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沃尔伯格挑战约翰霍姆斯的《不羁夜》,现在阿曼达又来演绎《拉弗蕾丝》。
其实两部电影的节奏和叙述角度几乎是相同的,只是相较于《不羁夜》的冷嘲热讽和含沙射影,这部《拉芙蕾丝》来得更真实和可信,自然也很容易打动人心。
电影画面极具七十年代色情电影的质感,大量细节的还原和重塑再一次让人感受到了《深喉》当年所具有的巨大社会影响力。
兰兰再次延续了自己客串小众冷门艺术电影的传统,这次终于是本色演出,总算是没干出什么出格怪鸡的行为。
一部讲述“色情电影”的“非色情电影”,这句话说出来的混乱感,一瞬间让我想到了以医学为借口乱搞的美剧《性爱大师》。
这部电影是艺术,后者就是乱搞。
你能想象在我们观看岛国动作爱情影片的时候,她们的父母会有什么态度?
可能真的只有部分日本人不会在意“妻女为娼”的尴尬。
家暴和逼娼与影片前半段的幸福生活产生鲜明对比,更是凸显光鲜生活背后掩盖的种种不幸,这种伦理上的觉醒或者说事实的揭露,以时间轴中间点为限,阴阳明暗喜悲,压迫与反抗…制片人假以艺术来美化性情的手段,很真实嘛;用父母的影响来说子女的不幸之源,很实际嘛;借好友的关心来写自己的怯懦,很恰当嘛;最后得到的新生活和重新做人后的反击,好吧,正义再一次战胜了邪恶。
其实,在开头,面对一个顽劣的男人,新生活的开始可能就意味着幸福的结束。
看了影评同时结合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开始了解这部看上去属于情色片的电影实际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其实是一部关于人物Linda Lovelace的传记电影。
Linda的家庭及成长背景导致她拥有双重性格。
一方面她邻家,认为那些事情不是好女孩应该做的事情,但另一方面却又经受不住诱惑而追求自由解放刺激。
对这个故事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如惠特尼休斯顿,遇到一个坏老公后会对这个女人一生的轨迹产生一系列坏的变化,和你朝夕相处的男人会一点一滴的改变你影响你。
所以,女人一定要找一个好老公,一个拥有正能量的老公,要找一个在生活和事业上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男人。
第二,不同于惠特尼休斯顿,Linda最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在众压之下选择拒绝从事色情行业的工作,转而从事返色情行业的事业中。
故事最后Linda通过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持让自己的生活又重新归于了平常。
不仅拥有了大众的理解,家人的支持,还拥有了新的丈夫及一个可爱的儿子。
这种从堕落重新走向光明的过程是困难的,不会像电影里面展现的那短短几十分种那么简单,其过程必然无比艰难。
佩服这个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人物。
感叹社会发展过程中那些曾经的畸形。
《拉芙蕾丝》。
6分。
罗伯·爱泼斯坦导演,阿曼达·塞弗里德、彼得·萨斯加德主演作品。
阿曼达确实美得像个花瓶,而恰好在这部片里,她首先是花瓶,然后才有接下来跌宕起伏的一生。
片中多个桥段展现了她的美,但过于惹人怜爱,不忍细看。
阿曼达饰演的女主拉芙蕾丝本只是个普通的纯情少女,直到有一天她认识了彼得饰演的酒保查克,这个渣滓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用他猪一样的脑袋和身体改变了拉芙蕾丝的一生。
在两人沉迷于床上的过程中,查克发现了拉芙蕾丝有一项惊人的床上技能,于是这头猪决定把拉芙蕾丝送去一家成年人影视制作公司试镜。
万幸中的不幸是,拉芙蕾丝成功地征服了所有人,他们拍的片子也一炮而红,引起极大关注。
但资本市场的残酷与罪恶是,虽然片方赚得盆满钵满,但拉芙蕾丝拿到手的酬劳也仅仅不过一千美金出头。
于是猪头查克,又把手伸向了更罪恶的深渊。
拉芙蕾丝饱受摧残和折磨。
阿曼达确实没有在片中奉献神级的表演,而反而她那张没什么演技的脸,显得十分真诚。
这个片子看的正是时候 所以也是格外感触我知道女人难免落个为人妻母的悲剧 这是自然法则的决定 但我也相信个体是可以侥幸逃脱的 如果你坚持的话 像这样的个体通常会被作为异常数据排除 所以不碍观瞻所有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女人的弱势地位。
个子矮 骨架小 跟男人打起来绝对打不赢 这基本上就算是完败了 每个月流七天血 浑身软趴趴的什么也做不了 一个月浪费四分之一的时间 每四年就有一年是在原地流血。
一不小心怀孕了 那么你就等着死吧 game over字幕已经准备好了 精神状况由身体状况决定 例假包括前后共计大约十天女人都无法理智的思考 我眼看着自己像傻逼一样的前一秒还在打“哈哈哈”后一秒就因为他打字少了个标点喊“分手!!!
” 但却毫无办法 心底里有个声音在嘲笑女人就是这么傻逼 但我还是没有办法 如果一个月里有十天我都在因为花落了下雨了为什么我的爱人不打标点而流泪 那我用哪个脚趾甲去证明男女平等女权主义不是喊的 你首先自己要够强才行 这才是最难的部分我不知道那些觉得要从一而终的女人是怎么想的 拉弗蕾丝他母亲就是个傻逼 丈夫打她女儿 她先质问她女儿犯了什么错 教育女儿要顺从丈夫 我就呵呵了 到底有多少女人接受过这种教育 才让家暴得以存在 我觉得我妈小时候让我学跆拳道 可能也出于这种考虑 但我太懒了 根本学不下来 不然如果以后我男人(如果有的话)敢打我 我就可以把他的门牙踢下来 打一次踢一颗 踢到他记住小时候我爸妈吵架打架很多 印象中每次都是我爸和我妈道歉赔罪 而有一天我的好朋友爸妈闹得要离婚了 我去她家安慰她我发现她妈妈坐在床上哭成泪人 然后叫她女儿去求她爸回来 吓她说你爸要是和我离婚了 你以后就没钱上学了 我第一次看到女人可以软弱成那样 原来还是因为钱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 钱的力量比力气更厉害了 这对女人来说无疑非常有利。
我见过关系最良性的一对夫妇 甚至不是夫妇因为没有结婚 也没有孩子 事业各自独立 双方都很有教养 他说他们最早是朋友 慢慢才变成情侣 这样的爱情也许不是最激烈 但却最舒适 这种相处模式让我很羡慕片子的结尾我不觉得是个喜剧 她只是走上了她妈的老路吧 如果导演有心做这样的设计 反而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片子 类似饲养乌鸦了但现在就搞得好像一个拍色情片的女人最后有个男人肯娶她还让她生了个小孩就是天大的仁慈 她就是赚进了!
运气实在太好了!
反正我的逻辑就是 女人也可以好好的结婚生子 只要你开心就好了 但如果你觉得你背负着结婚生子的义务不情不愿 或者你因为无聊就结婚生孩子 那都挺没劲的 女人的心理在这个片子里没有讲好 远不如时时刻刻 女人心海底针似的 很难用来拍成励志片 相反男人就很容易出励志故事 因为他们好像脑子比较简单 而且激素分泌的比较稳定(吧) 太细碎的东西不会去想到所以能勇往直前 因此比较容易用好莱坞同样也很简单的励志片模式去参考 拉弗蕾丝可以被更深刻的挖掘 她可能是一个彻底的悲剧
挺流畅的一部电影,没想到分数这么低,可能跟女主角有关系吧。
我指的不是演员——虽然不少人质疑阿曼达稚嫩的演技,我倒觉得还好,演的很自然,而且也演出了剧情里需要的那种层次感,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喷的地方——我想说的是这个角色本身,问题就出在了她的层次感上面。
影片的叙事方式不算循规蹈矩,大概可以分为两段。
第一段是走马观花的交代了女主角琳达与其第一任丈夫恰克的相识,并在后者的带领下,接拍了名震天下的《深喉》,然后由此一炮而红(literally,“一炮”而红)。
第二段则源于琳达为出版新书而进行测谎,并因此触及当年的回忆,然后通过插叙把第一段故事重新审视了一遍,只是这一次展现的却是光鲜背后的另一面。
第一段故事可称为“表”面,第二段则是“里”面。
在“表”故事中,琳达完全是一个很傻很天真的甜心的形象,整个过程轻松愉快,争名的得名,逐利的得利,皆大欢喜。
“里”故事却把前面树立起来的主角形象给完全打破了,琳达成名的背后其实充满了辛酸,她一直生活在人渣丈夫恰克的折磨中,其实是个充满了无奈与忧伤的可怜人,与“表”故事中的形象截然相反。
这种叙事手法可以通过前后两段的呼应与对比来增加故事的“嚼头”,本来无可厚非,但其副作用则是让女主角的形象模糊不清。
观众们说不清女主角到底是个什么形象,于是也就觉得这个角色身上体现不出“力量”,最后就觉得整个故事都像那个脑门上中了一枪的充气娃娃一样瘫软无力。
事实上女主角性格的模糊与其现实当中的原型也有很大的关系。
真实的琳达拉芙蕾丝就是个随波逐流、任人摆布,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
这样一个人物虽然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却让人感觉不到她的力量。
片中女主角鼓起勇气来跨过生命中的最大障碍——逃离恶魔丈夫——这一段拍的也很潦草,让观众积攒起来的情绪得不到很好的释放。
除却女主角的性格设定,第二段“里”故事本身就拍的杂乱无章。
反复“抽插”的剪辑方式把这一段的时间线打的稀巴烂,在剧情进展到某处时总会意义不明的插进来一段别的时间点上的事,而且很多对于观众理解剧情起到的似乎是相反的作用。
比如詹姆斯弗兰科的戏份,不明白为什么要剪的这么碎,然后东一点西一点的塞到故事中,是想让这个酱油男的戏份显得多一点吗?
好了,终于说到正题了。
本片女主角的性格虽然不吸引人,但是一众配角的形象却还算鲜明(也可能是戏份不多所以没机会暴露缺点)。
詹姆斯弗兰科的戏份虽不多,但他演的休海夫纳这个角色却给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
休海夫纳是《花花公子》的创始人。
此人如今已经年过八十,仍对男欢女爱之事乐此不疲。
正因为阅女无数,使他在女人这方面有着较高的阈值与造诣,不像一般的猥琐男一样老是挂着一副饥渴相。
这个人的形象有点像《射雕英雄传》里的欧阳克,虽然极度好色,却又总能保持自己的风度。
付兰兰很好的展现了海夫纳这种“好色而不淫”的如王子一般的高贵气质。
琳达与他在一起时就像是一朵被捧在手里小心呵护的雪花,给人感觉在整出戏中她最没有压力的时刻,就是坐在海夫纳旁边那一夜。
本来对于这部电影的感觉也就是还好而已,能一下子啰嗦出这么多,完全是因为看到付兰兰出场大喜过望而激发出强烈的表达欲。
他来打酱油倒是没什么,毕竟他成天到处打酱油。
关键是好久没看到他的王子范儿了。
类似于本片的故事,弗兰科的表演也分表里两层。
他睁着眼演戏和闭着眼演戏是两种境界,就跟《圣斗士》里的沙加一样。
闭着眼演戏的付兰兰是屌丝范儿,而睁着眼时则会变身王子(关于两种境界谁高谁低这个因观众而异,不过大部分付兰兰的影迷似乎都认同他闭着眼时才是“里”的境界)。
近年来弗兰科虽然在大银幕上很活跃,但大多是以犯二耍宝或者秀下限掉节操毁三观的形式出现,像我这样的脑残粉虽然也很受用,但时间长了也难免会怀念《蜘蛛侠》《崔斯坦与伊索德》时期的翩翩公子。
全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有两个,除了付兰兰演的休海夫纳外,就是由罗伯特帕特里克扮演的女主角的父亲了。
一开始以为女主角的父母都是一带而过的酱油角色,却没想到他们在第二段故事中还能反复出境。
父女俩的那次电话通话是全片最大的泪点。
老人不甚明显的表情变化与声调起伏却传达出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无限爱意。
影片结尾是女主角带着丈夫和儿子回到父母家,三代同堂,一家人其乐融融。
虽然角色原型在那之后依然命途多舛,但影片定格在此处也算是给了她一个相当光明的大团圆结局。
最后,扣一星,原因是都有詹姆斯弗兰科出演了,suck someone's dick这项重任居然还落到了别人嘴上,实在班门弄斧、暴殄天物,差评。
女孩总是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被一个gentleman的外表迷惑,被甜言蜜语打动,被叛逆不羁的心中野兽诱使,智商为零飞快地陷入爱河 飞蛾扑火般地献出自己。
遇人不淑却能让人立马坠入地狱 生不如死。
从女主的悲惨下场就可以看出选择另一半是多么重要。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她的没主见和从小受的“男性霸权主义”教育的毒害,一味地顺从忍受,把自己置于不平等的地位,不懂为自己争取权利。
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个体,都应享有人权。
支持所谓女权,不是说女人掌管一切,而是给予女人最起码的权利和尊严。
希望每个女孩都能有主见爱自己,勇于抗争。
—— For Lovelace
美国五十年代政治上麦卡锡主义盛行,整个社会气氛压抑和沉闷,思想趋于保守,文化工业的大行其道,在一定程度上又牵制理想的发挥,“垮掉的一代”们在战后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信仰与抱负,进而在六七十年代愈演愈烈嬉皮士成为美国反主流文化的反英雄,他们承接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大众文化制造幻想,金斯堡使劲地嚎叫大肆宣扬毒品、致幻剂、性解放,一众尾随青年穿着破衣服、住着破房子、当众裸体、同性恋双性恋频繁、交换情人过着群居生活,在伦理秩序失衡中发现新的自我,追求自由,还原被扭曲的躯体和灵魂,与既有的传统道德秩序对抗。
丹尼尔·贝尔认为,这种反叛情绪和对时代的狂怒是“喧闹不堪、咒骂成性、流于猥琐的”,并且概括出六七十年代文化激进主义的特色“对暴力和残忍的关注;对性倒错的迷恋;制造噪音的欲望;反认知、反智性情绪;坚决抹去艺术和生活之界限的努力;艺术和政治的融合”。
Linda Lovelace这个创造了上亿美元票房的情色片《深喉》的女主角,就是性解放时代的封面女郎。
《深喉》在美国的影响之大、波及范围之广,一时间受到性解放人士的高度簇拥,而引发了与保守派的论战。
当时的制作公司和演职人员因此被告上法庭,男主角还被判5年刑期。
美国总统尼克松“水门事件”给《华盛顿邮报》记者提供线索的报料人自称“深喉”。
现实生活中Linda Lovelace 不堪忍受丈夫查克带来的折磨以及影片带给自己恶劣的影响,此后一直是美国反色情运动的代言人。
影片《拉芙蕾丝》开头20岁左右年龄的Lovelace反感自己的小伙伴揭开自己的胸罩带裸泳,本以为这会是一个保守的邻家女孩,但是事后我们知道她还曾有一个孩子,结合陌生男子Chuck,很快便于其热恋上床,尝试一切未尝尝试过的性技巧,可见Lovelace 也是众多性解放成员的一份子。
而恰恰就是这个陌生男子查克让她渡过了多灾多难又无比辉煌的一生。
来自宗教和男权的双重压抑使拉芙蕾丝带上了强烈的女权色彩,拉芙蕾丝遭受查克Chuck的毒打深夜回到父母家中希望能得到母亲的庇护,然而狂热的清教徒母亲却让女儿一切都听从丈夫的,认为无权为女儿做主。
而查克凭借强大的男性霸权主宰着拉芙蕾丝的一切,不择手段地强迫拉芙蕾丝拍三级片、接受性交易,还有无原则的毒打。
孱弱的女孩根本无力承受,更无力反抗这一切,女性的地位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观,仍旧匍匐于男性的脚下。
而导演似乎无意在女权和性解放在着墨太多,Linda Lovelace失足妇女受骗被逼拍照卖淫的故事完全架空了时代感,放在哪一时代都可能会发生,都会受到同情。
这一出性解放和反女权的戏反而被拍成由于婚姻不幸和家庭矛盾造成的失足事件。
有着大眼睛和颇似娃娃脸的阿曼达·塞弗里德扮演拉芙蕾丝,对于传记片,如果剧本、导演、演员发挥问题不大,肯定能拿到一个奥斯卡提名。
但是90分钟的片长,被明显分割成前后两部分,一部分是拉芙蕾丝的辉煌史,一部是受虐史,倒叙插叙的频繁使用支撑起一个完整的故事,阿曼达的表演显然也会有前前后后的对比,然而不连贯地分割使得角色本身的转变显得过于突兀,一面天堂一面地狱,几乎是同一张脸在通过化妆变幻着沧桑而没有任何分别。
遇到一个坏老公后会对这个女人一生的轨迹产生一系列坏的变化,和你朝夕相处的男人会一点一滴的改变你影响你。
女人一定要找一个好老公,一个拥有正能量的老公,要找一个在生活和事业上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男人。
通过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持让自己的生活又重新归于了平常。
从堕落重新走向光明的过程是困难的。
这部电影是和The Canyon那部电影同天看的,看完后得出个共同结论——Hollywood真是个坑人的地儿。
首先,关于Lovelace的故事实在是太丰富了,她本人的生活比电影Deep Throat还让人难以理解,然而当你看过这部电影后,你似乎能够理解the girl next door为什么能做出那么惊天动地的行为了。
其实,性解放的思潮在那时影响着众多妇女,而Linda本身似乎也很愿意演电影,因为她觉得自己之前是一只含苞待放的花朵(小时候总听到这话儿,现在想来感到sick),需要释放自己,所以她去演电影一方面受人蛊惑,或是被传统价值洗脑,一方面也是自己想要did it, 因为她需要释放。
然而,导演在安排这么个题材丰富的故事时,似乎没太抓好重点,但to be honest,传记题材的电影本就容易费力不讨好,因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Lovelace, 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最后,谈谈表演,如果电影是照着传记拍,那么它应该更多的挖掘主角的内心想法,然而片子也没怎么呈现这一点,所以导致Amanda可以发挥的空间并不多,这导致这电影有点不伦不类,似乎有哗众取宠之意。
希望,Amanda能够凭着这么多的牺牲能获得一些表演提名,但似乎这次是白费力气了,挺喜欢她的,真的需要在演技上多提高提高。
另外,片中的亮点是Franco出现的时候,不过他戏份太少了。
片名《Lovelace》本来是人物的名字,一部传记片来的。TMD,中国这帮标题党翻译,非要搞个《深喉》,整成了情色片,艹
剧情分,不过制作有点劣
典型的西方女人 满脸雀斑皮肤糙得要命 莪
2013.10.29唔。。。
domestic violence
Peter Sarsgard!及其理想型的叔!/好多腕儿来跑龙套啊 再大个几年估计会觉得Mr. Big才是理想型吧hhh
剧情平淡,不得要领,过于注重人物对话,心理描写偏少。
看到Adam Brody有着童年被毁的感觉 ( ・_・。)
色情片行业内幕不是重点,最重要的看到一个女人身不由己的挣扎和努力摆脱命运束缚的决心。全片带有浓厚的复古质感,阿曼达大突破表演必须夸赞,姑娘胸型很美啊哈哈。另,被我的前男神詹教授的酱油出场惊艳到了。
阿曼达太性感了!我知道为什么分这么低了!妈的女神演的是花瓶啊太傻了被丑男人糟蹋了极度不爽!!!
看的我老想哭 评论里的男的 跟傻B似的 天生就应该是当男人飞机杯的好料 男就喜欢被男干Λ_Λ
其實有一幕在試衣間裡,閨蜜關心家暴事情,女主欲講欲驚的演技很不錯。
两星半 加半星给兰兰的美貌~
没拍出70年代的感觉,从剧本到演员都是失败的凑合,结尾才草率打出女权牌,跟整个电影节奏脱节
少了一丝尖锐,倒有些主旋律血泪史的味道,抛去很美的胸型,阿曼达不太能让人信服,当然剧本原因很大,期待用后半段的话锋一转表现娱乐圈男女意识的残酷,却使女主完全没有前后变化的层次感,要是尺度大一点,残酷指数不要那么一带而过,兴许会在争议声里收获一些惺惺相惜的泪光,三星
拉芙蕾丝的娜拉出走记。从出走到回归,实际上是两次出逃。一次是逃离集权统治式的家庭教育,第二次则是逃离男性主导的婚姻灾难,但讽刺的是,出逃的结局是再次陷入规范世界框架里的家庭生活。有极佳的切入点和传奇人物,实际上可以更尖刻,但最终都只是蜻蜓点水,流于表面,可惜了。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看。。
四颗星全给莎朗斯通!
基督教的教条,是此片一切罪恶的基础。
四星全给阿曼达吧、、、个人感觉是一部非常虐心的片子,看完很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