座丰富有趣的博物馆。

比如汉代铁艺已经很发达,炼铁与炼钢并行,能打造超过一米的长剑,出土实物里最长可达一米四六。

因为要手持,所以只能做成长剑,让双手运用、以刺击见长。

电影里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长剑,片尾也有专门的介绍,说设计参考了多种文物。

电影里还有另一个重要道具——玉。

玉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贵重器物,更有强烈的政治意味;然而进入三国,礼崩乐坏、军阀割据,让玉的政治地位逐渐走低——“传国玺”的流转最能说明问题:西汉末王莽夺玺,太后怒掷致缺后以金镶补;东汉末玺为孙坚得而后入袁术之手,袁术随后称帝。

所以在电影里有一个重要的道具,就是袁绍自制的传国玉玺。

一个小小的道具,就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可能这也是易中天老师所谓“恋物”的原因之一吧:物品不仅仅是物品,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

电影结束后,我留着看完了字幕,发现所有器物都有历史考证,有超过全国50家博物馆背书。

上过班的人都知道,在工作中寻求别人的帮助有多难,更别说要请这么多博物馆协力。

这背后绝对是主创对自己标准的坚持。

还有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对曹操的再塑。

过去的三国叙事,经常把他简化为“奸雄”“枭雄”,强调疑忌和冷酷,却忽略了人物的复杂性。

《三国的星空》打破这种脸谱化的定势,赋予曹操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

他既是运筹帷幄、胸怀大志的战略家,也会在关键抉择前流露出犹疑、孤独与激情的侧影。

这样的曹操既有雄心,也有人性;既是历史的参与者,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个体。

这种全新的注脚,让我在熟悉的三国叙事里看见不同的温度与深度。

似天命在我,实则事在人为。

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必然胜利?

因为他爱才、懂人心、输得起、不贪虚名、专注实现目标。

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我重新想到了曹操的《短歌行》。

在教材上读到它时我还很小,只记得零星几句。

偶尔很苦闷、晚上走在路上觉得自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时候,会想到那一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但看完电影,我想到的是最后一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做事,要把事情做好太难了。

尤其是易中天已经78岁了。

小时候在《百家讲坛》时我对他没什么感觉,但想象一下,一个78岁的老人,要完成一部电影,如果没有对历史、对自己所从事业的激情,他真的不可能完成。

激情真的很重要。

看完我很羡慕亲戚的小孩,这部电影确实很适合小孩和大人一起看。

 2 ) 易中天三国的星空首映repo,可以全家冲(微透!)

挺有意思,感觉会是不同年龄层都能get东西的那种曹操有只小狗麦子,好可爱,很多小孩子应该会喜欢,当时这几段剧情的时候感觉现场小朋友挺激动还有一些东汉末年一些复杂局势、玩心眼子的情节,全员拉扯试探啊!

许攸也很逗,它让我对文人的“刀子嘴”有了清晰认知哈哈哈。

星河宛转的浪漫和金戈铁马的磅礴,氛围感也很好片尾还有彩蛋,关于第二部的透露,还蛮期待的

 3 ) 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曹操

说到易中天,就会想起2005年他在《百家讲坛》的亮相,他的《易中天品三国》系列,打破了《三国演义》长期在民间形成的如“尊刘贬曹”的叙事传统,他依托正史对人物进行非常客观的分析。

易中天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述方式,不仅把复杂的历史事件讲述得妙趣横生,更是在潜移默化间改变着一部分人对历史的认知和表达的习惯。

特别是他对曹操有着颠覆性的解读,所以由易中天担任监制和编剧的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也就注定会延续他颠覆性的历史视角,为我们展现一段“不一样”的三国故事。

这部电影里面的曹操,不再是《三国演义》或在大众认知中那个奸诈残忍的白脸奸臣,他虽然有着残忍猜忌的一面,同时也展现出了他爱才豁达、重情重义的复杂性格。

影片的故事聚焦在了曹操35岁左右的那段关键时期, 从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汴水之战开始,一路延伸至官渡之战,展现了他从青年将领一步一步蜕变成为乱世雄主的历程。

电影后半部分的官渡之战无疑是重中之重的部分,在动画电影中呈现出了非常宏大的战争场面,其中接连上演出现的圆阵、横矛、左右夹击、霹雳车、夜烧乌巢等等战术,将之前只能通过文字了解到的古代战争中灵活多变的军事战术生动还原了出来,那种具象化的画面呈现让人非常震撼。

人物设置上选择了曹操、袁绍与汉献帝刘协,以这三个人为核心搭建起了整部电影的人物框架。

他们间是彼此牵制、互为映照的,构成了极具有张力的戏剧三角。

在易中天的表达中,历史绝对不是一本冰冷的流水账,而是带着它特有的逻辑和温度。

不是依托大众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非黑即白的评判,而是走进了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不管是曹操的抱负、袁绍的虚荣,还是刘协的挣扎,就都有了能够被理解的情感逻辑。

看过电影之后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这就是曹操啊。

不管你认为他的有些行为有多不对,还是会觉得赢的就应该是他,生在乱世之中,有些成长是不得不,而屠龙的少年也最终成为了恶龙。

三国的意义绝不仅仅体现在权谋战略上,更是人在面对权力、欲望和道义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怎样既能在现实中生存,又能不完全失掉自我。

 4 )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所以,有没有我家典韦?

 5 ) 《三国》董承篡改衣带诏,刘协镇守官渡营

非常符合历史,简直就是正史再现,距离新三国就差一个关羽之死这种经典BGM了。

袁绍在联军讨董卓就私刻玉玺,打算不认刘协另立天子。

唯有曹操率领五百校刀手在平原上对冲董卓的百万铁骑,虽不幸落败,但偶遇狄三针,一针就活。

后来捡了条狗,一人一狗努力工作,前往洛阳迎接天子,面对董承的刻意打压,曹操毫无怨言,与刘协一起为大汉而努力,怎知董承阴险狡诈打算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被汉献帝察觉,偷偷换了身小兵衣服,跟随曹操私奔到许昌。

曹操尊敬汉献帝,一心一意辅佐天子,岂料董承小人反复无常,就私自篡改衣带诏,带着衣带诏渡过黄河直接找到袁绍,让袁绍出兵讨伐曹操,曹操面对天子和董承衣带诏内心依旧至死不渝效忠大汉,当街杀了董承与袁绍开战。

袁绍带着手下三位智囊猛将许攸张郃高览,而曹操独自一人迎战,幸运的是他的天子汉献帝对他不离不弃,亲子带着粮草来到两军阵前,在曹操去偷袭乌巢之际,帮他镇守大本营,那句我是天子一出来,袁绍军顿时被震撼住了,最后大英雄曹操一举活捉了袁绍,但曹操大仁大义,将袁绍放回了河北,曹操真是太帅了。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符合历史的文学二创曹操形象了,非常好看,强烈推荐!!!

至于非常还原历史的火焰流星雨就不再多费口舌夸了,三国题材真是蒸蒸日上啊!!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2025)7.42025 / 中国大陆 / 动画 历史 / 于孟 袁原 / 檀健次 路金波

 6 ) 把曹操刘备化,把袁绍曹操化

可能是历史上曹操“枭雄”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主创便把创作焦点聚向曹操至善的一面,把曹操刘备化,把袁绍曹操化,又把曹操“黑化”的导火索简单化(单论一个董承截诏),使得全片观感滑向古怪,少时印象与电影新说两者互搏。

但要是从一开始就接受电影所塑形象,那本片无论叙事还是画面,都是流畅且考究的。

从片尾鸣谢的大量博物馆单位可见本片对其出现历史文物的严谨程度,同时动画做出了文物质感与历史厚度,官渡之战实为震撼,权谋角斗也层层升级,是和《长安三万里》一样适合全龄观看的历史教育片。

但《三国》缺些灵气,使它无法与《长安》一般动情。

两部都采用平叙,时间跨度大难免带些流水账,《长安》便用浓厚情感弥补了叙事零散,叙断情不断。

而《三国》把核心压在曹操上,相对袁绍来说曹操形象反而比较扁平,导致“黑化”时情感冲击也淡淡的,前后对比不明显,挺可惜的。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2025)7.42025 / 中国大陆 / 动画 历史 / 于孟 袁原 / 檀健次 路金波

 7 ) 官渡之战好好拍就更好了

儿子回家的路上一直念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这片吕布都没出现,只是背景板一句话。

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易中天是尊曹。

可爱的奸雄极大的扳回了曹操在世人眼中奸诈嘴脸。

只是这片,把曹操刘备化,神化,就没必要了。

突出曹操的文学才能是一大亮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袁绍也拍的不错,四代三公,袁绍自然有骄傲的资本。

最大的不满是对官渡之战最后大结局的演绎,正史是袁绍带着八百人逃走了,这里是曹操活捉了又放了他,这关羽华容道捉放曹的故事,怎么移嫁给袁绍了。

还有火烧乌巢这事,官渡之战最大的胜负手,曹操竟然说放出声去让袁绍知道了。

乌巢之战最应该拍,曹操带五千精兵偷袭乌巢,袁绍守军一万,按道理来说,曹操依然弱势,可惜守将主动出击,率一半兵力出击被曹操击败,然后又击败了剩余的守将。

杜牧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曹操在官渡,何尝不是运气。

至于,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其实三国之家,实力差距很大,曹操一个人差不多坐拥十个州,刘备总共一个半州。

曹操手下兵多将广谋士如云。

虽说三家归晋,但就三国来说,曹操就是最大赢家。

而且三曹的文学成就如此,曹子建才高八斗。

从历史和文学史两个维度青史留名,确实不一般。

曹操的人生如此精彩,神化他,反而没必要了。

 8 ) 三国的星空

看到有人对比《长安三万里》,一想确实还真是,都是讲讲故事,念念诗的类型。

甚至我觉得《三国》制作上更精良。

但是!

但是高适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不熟悉的故事,整个剧情还是吸引人看下去的。

三国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啊,看这电影就像在看三国电视剧“解说”一样,每个事都浅尝辄止,某某节点,发生了某某事;某某节点,发生了某某事;最后,官渡决战,完。

不同于其他主流三国影视作品就这么几点:1.因为讲的是官渡之战,有一段曹操袁绍小时候的羁绊2.曹操是“汉臣”形象3.献帝有几段高光(应该是最圈粉的角色)4.中间有段“美食节目”不错,能感觉到是花了心思的5.狗。

意义不明,太出戏了,感觉就是为了吸引小朋友强行加了一个萌宠角色。

曹操带着狗打仗就算了,去见皇帝也得带只狗。

嗯,这就是全部了,“三国电视剧解说”(流水账)+以上五点

 9 ) 还得是你符合刻板印象

易中天真符合我对你的一贯印象。

一部三国题材的剧,除了主角要面对的配角,实在删不了以外,其他三国人物全删了。

那我问你,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袁绍开局就有四个州呢,曹操也没打吕布,更没打刘备,直接俩人巅峰对决。

刘协跟曹操的关系描写的更是重量级中的重量级,你是真不怕半夜做梦被刘协掐死呀,刘协能去官渡前线帮曹操这种操作你都能编出来,你也是无敌了,董贵妃表示:***!

曹操能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都是因为他是个立体的人物,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而这部剧完全是梦男想象中的曹操(甚至完全不看历史)能在宣发中说,曹操是个普通的人,那我请问他父亲的三公是白买了吗?

屠徐州更是完全不存在了。

你这么描写曹操,还不如原本的曹操有吸引力,我现在最好奇的就是第二部把曹操描写成这样情况下,打赤壁太有乐子看了。

 10 ) 《三国的星空》,精致妆容下藏着丑陋灵魂

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在十一档刚刚上映,作为三国历史爱好者与写作者、影视故事尤其是历史类影视故事策划从业者,我在第一时间便去电影院观看了。

虽然在观影前通过预告片等资料,我对故事有大概的了解,看到有易中天老师以监制+编剧身份坐镇本片,更是满怀期待。

我也看到一些历史创作者和三国文化爱好者,都很期待本片能斩获高票房,赶超黑马动画片《长安三万里》《浪浪山小妖怪》、媲美影史神作《哪吒2魔童闹海》,让三国题材再火一把,相关微信群里早就高度关注,有些朋友简直是为这部电影的票房操碎了心。

而且本片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显而易见的是器物道具、人物服饰等细节考据、设计十分到位,片尾那一长串常平香炉、汉代环首刀等各地博物馆的参考文物即是明证。

此外,影片的一些画面比如洛阳风貌与汉家宫阙也是美轮美奂,战争场面也值得肯定。

但是一部电影的服、化、道与画面再精美也不过是外表与装饰,故事才是核心与灵魂,就如一个人即使衣装再华美、首饰再金贵、化妆再精致,可如果本身长相丑陋、灵魂不堪,那只会让旁人深感可惜。

看完电影后,我便是深感《三国的星空》在故事维度有三大可惜之处,不吐不快。

第一,故事有点散。

因为本片才刚刚上映,我尽可能在避免剧透的同时做剖析吧。

故事试图建立核心三人的人物关系——曹操、袁绍与汉献帝刘协。

但其实只是两组人物关系:曹操与袁绍、曹操与刘协,而这两组人物关系之间并无多少关联与纠葛。

经典电影如《霸王别姬》《投名状》,三人组每两人之间都有强关联,这才是极具戏剧张力的三人人物关系。

《三国的星空》的三人人物关系,既然不能聚合强化戏剧张力,那就应该果断舍弃一组,如同《长安三万里》一样做足李白与高适这一对互为镜像的人物关系,否则两组不能产生合力的人物关系,只会让故事走向散乱。

这不仅是《三国的星空》的一点缺憾,也是多数历史片容易犯的错误之一。

历史片和传记片容易犯的另一错误,是呈现事件过多却并无强有力的逻辑关联。

《三国的星空》也是如此,曹操讨伐董卓、迎天子入许昌、袁曹官渡之战几件大事并没有做足逻辑关联,或者说这几件事本身有内在逻辑但可惜电影没有做好呈现,这也是让故事显得有点散的另一原因。

同类影片中,《长安三万里》是非常好的榜样。

故事讲述李白还有高适的一生,时间跨度要比《三国的星空》的前后十年更长,涉及的盛唐气象、安史之乱等历史事件和人物也更多,但是编剧极其巧妙地建立一个现实一个浪漫互为镜像的人物关系,并通过高适在击败吐蕃的一场战役的间隙中回忆出李白的一生,这不仅破开了文人题材影视剧多是文戏过于平淡的困局,更让人物漫长的一生有了非同寻常的紧张感。

这一紧,故事就不会散了,对观众的吸引力也会成倍增加。

最后从故事结构的维度,补充一下我的初步想法:《三国的星空》不需要从讨伐董卓开始讲起,可以将故事放在官渡之战的几个月中,以曹操和袁绍这一对人物关系为核心,曹操率兵解白马之围作为第一幕、虚假的胜利,双方对垒官渡、曹操粮尽援绝作为第二幕、至暗时刻,最后偷袭乌巢、逆风翻盘作为第三幕和故事大高潮;曹操下决心抗袁与战役间隙,可用曹操账下最懂人心的谋士郭嘉与曹操对话回忆袁绍往事(郭嘉最初是投奔袁绍,看清袁绍为人后离开袁绍的)、进而解码袁绍为人性格以及战略战术的方式(要知道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往往都是对手),将曹操与袁绍少年交往、盟誓讨董等一生往事带出即可。

别忘了,正史中郭嘉不仅分析出了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而且事先料中了曹操先攻刘备于徐州、袁绍必不会快速南下,孙策必死于刺客之手等诸多疑难大事,可说是官渡之战第一功臣,为曹操平定北方熬干了心血,死在曹操北伐南归、东临碣石前夕,我今凯旋而归,卿已黄泉相隔,作为故事的尾声,想必会有无数人为之泪下,岂不比虚假空洞的曹操与刘协的基情真挚万倍、可信万倍?

第二,人物缺灵魂。

虽然易中天老师是著名曹粉,但影片中的第一主人公曹操,却让人感觉灵魂缺失。

也许易老师塑造的曹操灵魂就是忠于汉室、“要为曹操正名”,但这个灵魂(也即故事的主题)在多数人看来真的是既不可信、更不讨喜。

之前我拜访《雍正王朝》与《走向共和》的制片人刘文武老师时,刘老师曾讲过:历史故事的影视创作,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故事的当下性,二是主题的穿透力。

以此标准来看,忠于腐朽而必将灭亡的汉室,毫无当下性与说服力,更何谈生命力与穿透力?

与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相差万里,也不及马伯庸老师《长安的荔枝》与《太白金星有点烦》等近作中对职场牛马的代入和共情。

理解易中天老师要为曹操洗去“汉贼”骂名的用意,但搞创作不能非此即彼,不是汉贼、却未必就是忠于汉室,“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才是曹操的本色,如果故事中塑造的曹操,是眼看汉室腐朽、天下大乱,勇于挺身而出、收拾残局,不惧当世骂名、遗臭万年,不惜与故友袁绍反目成仇,不在乎忠于汉室的虚名,孜孜以求的是整个天下万民安居乐业,这可能更符合曹操的形象,也更能赢得今天观众的认同。

第三,呈现少真诚。

在今天的自媒体时代,来自消费者的真实口碑,越来越成为一部电影最为重要的制胜关键。

也许口碑带来的红利,会有延迟效应,但它可能会迟到、却绝不会缺席。

我认为内容从业者应该做长期主义者,尤其是做系列故事的开发,只要第一部口碑好,哪怕一时没赚到钱,一定会在续集中加倍回报,比如《人在囧途》虽然票房不高,但是后续的《泰囧》《港囧》可是赚得盆满钵满;反之亦然,如果第一部口碑差,哪怕通过营销等因素赚到不少票房,但后续作品观众可就不会买单了。

因此,我认为《三国的星空》既然要做系列电影,第一部片尾已经放出了第二部《赤壁》的彩蛋,那就更应该尽力做好第一部的口碑。

前面说的两点,故事有点散、人物缺灵魂,也许算是主观感受,一千个读者可能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要说的第三点——呈现少真诚,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三国的星空》中呈现的历史事件(虚构事件暂且不论),比如孤军追击董卓、迎接落难的天子,无一不是曹操人生最光辉的几抹亮色,甚至编剧不惜乾坤大挪移之术,将资料中少年曹操与袁绍抢人家新娘子的故事,改成了偷区区一个“常平香炉”(且不说四世三公的袁绍,与父祖身居中常侍与太尉高位的曹操,难道真的没见过这玩意儿?

),只为给曹操洗刷污点。

更不用说,电影讲述的十年间,曹操两屠徐州、“凡杀男女数十万人,泗水为之不流”(《后汉书》),因为曹操睡了张绣婶婶而引发的血案、导致长子曹昂爱将典韦被杀,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掘梁孝王等墓筹集军饷,杀董承后不顾刘协求情杀死有孕在身的董贵人,官渡之战坑杀袁军降军士卒七万余人,这些事提都不会提,甚至电影中连袁绍都是最后被曹操放走的。

大家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评价一个人要看全面,不能只看优点,也不能只看缺点。

否则,传播学的一个理论“局部真相,不是真相”,便是最好的注脚。

也许有人会说,人物传记类影片只讲传主优点,不是很常见吗?

确实,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有“为尊者讳”的基因,但是也有“不虚美,不隐恶”的传统,究竟怎么做,还是取决于创作者自己。

前年的《长安三万里》同样是很好的榜样,讲李白的一生,也不必讳言他以诗文求功名、浪荡花丛挥金如土、对朋友轻诺寡信、为人脉钱脉几次甘作赘婿,不仅无损于李白的光辉形象,而且塑造出了更为立体鲜活而真实可信的古人。

何况国人对于三国极为熟悉,这样只讲曹操优点、丝毫不提缺点,自欺尚可,欺人却难。

我观影时,旁边就有一个男子边看边对爱人小声讲解,说这是美化了的曹操。

影片这样的做法,也许只能一时欺骗小孩子吧,但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等他们长大看到更多的历史资料,发现这部电影中的曹操完全不是真实的曹操,又会产生怎样的破灭与反思?

如果我们连时隔近两千年的古代史都做不到真诚呈现,又如何奢求客观看待近代史、现代史以及当代史呢?

或许这点思考超出了一部商业电影,但谁让易中天老师是在央视百家讲坛以《品三国》闻名于世的“学术超男”(易老师自语)、而许多人也会把他的作品当作历史来看呢?

从来便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呀。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短评

剧雪好有气质,演大才女蔡文姬,实至名归!

5分钟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推荐

曹操和蔡文姬的风度气韵,演员把握得很不错~有一集,文姬抱琴侧立江边,岸上是秋日黄草芦苇,这就是真正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啊~

10分钟前
  • 在青
  • 还行

记忆碎片忽然涌起,这么多年了还能记得,当然是很好的。

12分钟前
  • 徐行
  • 推荐

我心中的文姬

15分钟前
  • 木末
  • 力荐

剧情虽然是戏说,人物风华很好,多一星给两位主演

20分钟前
  • 卿小觉
  • 推荐

以一部传奇片来说,相当不错了,濮存昕胡子造型加分。

22分钟前
  • 闭上👀打开👂
  • 推荐

x

24分钟前
  • 我在体验当下
  • 还行

剧雪的蔡文姬善良高贵,那气质,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上善若水啊~咏絮才+停机德~~还很有林下之风!濮存昕的曹操有一点野,有一点狠,有一点狂,还很儒雅,有诗人气质~~~

29分钟前
  • 介飞猱

服饰造型很不错啊,相比同时期的大汉天子。

32分钟前
  • 英雄書
  • 推荐

曹操和文姬都塑造得很有文艺范儿,两位演员的气质和表演功力没得挑,剧本也写得不错,喜欢片头片尾曲

33分钟前
  • 云外青鸟
  • 力荐

喜欢宁静

35分钟前
  • 总是在自言自语
  • 还行

10年7月4日 12-13集

39分钟前
  • 三点五
  • 推荐

小时候跟我妈看过

41分钟前
  • Amber

好看

46分钟前
  • 终极赛罗
  • 力荐

这个阿瞒很苏的啊

51分钟前
  • carrotking
  • 还行

很小的时候看的电视剧,童年的记忆

54分钟前
  • Galen
  • 推荐

东汉末年分三国,那个纷乱的时期,物是人非事事休。

59分钟前
  • 懒懒
  • 还行

故事较囧,三观很正,剧雪很美。

60分钟前
  • 朴人即野人1566
  • 还行

曹操爱上的哪是蔡文姬,是读书人的尊严和骨气。

1小时前
  • Michaela
  • 力荐

从孙策到曹操

1小时前
  • 白泽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