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誓
Pagten,The Pact
导演:比利·奥古斯特
主演:碧尔特·诺伊曼,西蒙·本尼杰格,安德斯·亨里奇森,Nanna Skaarup Voss,Asta Kamma August,Marie Mondrup,库尔特·德莱耶,Jytte Kvinesdal,Mikkel Kjærsgaard Stubkjær,Téo Lepetit,Susa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语言:丹麦语年份:2021
简介:63岁的凯伦·布里克森声誉正隆并有望获得下一届诺贝尔文学奖。17年前,她的生活濒临崩溃,于是她不得不放弃自己在非洲的知名农场,回到丹麦。感染梅毒、失去一生挚爱的凯伦改写人生,在文坛一炮而红。然而,她依然孑然一身,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30岁的天才诗人。她向他承诺,只要他不惜一切代价,无条件地服从她,她就会助他名利..详细 >
空镜构图和配乐一流 北影节外挂翻译令人窒息
没有表现出我期待的惊艳关系。灌溉并汲取,奉献并占有,这种熟悉的关键词并不因移植到一段强势女性占主导的关系中就焕发新生,我们看到的还是老一套——甚至最后男主以吻向女主启示人生真谛,让女主释怀的结局,都毫无惊喜。男爵夫人身上能看到的依旧是常见刻板的女性形象。情绪化易感动+不再性感却依旧危险(以功成名就和所谓“艺术”代替青春肉体引诱男方)的蛇蝎美人+控制欲强的母亲角色的叠加。想起戴锦华老师所说,女性视角里的两性关系并不应该只是男权社会下的颠倒复刻,而应该能有全新的语境。这部电影浪费了这个命题。戏都在男爵夫人身上了,男女主之间甚至没有博弈感,男主很帅但全无张力。男主妻子倒是一个更有意思的角色,可惜演员诠释得也一般。
传记电影,也就仅仅流于表面故事。
视听语言很享受。据说导演连线时讲到,其实它完全是个爱情故事。如果是这样,我并没有很深入到它的肌理。但是奥古斯特还是蛮厉害的,最后把男主又放回到了原本的生活轨迹里。这个PUA的故事,性别置换后也依然成立。最后那一吻,也了然了破碎了的“信誓”(pact)【BJIFF2021】(不知道为何我这场居然没有排片)
前期铺垫有点少了
不知是否是翻译原因,一个想写成《浮士德》的故事最终变成了无聊老太的无聊游戏,毫不高级且含金量低。电影通篇没有任何关于艺术提升的内容,只有自由牺牲等毫无深度的探讨,若是庸人去学习,这种追求只会是一地鸡毛。男主妻子真是艺术家的(癔念)理想型了。
老b有毒吧
北影节 字幕有点懵
#11th BJIFF# 主竞赛。国际首映(放映事故:画幅错误,上下应该都被裁了,可能是16:9硬放成2.35:1了,字幕不完整)。可能题材和方法老旧一点,但比利·奥古斯特水准还是在线的(水平大致是个柏林的展映片)。这个三重PUA故事讲得准确,细腻,生动,而且讲究。视听语言虽然没啥特别值得一说的设计,但还是胜在准确。的确非常值得一看。应该不至于再给大奖了,目测至少编剧男女主都很有竞争力吧。
尼采的失败。
你是会pua的
北影节,颐堤港。前30分钟看得一头雾水,对于所有人物的背景了解少之又少,只有全部基于自己理解。越到后面,如果接受了这个点,就能比较投入了。其他方面比较神奇的点:1、老女主和男主的关系2、男主老婆在医院读了老女主的书,了解了她的过去,提到很多痛苦3、老婆看得很明白:消化痛苦4、创作非得痛苦么之类的翻译有点渣,什么全篇“信誓”的,额……
#2021 BIFF 第七部# 看过《走出非洲》的书和电影,再看《信誓》,拍的真好啊,光线、角度,家具的布置,都很舒服。“爱,是满足自己,还是成全他人?”,人的欲望啊真是一团火。生活了4年的国家,看到丹麦的海,草地,森林,庄园,自行车,打扮精致的老太太,浅黄色墙壁,病房门口的矮凳,听到God Morgen,Tak,要哭了。
我是来吐槽北影节的,售票秒空,观影时一大片正中间的座位没有人坐。黄金位置四个连起来座位都是空的。人哪去了,你猜猜? 人情社会免不了有赠票,可是今天中秋节,获赠的关系户肯定阖家出游去了,才不会到拥堵的市中心看什么没听说过的电影。所以说赠票拍马屁也要看天时地利,否则很容易马屁拍到马蹄子上。😂
男爵太虚弱,男主太被动,是妻子在主导一切……(超字数了,发长评里了
#2021BJIFF# 保利 信誓用现在的一个词说就是PUA。老太拿枪出来时候,我旁边姑娘说了一句:这也太PUA了吧。嗯,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想
月下两人达成信誓时的光影也太美了叭
Beautiful movie, pacing is a bit slow
奥古斯特也是拍两性关系的老手,权力的易位,控制与顺从的男女角力克制又细腻地呈现,一种厚重的古典韵味扑面而来。老太先赢后输,情人只是炮灰,妻子最终赢家。男主?根本不存在任何主观能动性,高级工具人罢了。
平庸,比平庸还平庸。不知是导演的功力撑不起野心,还是在故作深沉自我感动,总之,除了摄影之外都一塌糊涂。