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科幻恐怖电影《生存回圈 | Circle》,中文电影名略中二。。
海报也非常简单,但是很多细节欠考虑,一切都归咎到外星人身上也是很难自圆其说,中间撕逼也是司空见惯,略显无聊,对于人性的表现又过于片面,所以大家的看法也是各异,不能说其好坏,不过只能是比较平庸的作品而已,结尾也是,没有太多的惊喜。
已然俗套了。
推荐指数:★★★(6/10分),题材又点意思,不过表现平平。
极度简单的布景,极致的黑与红色,透露着黑暗和压抑的气息,从而开始了一场关于道德的终极辩论。
从整体看来直到80分钟左右,一直描述的都是关于道德底线问题,至于后来演变成人性问题在我眼里说是返璞归真不为过,人类的人性本来就是毫无道理可言,这是神赐予的天性,因是后来文明进步被套上了条条框框才会被束缚。
人本来就是自私的,于是展开了规则套上的人性(也就是道德这一块)与原始人性的终极抗衡,最终还是后者赢了 不想讨论太多细节,反正是非常精彩的一部电影,里面很多场景都是各种隐喻 都有藏有的所想表达的味道,值得揣摩品味。
说几点自我认为不够好的地方,对于生存圈规则的建立导演没有做好,不够强硬,就凭着开场几个人的死亡便生硬的把规则树立了起来,让我觉得非常膈应。
所以我走了很多问题: 两个圈子能不能不着地直接跳过去呢?
当人们发生口角情绪不受控制的时候我想演员表现得太过于冷静了,不像经历死亡。
有好人也有坏人对吧,反正我必死拉一个下水也不过分吧,那会不会发生一个人用尽全力冲向旁边圈子的人把他也撞飞出去的现象呢?
好吧,我说的过于夸张了,那至少用鞋子或身上衣物砸向别人的行为也应该有吧,反正给我的感觉就是演员被导演束缚了情绪表达不出来,让我始终进不去电影里。
最后表示一波结局很牛逼啊,导演脑洞还是厉害,大反转什么的最让观众惊喜了,给个8分吧,是一部值得思考人性的好电影~
典型的心理游戏电影。
一个没有多余时间问为什么的设定下,每隔很短的一段时间,必须有人死去,直到最后一个人活下来。
所以再为电影去设定背景或者追问原理已经没意义了。
电影主要表达的是,在死神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活下去的理由和动机。
而这个在一个并不是特定的群体内,这个既公平又不公平的游戏消遣着人们内心的善良和丑恶。
每一个嘴脸和灵魂都被瞬时间不断放大。
社会的各种形态,在电影里含沙射影了几乎全部。
可能唯一没有直面的,是执政者。
而这个隐形角色,就是那些外星人。
那些外星人,就是被隐形映射的执政者。
因为他们制定了规则,不管被统治者如何解读,他们都必然被这个规则影响。
电影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他们意识到这个规则的荒谬,却无从逃避,只能想方设法自保。
虽然在前期也曾有人想试着解读这些规则的为什么和解决办法,但在死亡凝视下,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多活一小会。
这个设定的高明,让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包括年龄歧视,种族歧视,宗教歧视,性别歧视,还有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教育下的文化歧视都一一凸显得淋漓尽致。
其中片段不乏大叫精彩的亮点。
短时间内,这些歧视成为了保命或者致命的手段,而在游戏后期,真正的心理战才开始。
老实,恐吓,弱小,欺骗,各种各样的人物形态让他们尽显机智或是愚蠢。
或者一个老者能将对着他们自己高龄人群的矛头挪开,但臃肿的思想让他最后也成为了一个可恨之人;或者一对夫妇尽显恩爱博得了众人的可怜,却也被另一个狡猾的眼睛识破了真相…活到最后的,并不一定是最受同情的,却是最会耍手段的,这个潜在含义,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类选拔游戏。
我们接受任何形态的人,我们并不歧视,但我们需要一个群体的精英,这个精英可以是狡猾的,可以是能说会道的,可以是男或女,但绝不能是被算计或者被伤害到的。
他/她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有敏捷的思维和过人的口才,成为人人为己的社会中的生存者。
所以这部片看的过程并不一定是爽的,因为有些你觉得应该早点消失的人却能混到决赛圈,有些可怜的人却冤屈被淘汰。
一个密闭的团体,加入一个不能改变或者理解的规则,你便得到一个社会的缩影。
此片可以说是探讨人心的本质。
可以视为简单的生存竞争,想尽办法为了自身,除了认命的人,选择了断自己。
此片也没有留下太多悬念,唯一的悬念就是,外星人为何这样玩?
难道就是想看看人类这种高等生物会不会与其他生物在生存竞争方面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结果好像没什么区别,好吧,反正是竞争游戏,还是从竞争的胜败中决出一位胜者吧,然后失望地离开了。
1.有的人选择从自然学角度考虑,年长的人也许不需要活太久了,选他们先死,或者得什么绝症的人。
2.有的人选择从对社会贡献角度分析,考虑贡献少的寄生虫先死。
3.有的以公平的角度考虑,随机决出生者。
4.也是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也可以说概括所有人想法的一点。
有的考虑做过坏事的人、说谎话的人先死,那么每个人都做过坏事,好像并没有这样完美的人,只要是为了生存,而伤害他人或者事、物的人都不叫好人,但是好人和坏人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有的人却认为服从多数人利益或者想法的都是好人。
现实世界也没有绝对界限的好人,也是大多数人在莫名的服从他们自己定的规矩,服从的就是好人,或者以某些权威认识,或者权利认识来衡量好与坏,却不知这些权威认识或者权利认识都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好的认识或者对的认识,然后才形成的权威、权利,也是为了得利。
利益又不光光是实物,还可以是,面子、权利、内心的快感等心理上的一种愉悦,比如说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恐惧感,怕跟别人不一样,而被众人排斥,跟不上众人所认为的对、潮流、进步等,所以,也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相信权威。
当然了,现在是开放性社会,有很多众说纷纭的想法,而形成众多的权威,有的人相信这种,有的人相信那种,还有的人相信其他种,只要不打破实质性的界限,这些那就是某些实质性的伤害或者大的伤害,这就是:法律。
所以错事可以说都不道德,但不一定违法,违法的事却都是不道德的,如果都从道德的角度衡量好人和坏人,就很简单了,没有好人,只有坏人,因为没有一个人是没做过伤害他人事情的,但是从法律角度考虑,好人就相对多一些了。
当然了,这样说,不是说我就是好人,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衡量我是否是好人,因为我也做过很多伤害他人利益的事情,我也不道德,违法没违法,我也不知道,还有很多事情我不知道是不是违法的,法律那么多条款,我不可能全部记得住,并且我也不是搞法律方面工作的人,就算记得住一些,我也不能随便承认呀,再说了,也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情,别人也知道,也没有继续追究,而且我也想继续生存下去。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人认为,小孩做错事可以谅解,因为还小,什么都不懂,可以不追究,算不上错。
但我也算是赞同一部分,看是什么事。
但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样或者大多数人认为那样,有的人还是认为就连小孩做错任何事都算错,不算好人。
所以,天底下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所有人共同都认为的对与错,除了一点,自身利益,这是绝对的对,任何人都不可否认,哪怕是刚出生的婴儿,他自身的先天条件反射,做出的一切行为就是为了生存和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生存和得利。
这也是每种生物的本能,也就是竞争,生存竞争。
强调一下,利益不光光是实物,还可以是,面子、权利、内心的快感等心理上的一种愉悦。
一部全靠剧本撑的电影,就连血浆都没有。
【下含剧透】Q:能看到别人的投票情况吗?
A:鉴于每个人信息均等,我认为能看到。
赢家自称自己看到了别人的投票情况,而妻子也是因为投票陷入第一场危机。
不然他们很快就能意识到这是谎言。
Q:结局是什么?
A:确实如同玩家猜想的那样……但赢家小哥最后票死了孕妇和她的两个孩子,站在一群孕妇里,十分讽刺。
UFO似乎没有投放影像,要不然下一幕就是他被群殴了。
然而正如他所说,他只是和在场每个人一样想活下去而已。
这种极端环境下,自相残杀是必然的,唯一的问题是顺序。
全片角色做出的表述主要是两点,一是表述自己为什么不该被杀,二是提出有更该死的人。
他们尝试了用年龄、种族、犯罪记录、社会地位、贡献、求生欲、家庭负担和道德水平等等方法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然而又用消息封闭的方法给他们创造了说谎的机会。
前半程,每个人物都在力图证明自己善良正直有社会价值,说服在场所有人,用行动——保护儿童、孕妇、黑人和同性恋。
与其说是逃生,更像在选领袖吧。
在群体逃生里如何建立阵营,如何引导阵营,为什么需要阵营。
1.年龄一开始厚唇少年试图以年龄票死人,由于场内“六七十岁”的老人数量不占优,有几回合他成功了。
然而癌症女自称五十多,癌症痊愈,她立刻代表了在场四五十岁的利益,反杀。
2.种族有一位黑人主动提出先杀黑人,成功自保数回合。
在他提出这件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至少没人敢攻击他,一旦攻击就是向黑人群体宣战。
而现场黑人人数不少,一位亚籍小哥借由提出亚洲人才是最少的,万一真以种族划分阵营就是三国杀了。
3.临时同盟假夫妻和偷情伴侣都是,母女俩也算是。
在一个人面前杀死他的伴侣或亲人无疑是自承道德败坏,另一方面,这样的组合就拥有两票,一个人被票死了,另一个人很有可能复仇。
在没有更强大的阵营后援时人们尽量不去动他们。
语言优势则要差很多,一来是他们俩的地理位置还是略远,根号二的水平。
二来她提出结盟的时间太迟。
4.犯罪记录警察和背带男都曾采取这种方式想建立道德优势……然而犯罪记录是个空口无凭的事儿,不可作为长久衡量标准。
这个标准往下延展就是更凭一张嘴的停车罚单啊,学校成绩啊,慈善捐献啊,大部分人对于“没犯过罪”这种事没什么共鸣……5.社会地位和上条一样,全靠吹。
而且每个职业的价值高低太难说,还有学生,要搞学科歧视嘛。
6.求生欲有一个阶段出现了好几位“我选择死亡”玩家。
我很怀念《大逃杀》里的小川樱,全片最喜欢柴姐和她,一个干脆利落最后死在战场上,一个目标清晰,一开头就明白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场面主动退出。
求仁得仁。
理由有很多,生活不顺啦,无法直视啦,本来就很哀伤啦,感觉自己必死啦。
这样的电影真激发人的求生欲啊,“不能把世界让给讨厌的人”……在物竞天择的环境下,这种人毫无疑问会被淘汰。
7.家庭负担和犯罪记录、社会地位一样无效。
这几条倒是竞选时最爱打的牌,可惜在这里都作废了。
8.道德水平这是从头到尾都存在的主题,必须要对弱势群体保持尊重,展现自己是如何善良,值得让四十九个人为ta而死。
Les妹子简直就是zz正确同义词,领养儿童,性取向,家庭不幸,成绩优异,还做过慈善组织志愿者,打出一张无懈可击牌。
她最后的失败也不是因为自己身上的标签,而是半决赛更多考虑到同盟者的价值,考验的是口才和智力了,然而这位高学历并不太成功。
一个弄巧成拙的例子是p*** star对话,他想用这点压迫姑娘,死于空口无凭,而且扫黄打非也吸引不了多少共鸣啊……孕妇和小女孩也许是天然白,也许是考虑到这点。
一旦孕妇做出“男孩还是女孩”的选择,就相当于站队。
她拒绝选择。
9.存在感早期人物死于话多,闷不做声很少会被注意到。
晚期有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做了反例示范,没有抢到领袖地位和充分话语权,即使活到决赛回合也绝对赢不了的。
因为这时他一定会被注意到,而且没有任何说服力铺垫。
那么最优解是什么?
前期环境类似黑暗森林。
躲在人群里,避免发话,吸引注意。
不要过多暴露信息,在这个信息闭锁的环境下,自己捏造的一切都可能是对手攻击自己的武器。
要足够忍耐,此时并未形成某种标准。
可以发布安全声明——我有同盟,我有道德优势。
中期开始强调说服力。
站在道德高地上,别动。
混战阶段,多种标准并用,此时站出引导局面,争取一部分人的信任。
为决赛做准备。
团队中的领袖之一或辅助者,这个身份再好不过。
同时地缘因素也开始起作用,癌症女还是很聪明,在她身边的人主动站出来后,她就不太说话了。
后期,四人总决赛。
这里做了轻微简化,孕妇和女孩、从未投票那位都设定是天然白……我不太相信这样的结果……在这样信息封锁而且只能活一个的设定里,赢家是用了欺诈手段获胜的。
他以为已经没有观众。
加一星,我喜欢会省钱的导演。
情节思路有些影射现实团体,当然这部电影的本质毕竟是一个杀来杀去的片儿……我没数片场,如果真的每回合都控制在两分钟倒是蛮好玩。
最后解释力度太差,又是无聊的外星人系列。
外星人怎么素质这么差啊。
大多数人都不满剩下的是男人 但如果剩的不是男人 而是小孩和孕妇 有两种结果:1. 如果孕妇自愿死剩下小孩和孕妇肚中的婴儿 婴儿没法指人 小孩不会杀婴儿 都死2. 如果小孩自愿死剩下孕妇和肚中的婴儿 婴儿没法指人 孕妇不会杀自己孩子都死所以结局算是最好了 至少有一个活着 虽然是靠狡诈活下来的
个人观点。。
主题挺好的,但是才80分钟的电影,要玩个50人的游戏,真的平均一人只有一分钟可以说话感觉人数实在太多,一开始选择的时候都看晕了角色表现力度不够,台词也有点废话。。
一些无关的npc台词太多。。
相反几个关键的主角有点遗憾的感觉。。。
如果这部片基于比较少数的人,代表性更强一些会更加深刻吧。。
感觉还是比较哗众取宠的片子,对我冲击不大。。
比起电锯惊魂,行尸走肉,权力游戏,迷雾之类的实在差太多
太击中我的点,满分五颗星送上。
先不说别的,就这一个场地,一群演员,靠剧情本身到结局,这难道不才是电影的一种最本质的体现吗?
想对比豆瓣某些被无脑吹的故弄玄虚的作品,这样的电影,出多少部,我看多少部。
抛开“狼人杀”游戏的设定给人的代入感和爽感,本片真的是以小见大,不用隐喻(很多无脑吹的评论特愿意用的一个词汇),直截了当展现人性个体与群体的冲突与矛盾,不同人群的误解与偏见。
想必每一个人都能在本片找到类似自己的人物,在心里翻涌起惊涛骇浪,有太多太多反思,会咀嚼很久很久。
甚至这些人物的思想就是好多社会学派主张的部分体现,若换成中国版,估计就是诸子百家思想大乱斗了吧?
儒家的仁慈,对老人小孩子的保护;法家、道家等等…对我来说,有几个形象比所谓的正能量电影更触动到我——1、那对黑人恋人,虽然出轨,但一起携手主动赴死的选择,起码对得起这份爱。
2、叫做肖恩的男孩,虽然小孩子可能还对生死体会甚少,但性本善的体现,无疑令所有“大人”汗颜。
3、保护肖恩的黑人大叔和只会西班牙语也保护小孩子的大叔,虽然不一定保护小孩子就一定是多么伟大的正确,但够男人。
4、全程似乎没投票的沉默大叔,是全片我认为最复独特操作的存在,独立思考,默默坚持自己的选择,即便最后被投死,也不吭一声地坦然面对。
5、最后选择牺牲自己的小女孩,或许因为小女孩颜值的加成,虽然最后被活下来的“男主”套路了,但保护孕妇的那颗纯真的心,令人惋惜。
更佩服导演的在于印证了那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残酷背后产生的“赢家”,不论卑鄙与否,达尔文主义下适者生存的结果才是真相…最后活下来的“男主”走到围观外星人飞碟的那群人,应该是别的游戏里活下来的吗?
果然孕妇还是占据了更高的比例?
或许算是导演暗中保留的人性之光吗?
《生命回圈》看完这部电影,有比较大的触动。
电影讲的是外星人入侵?
然后选择50个人,每个人都站在一个小圈子内不能跃出来,不能碰别人,不然就会被电死。
每个人都可以投票,可以选择投谁死,不可以投自己,投票是匿名且别人不知道,得票最多的人死,出现同票的(默认?
)其他人再投,选择最终谁死,如果还一样或者没继续投票,同票的一起死。
从电影开始部分人开始苏醒,就有人开始摸索(有个细节,最先醒来的是之前没有玩过这个死亡生存游戏的),然后就因为对未知的惧怕和好奇,就违反了规则死了一个。
然后玩过这个游戏的(或者智商高的),就开始提醒所有人游戏可能的规则。
(这叫良知?
人性本善)随着慢慢摸索规则,所有的人开始认为规则就是我上面描述的那样,并推演出最终的结局是只有一个或者都死。
这种情况下谁都想好好活着,于是,人性的丑恶开始慢慢展现出来,明着的暗着的,都有,很齐全。
有自愿死为了大家多一点时间的,不想再杀人的,为了集体利益的。
有激发人求生欲望达成暂时利益联盟,而杀了别人或者被反杀的。
不论怎么样吧,每个人为了自己可以多活一轮游戏时间,不惜侮辱别人或者转移视线蔑视人权等等。
但是仔细看电影之后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就是每个人投票的时候会有独特的声音,在为了独活争论不休的时候,有几次没有任何人投票(就是没有投票声音),突然死了一个无相干的人。
有人说是系统自选的。
但是电影里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不投票就会杀死一个累计票数最多的人?
(记得应该有这句话吧,还是我带了个人情感进去了)所以我想到一个很有趣的结局,如果大家都是林黛玉呢?
而不是这个浮躁社会的都争相发言的人,甚至是无知却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发言的人呢?
从第一个游戏开始,每个人醒来都不说话,都很好奇,但是陌生却不敢动,希望有个“路熟”的人先做,自己像刚进贾府一样,看着别人怎么做自己跟着做。
50个人都这么想这么做,那应该会出现两个情况,一个就是50个人都慢慢等,等一个人率先打破了规则。
一个就是50个人通过了考验,都活下来了。
也许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的就有这样一个道理。
可以发现,游戏中,话说的最多的,个人观点越突出的,危险越大,被票死的几率越高。
集体观点发表者,虽然没有那么危险,但是也在风口浪尖上。
自始至终一句话没说的人,反而活得很久。
当只剩下4个人的时候,一个是最有心机的心机男,一个是十岁小女孩,一个是孕妇,一个是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的人。
小女孩和孕妇,是良知导致的结果,但是也几经波折。
心机的人是废了很大的力活了下来。
一句话没说的人是真的什么都没做就一直活到现在。
你要说他是因为心机的人认为他好控制,所以留到了最后,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从始至终,每次越争吵的人,“说话”声音越大的个人观点越鲜明的人作为看官的我感觉他离死就越近了。
那些不争不吵的人,反而在后面越安全。
影片的最后,心机男活到了最后,他走出去发现一群人都在等待。
可以发现其他游戏活下来的人,很多都是小孩,有孕妇,也有像这个心机男一样的成人。
但是小孩和孕妇还是占大多数的。
我想,影片的亮点不仅仅给我们展现的是人性丑恶,还有良知。
当然还有我解读的就是,在这个特么的都认为自己了不起的时代,你这个特么的认为自己了不起的人特么的能不能安安静静多看看,少特么的说几句话少特么的给别人贴标签替别人做决定,少特么的展现自己的无知,谁特么的没长脑子,要你特么的来秀优越博存在感。
毕竟,在这部电影里,话说的越多离死也就越近了。
剧情很简单,用不着复述一遍。
我就尝试立理一下思路。
首先我得明确,在此场景下,和平或战争时期的任何道德观价值观都不再适用。
因为照每一分钟投票杀死一个人的规律,最后的结局只有两种:只剩一个无法投自己票的人可以活下来;无人生还。
先投票杀死老人跟先杀死病人,或者先杀死孕妇没有根本区别。
欲挣脱出场景束缚而拒绝沾染鲜血,除非两种:第一种是自愿牺牲;二是有人从一开始就拒绝作恶,不参与投票。
电影里都有描写。
这样看,说明编剧原本计划的就是很大的一个盘子,希望能把各种不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体现在这个场景中。
道德观是一个群体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比如种族歧视是错的,尊老爱幼,关爱残疾人,照料病人。
价值观是一个人生存至今所形成的独立个人的对周遭人物世界的态度。
所以,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他自己。
有个作家说过,生命中缺少任意一段都成不了他自己。
扯远了。
虽然此场景不适用任何道德观,但每个人都会服从自己独立的价值观。
比如,也许我会在自己和一个老人中间,选择杀死老人保全自己;而待会,我会选择牺牲自己来拯救小孩。
尽管道德不再有约束,而一旦投票杀了人,价值观就变了,我敢肯定的是,不会往好的方向变。
如果你从此信奉“杀人不是犯罪”,那便不是犯罪。
假设我把自己放到这个场景中,我是这50个人中间的一个。
我会做出哪些选择?
1.自愿牺牲;2.拒绝作恶,不投票;3.默不作声,不声张不做出头鸟,顺从大多数人的投票,如此,也许能多活一分钟便是一分钟;最后的结局还是死;4.主动挑拨,拉帮结派。
但不过于掀起公众怒火,防止引火烧身。
最后就看谁骗人的技术,运用心理更高明了;按我的性格,我应该就这几种可能性了。
按可能性高低排列,顺序是2134。
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活着。
不过在那种环境下:50个人每分钟死一个,意味着要活着就得违背自己的价值观,杀人,杀死老人小孩和孕妇;房间里布满机关,就算最后一个活下来了,有多大概率能活着走出去?
另外,往大一点想,整个宇宙不断经历着毁灭和新生,活在一个偏僻的星球上,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人类却偏要找些什么意义出来。
死了就死了,有些人不肯罢休,因惧怕死亡而改变信仰,而惧怕死亡而杀人放火,只能显得可笑可悲罢了——如果有此价值观的话。
死了就死了,就像一片叶子落了地,一滴水流进了大海。
非要找意义,那就是自然规律吧。
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所以,我也不挣扎了,让别人争吵,让别人投票。
我不参与破坏和残杀。
那再聊聊结局。
我觉得这个结局挺好的,既是一个确定的结果,又为不可预知的未来留下悬念。
不过依我个人的喜好,我想把结局改改:最后只剩下3个人,男人,孕妇和小女孩。
男人自愿牺牲,剩下孕妇和女孩。
小女孩也选择牺牲自己。
只留下了孕妇。
最后的最后,地板上的红圈消失了,房间中间的黑球闪着红色的火焰。
然后火焰也消失了,房间归于沉寂。
黑暗中留下了最后一道电流声。
美术调性和镜头设计非常优秀,气质冷冽演技过关,也是难得脱离粉红色恋爱载体、看到职场中恐慌焦虑的另一面,不过结尾预告的全员ooc完全100%诡异,俨然就是被职场霸凌的社畜濒临过劳死出于自救的回光返照,这么一想这主题也太悲哀了吧。
主役真好看(๑• . •๑)身高差也配。受好凄惨,在幻想的一个世界里才有幸福,真像那些彩虹泡泡,随时破灭。
果然社畜故事一股淡淡的死味,跟隔壁校园风全然不同,看得我有点死了😣
清晰度爆表,音效震撼人心,这台电视真的是太棒了!
脱离社畜生活,什么毛病都能好
就很像当年的魔法师但是听不到内心版本,一个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另一个因为焦虑将好意转化为了压力,异世界到底是不是内心投射?如果镜子里看到的仍然是自己也不错,毕竟变成别人不如变成更好的自己,摄影大概是特别喜欢加纳的漂亮眼睛吧。
果然是坂本秀一的配乐,立马想起25时,赤坂见、相遇骤雨中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